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路跑結束後總是感到悲傷? 這些症狀指向馬拉松後憂鬱症候群

隨著夏季到來,馬拉松活動開始進入淡季,有些跑者這時候會發覺自己對跑步提不起勁、心理感到焦慮不安,這有可能是罹患了馬拉松後憂鬱症候群......

每年秋、冬是臺灣馬拉松活動的旺季,馬拉松跑者們在賽事中展現訓練成果,享受著奔向終點線時那令人振奮的過程。

 

春、夏兩季則進入馬拉松淡季,跑者們維持訓練、參與少量賽事,讓身體狀態可以在這段期間修養與復元。然而,有些跑者可能會在淡季期間莫名陷入焦慮,或突然對跑步訓練感到排斥、失去興致──這樣的心理狀態被稱之為「馬拉松後憂鬱症候群(the Post-Marathon Blues,PMB)」。

 

馬拉松後憂鬱症候群有哪些跡象?

 

馬拉松後憂鬱症候群的跡象包括跑者情緒低落、焦慮不安、缺乏自信、經常在比賽結束後感到悲傷,以及缺乏跑步訓練與飲食營養控管的動力。

 

美國運動生理治療師蘇珊.保羅(Susan Paul)指出,在許多馬拉松跑者的經驗中,這些跡象都曾經在他們的大腦裡閃現過幾次,但當這些跡象強烈到造成跑者們對生活產生迷惘或恐懼、甚至出現反社會行為時,有可能就是罹患憂鬱症的徵兆。

 

緩解症狀的方法

 

嘗試多元類型的路跑活動,增添變化與樂趣

跑者們除了參與馬拉松比賽,也可以嘗試不同形式與主題的路跑活動,比如:風景觀光路跑、鐵人三項運動、越野跑、登山……等,從中獲得新鮮感、挑戰成就,進而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dopamine),重新點燃自己對跑步的興趣。

 

此外,跑者們可以在每場賽事中設定不同的目標或行程,比如:把路跑過程拍攝記錄成短片、邀請一群朋友結伴參賽……等,為自己在漫長的路跑過程中找些樂子、維持或建立社交關係,這些做法都有助於增加路跑的趣味性。

 

 

接受所有美好事物都有結束的時候

隨著年齡增長,跑者的體能、速度與肌耐力等身體狀態都會出現改變。在意識到這些狀況後,必須要學習接受自己的身體狀態不會也不可能永遠保持巔峰,如此才能以健康的心理態度面對比賽過程。

 

把每一場比賽都當成最後一場來看待

在馬拉松跑者的生涯裡,可能都會有幾場自認為重要的賽事。假如跑者一年裡頭只有少數幾場目標賽事,便會發覺自己需要投入大把時間去等待和訓練,隨著一年又一年過去,會逐漸意識到自己不再擁有那麼多時間與體力可以投入時,很容易就會陷入焦慮不安的狀態。

 

此時最好的做法,就是把每一場賽事都當成生涯裡最後一場比賽來看待,然後盡自己努力、以最舒服的狀態去享受過程,可以有效地減緩心理壓力。

 

撰文/吳柏樺
責任編輯/OT 編輯部
圖片來源/Unspalsh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