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玉子日記
黑暗的海岸林,傳來貝類碰撞的清脆聲響「喀咯、喀咯、喀咯……」飽滿的月亮正從後方山丘躍起,海風呼呼地吹著,灑落在海面的月光照映出拍擊沙灘的浪潮,湧起一陣陣的白色泡沫。
在恆春半島的後灣沙灘,這是每年夏季夜晚海岸林的聲景。當眼睛慢慢適應了大自然的微弱光線,便能看到,發出熱鬧敲擊樂的是寄居蟹正在挑選合適的貝殼,準備換新居。往海水方向,則有體型大小不一的各種陸蟹在沙灘和海岸線上奔走。
恆春半島擁有全台種類最豐富的陸蟹,專家調查至少有46種。後灣則保有最完整的陸蟹棲地,從海岸林到潮間帶間,不受道路切割或其他人為開發影響,陸蟹可以安心地降海釋幼,孕育下一代。
每年梅雨季過後是陸蟹的繁殖季,到了7-10月的月圓時,受潮汐召喚的陸蟹媽媽紛紛往海邊而去,要將懷中的幼蟲寶寶送回海裡。這時,海岸潮間帶可見各種陸蟹橫行奔波,有寄居蟹、舉著大螯足的兇狠圓軸蟹、體型嬌小的奧氏後相手蟹,或渾身紅通通的中型仿相手蟹……等。
陸蟹是恆春半島重要的觀光資源,夏季賞陸蟹也是墾丁生態旅遊的熱門行程。「綠農的家」創辦人洪輝祥每年都會發起護蟹小旅行,帶領民眾前往恆春半島認識陸蟹生態,了解陸蟹在海洋生態系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及其面臨的困境。
近幾年,墾丁陸蟹族群數量有減少的趨勢,最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道路切割棲地,造成陸蟹降海時遭路殺。另外,海岸林開發、人為捕捉,以及外來種黃瘋蟻入侵等,都是危害陸蟹生存的因素。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與民間團體每年都會舉辦「護蟹過馬路」宣導活動,由志工協助陸蟹媽媽過馬路,並且同步向遊客進行環境教育,希望墾丁的遊客能減速救陸蟹。
為何守護陸蟹生態這麼重要呢?
來到後灣沙灘,仔細觀察陸蟹媽媽如何冒險地進入海潮間釋幼。牠們帶著飽滿成熟的卵來到海邊,在海水沖刷下抖動身體,此時卵殼在水裡破裂,蚤狀幼蟲便進入海水中。十餘天後,在海洋裡幸運成長的小陸蟹,將重回岸上,循著記憶回到海岸棲地。
「守護陸蟹就是守護人類的生活環境。」洪輝祥形容,陸蟹媽媽釋放的蚤狀幼蟲,哺育著潮間帶的各種生物,不僅豐富海岸珊瑚礁的生態資源,有健康的潮間帶才能保護和供應我們在陸地上的生活。如果陸蟹失去了家園,陸蟹媽媽無法降海釋幼,生態圈將因此受到影響。
來到夏天熱鬧的墾丁,享受著美麗的熱帶海洋時,想想陸蟹媽媽哺育海洋的重要使命,放慢車速,減少路殺,你也能為守護陸蟹付出一份心力。
陸蟹屬於降海繁殖的蟹類,長年棲息於海岸叢林地內,只有在繁殖季時,抱卵的雌蟹才會選在漲潮時分,下海將成熟的卵子「蚤狀幼體後期」釋放出來再返回棲地。新生命開始在海中展開牠的浮游生物階段,只有少數個體可順利發育到大眼幼蟲階段,然後往岸邊及河口遷徙,逐漸長成幼蟹及成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