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在臺灣爬山的馬來西亞女子,因為走遍臺灣許多地方,有時會開玩笑稱自己是「半個臺灣人」。目前山齡 2 年,臺灣百岳數達 46 座。由於喜愛登山與對家鄉的思念,促使她開始經營自己的社群「沙沙在山上」,以外國人視角分享臺灣的山間美景,也成了山友們認識與欣賞她的原因。
若不是因為疫情,我其實也沒想過能夠走跳臺灣的山林。
我原本規劃大學畢業後爬玉山,就準備回去馬來西亞,誰知道疫情就這樣發生了。我的家鄉疫情很嚴重,於是我決定先留在臺灣,一邊工作,閒暇的時候也一邊爬山。
對家鄉的思念肯定是有的,所以剛開始爬山時,我都和一群馬來西亞朋友一起爬,相處起來也比較有熟悉感。後來看到《群山之島》張元植帶著媽媽去走聖稜線,就覺得心中充滿感觸,因為我爸媽都很喜歡旅行,在我念書時,他們都還會來臺灣找我一起遊玩。但現在接觸爬山後,只要想到沒辦法帶著爸媽一起爬,就會覺得有點可惜。
當臺灣進入三級警戒,我開始放無薪假,經濟陷入困境,不能上山也不能工作,導致我心情失落了一段時間。後來想到自己登山時拍過很多照片,卻一直都沒有分享,在家期間就開創一個社群帳號,重新整理、分享照片,同時也讓自己在煩悶時重溫登山的過程。
馬來西亞有很多族群,華人佔了 20%,但不是每個族群的人都看得懂中文,所以我的貼文都會結合中、英文,希望能讓更多馬來西亞朋友認識臺灣山林。只不過,在介紹臺灣山岳的資訊中很少有英文版本,因此整理起來並沒有想像中容易。臺灣缺少這樣的資訊其實很可惜,假如國家公園有需要幫忙,歡迎找我,我很願意做翻譯!(笑)
「是女生耶!難道爬山都不怕會受傷嗎?」這個問題大概是除了我的國籍身分外,也很常被問到的事情。我都會回答,不論你的性別,山對我們都是公平的,凡事都要學著靠自己解決。
很多地方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但我父母從小就不會這樣限制我,像是我從小喜歡玩劍,他們就會買玩具劍給我。或像我中學時加入女童軍,我媽還很支持地跟我說:「這樣你以後就不會有公主病!」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童軍偏向於定點式的活動,比如學習用木柴和繩子搭建廚房、廁所或營地,但其實很多野外求生的技巧,像是生火、看地圖……等等,以及獨立思考與負重能力,這些登山經常會聽到的觀念,也都是參加童軍時培養起來的。
走奇萊連峰經過卡羅樓斷崖時,我的夥伴當時就從我眼前滑落,直到確認他沒事後,我就開始檢討,不應該把有些重要的避難裝備放在隊友身上,假如今天有個萬一,我就必須想其他辦法撐過當晚。我想,或許因為早已培養出獨立思考與求生觀念,讓我在面對困難時,不致於感到太過慌張。
登山真正對女生比較有影響的,應該是生理期的部分吧?只要生理期來,我的狀態就會變得不穩定。比如年初去爬玉山,剛好就碰到生理期。原本體能狀態都很好,上了主峰後,狀態卻突然開始失控、變得極差,只能取消前往玉山東峰的行程。
當然還是有方法可以控制。比如在長天數行程,我都會先去婦產科諮詢、領取延經藥,來延遲我生理期來的時間。後來也有朋友分享「避孕環」(註:避孕環屬於醫藥品,必須向婦產科掛號、開立處方後才可購得)的經驗,雖然還沒用過,但之後也會想要嘗試。
爬山到現在,我發覺喜歡登山的理由,不再只是為了美景,也慢慢地能夠在行走與過夜體驗裡享受其中。在心理層面上,透過登山,祂讓我去尋找自己從未想像過的樣子,好像不斷地在突破自己的極限,然後喜歡上「發現從未發現過的自己」這樣的過程。
比如剛開始爬山時,看過別人完成一日單登白姑大山,就覺得自己肯定做不到。直到後來爬山經驗增加,並且開始做跑步訓練後,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也能一日單登這座山頭!
登山真的很迷人。要不是因為山,我都不知道原來自己還有這麼多的可能性。
撰文/吳柏樺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圖片來源/「沙沙在山上」沙沙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