圖:莫名
文:陳冠宇
透溼、透氣、防風有何不同?
「透溼」專指「間接透氣防水薄膜」所提供的機能,為何不說透氣(Air Permeable)而要說透溼(Air Breathable)呢?因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透氣機制,雖然最終都能讓汗氣穿過布料往外界散逸,但「透氣」是讓氣體直接穿過「斥水多孔膜」的空隙,由於速度較快所以稱作「直接透氣」。早期以eVent和Breeze Dry-Tec為代表,直到近期才出現更多直接透氣雨布。
「透溼」則需等汗氣被「親水無孔膜」吸收在內部成為汗水分子,並以微布朗運動的方式,受雨衣內外的溫溼度壓力差影響而往薄膜外移動,再轉變成氣體穿過表布(需經過二次個相變化階段才能將溼氣排出….稱為「間接透氣」不為過吧?)以多數戶外雨衣使用的PU膜為代表。
也可採用複合方式,以斥水多孔膜為主體,超薄的親水無孔膜在內當作保護層,因為斥水多孔膜如果沒有經過eVent那種不阻礙透氣的防污處理,很容易就會被汗水、油汙、界面活性劑…堵塞,進而快速老化失效不再防水。第一代Gore-Tex和Windstopper即是如此,所以後來的Gore-Tex都變成間接透氣的複合結構,Windstopper則不主打防水而是強調防風,以及比Gore-Tex更高的透氣。
要特別提醒的是,透氣和透溼都是雙向的,除非把雨衣穿在身上且衣服內的溫溼度都高於外界,才有辦法把運動產生的汗氣由內往外排出,不過這在多數需要穿雨衣的環境都是可以達成的。
透氣的簡易測試
有一種測試方法是把防水布料覆蓋裝滿沸水的杯子,再把玻璃或鏡片放到上方看是否會起霧以判斷透氣與否。這種方式能判斷布料是否能夠透氣,但無法分辨間接、直接透氣與複合布料的差別,因為水杯內的高熱和溼度產生的高壓才可以讓蒸氣迅速通過布料往外散逸,運動產生的熱量和外界低溫並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差,所以實際上的透氣速度比較,通常是「直接透氣薄膜>頂級複合式薄膜>頂級間接透氣薄膜>中低等級間接透氣薄膜」。
排汗處理的方式
由於人造纖維不太吸水,所以要做成排汗衣的話就必須在布料內面以粗紗疏織,表面則用細紗密織,以這種雙密度織法增加毛細現象後可快速將汗水自皮膚吸收再排到布料表面,減少溼氣回滲。如果改用異形斷面纖維取代常見的圓形斷面,還可大幅增加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和排汗渠道,減少乾燥所需的時間。
但以上方式都需要「親水柔軟劑 」的幫助才能加速這些效能,否則排汗效果還是不太理想。洗過排汗衣的人應該都知道,洗標和店家都會說絕不能用柔軟精清洗,不然會堵塞排汗孔道,讓排汗功能大幅降低。但布廠用的柔軟劑是可以增加親水效果的,如果不使用的話布料手感會變差且不怎麼吸水,所以親水藥劑被洗掉的排汗布料都有著相同的結局:吸水速度變慢甚至變成潑水效果。除非持續使用可以增加親水效果的洗劑來保養,不然老舊排汗衣一定無法維持的跟全新排汗衣那樣 「如同衛生紙般的吸水力」。
排汗效能的檢測
排汗快乾是一種綜合表現,所以檢測方法可以細分成吸水高度/吸水速度/吸水擴散面積/止逆隔溼能力/乾燥速度(殘餘水分率)等多種面向。每一項都表現越好就代表越排汗快乾。居家生活能做的效能評估方式為:
- 滴同樣多的水在不同排汗布料上比較以上特性。
- 洗澡後不擦乾直接穿,親身感受以上特性,在洗完熱水澡後直接將衣服穿上還可以了解布料的透氣、蓄熱,以及後處理藥劑是否會造成皮膚不適?
- 脫水後直接穿,脫水後直接穿上感受水分在布料內的分布狀況、潮濕狀態時的保暖力,這通常呼應了前面提到的纖維特性以及布料織法。
- 布料厚度及內面織法:這兩項指標代表布料的蓄熱空間與隔濕效果,越炎熱的天候需要蓄熱空間越小的「平滑薄布料」,越濕冷的狀態需要隔濕效果好的「凹凸厚布料」。
- 睡覺穿感受布料纖維的舒適度:長時間穿著也能反映出版型、剪裁、車縫等是否有不符合人體曲線之處?
抗紫外線
抗UV是從事戶外活動及女孩子美白的必備機能,其實曬黑事小,但曬傷或造成皮膚癌就很嚴重了,抗UV的強弱取決於纖維先天阻止紫外線穿透的能力、布料織法(密度及厚度)、各種抗UV處理的有無及強弱,且布料汗溼及拉撐後通常會再降低。
Nylon和棉先天就不如Polyester和羊毛抗UV,但太薄而通透的聚酯及羊毛排汗衣也無法達到UPF15的最低標準,厚重的棉質牛仔褲卻可以輕易的超過UPF 50的高標準,所以不太抗UV的布料必須依賴各種處理來提升到UPF 30以上才算符合戶外使用需求。
抗UV的居家效能評估法
只能測試抗UV的有無及強弱,且無法精確得知抗UV的程度,所以還是買有信譽的品牌掛保證的款較佳。
- 在最會被曬到陽光的皮膚上貼一小塊反光的鋁箔,再穿上測試衣物外出活動,回家後看其它部位是否曬得比該小區塊黑?
- 利用全視線鏡片對於紫外線的反應變色能力,比較出包覆布料的鏡片在陽光下是否變色?或兩塊布料的變色程度的差別。
抗臭處理(抑菌及吸臭加工)
舊棉T不管怎麼洗還是一穿就臭?老舊的排汗衣甚至更慘?這是因為細菌已經在布料上大量群聚繁衍的關係,除了羊毛具有天然的抗臭能力之外,化纖和棉質衣物都需要額外添加抗菌抗菌處理,才能阻止細菌分解衣服上的汗水進而產生臭味,可分成兩種不同機制:
1.「抑菌」是藉由銀、銅、鋅離子及各種抗菌劑來殺菌或抑制細菌繁衍,其中銀纖維X-static 和銀鹽離子Polygiene處理是最有名且效果較顯著的抗菌方式。
2.「吸臭」是將佈滿微孔的活性碳和纖維結合以吸附臭味分子,戶外服飾上最常見的是竹炭和椰殼碳Cocona,甚至有國產布廠使用處理過後的咖啡渣添加到化纖中成為S’Cafe咖啡紗。
這兩種機制算是互補的,因為並非所有臭味都來自細菌分解汗水,如菸味、烤肉味等異味就需要吸臭粒子來解決,但活性碳的吸附能力有其極限,更無法阻止細菌孳生,所以還是需要抑菌機制的幫助才能達到最佳抗臭效果,但抑菌劑也沒辦法殺光過多的細菌,也不是對所有菌種都有效,更不要說兩者在一件衣服的添加量是否夠多了?
所以雖然目前已經有宣稱永久洗不掉的抗菌技術,但實際測試後化纖的抗臭表現仍然不如羊毛,總會覺得越洗表現越差,和剛買來時穿再多天都不會臭的最佳狀態有段落差,不得讚嘆上帝造物之神奇。當然羊毛的抗臭再怎麼強也是有限,而且吸臭和抑菌都需要時間,所以很多人覺得羊毛襪剛脫下時仍會聞得到臭味,其實放一會就只剩天然的羊毛味了。
化纖排汗衣越快乾就越不容易臭?
這是個似是而非的說法,理由是細菌分解汗水的時間很短?乍聽之下有幾分道理,但乾燥時間快慢並不是影響抗臭效果的主要因素,因為有些超快乾的化纖排汗衣就是特別容易臭,而羊毛的含水率遠高於化纖,纖維結構和布料織法也讓它比化纖排汗衣更慢乾,但羊毛的抗臭能力還是勝過所有化纖加抗菌處理,所以導致衣服容不容易臭的主因應該還是纖維特性使然。不管如何,除非是長天數登山或旅程中不方便清洗,想讓衣服不臭最好的方法,還是汗濕髒汙後當天就清洗並快速乾燥,不然等於是把細菌的培養皿穿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