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的陣列——淺談自行車騎乘隊形
在討論自行車的騎乘隊形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粗略的騎乘者定義。
領騎者:
領騎者又稱為破風者,亦即在自行車騎乘隊伍當中,騎在最前頭的人。
領騎者有非常大的責任在,因為是整個騎乘隊伍領頭的角色,所以對於速度的掌握要非常穩定!不可以忽快忽慢或搖晃不定,以免產生跟車者的危險;其次,因為領騎者的視野是整個集團裡頭最佳的,沒有狀況時應儘量保持直線外(以免後方隊伍變成蛇行,失去破風效果),有任何路況都要及時向隊友提告,讓隊友做好心理準備,而無論是手勢或口令,都應該簡短明確,對於路況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
最後,因領騎者在隊伍中必須承受最大的風阻,難免會產生疲憊,此時,應當適時退下,讓隊伍中的其他人向前補上,若是硬撐或不願退讓,將會陷整個車隊於危險當中,也不是團隊騎乘當中應該有的表現。
跟車者:
跟車者是隊伍當中絕大多數人扮演的角色,亦即跟在領騎者後頭騎乘的人。
跟車者在隊伍當中,就是與領騎者相反定位的角色,藉領騎者破風來節省騎乘體能。騎乘的時候,速度與間距是最重要的注意點,速度需要以整個車隊為主,騎乘時不可忽快忽慢或搖擺不定;間距則以半個輪徑為佳,除了能有效跟到破風效果,行進中也能夠達到看到前2位的距離,而速度與間距應以煞車來控制,騎乘時回轉速必須是一致的,以維持速度的穩定。
最後,無論是手勢或口令,在接收到前面同伴的訊息時,應立即且確實的向後方的同伴傳達,若體力不能維持於集團當中,應適時退下至隊伍最後方,以免造成其他跟車者的危險,並維持整個騎乘集團的速度。
保持隊形:團結是抵抗風阻最好的方法
在瞭解了騎乘者的角色功能與常見隊形之後,我們便能夠粗略的將自行車集團做一個簡單的解讀:領騎者對抗風阻,跟騎者藉領騎者破風節省體力,並用「輪車」的技巧來達到最理想騎乘效率。然而,要達到一個最有效率的騎乘效果,並非讓領騎者帶隊騎上好一段時間,再由跟騎者遞上,應該讓整個集團的體能都維持在一致且高能的狀態,才有辦法達到最高效騎乘品質。關於騎乘的隊形,較常見的有單排陣形,以及二路為主的雙排陣形。
單排陣形
自行車陣形以一路縱隊為主,因為排成一直線的關係,輪車距離會被拉長,不過隊伍排列的空間需求不大,所以可以適應較窄的路寬。
雙排梯隊
與單排梯隊相反,雙排梯隊需要的路寬較大,除此之外,這二路縱隊也有速度上的區別,會有一列較快,稱為加速列,另一路較慢,稱為慢速列。加速列騎乘時相對位置較慢速列前一些,也因此雙排梯隊騎乘時是呈現一種梯形的結構。
用輪車的方式對抗風阻
前面有稍微提到常見的騎乘隊形,以單排梯隊為例,其輪車方式較為簡易,統一輪車方向後,領騎者騎一段時間之後,退到隊伍中的最後面,原本第二位的跟騎者向前補上,慢慢循環達到高效騎乘。雙排梯隊的隊形輪車則較為複雜,統一輪車方向,此時領騎者為加速列當中第一位成員,也是由他來控制整個集團的騎乘速度。在進行輪車的時候,領騎者由加速列退到慢速列的第一位,原本於加速列第二位的跟騎者者向前遞進成為領騎者,而原本慢速列末位的跟騎者則向加速列尾端遞進程為加速列的成員,依此類推。
除了體能的因素之外,風向也是很重要的一項變因。在有側風的情況下,通常領騎者會向側風來的方向退下,這樣慢速列的成員可以幫快速列的成員多擋掉一點側風,讓快速列可以更有效率的帶著隊伍前進。除此之外,輪車的熟練程度、天候、坡度⋯⋯也都是需要納入考慮的因素,也因此會產生各種不同的隊伍變形。
隱藏的默契—自行車騎乘手勢
有時,口令可能沒辦法傳達完整路況的資訊,然而,規整、到位的手勢卻能夠清楚的表達給同伴們,也較不會有聽不清楚或是混淆的情況產生。以下簡單講解幾種手勢的含意與作用。
向右轉彎
避免從該處通過
減速
停止
超行
為團隊的卓越與安全練習
提及了那麼多自行車相關知識,無論是對自行車隊行的熟悉與輪車技巧的熟練,甚至是騎乘時碰到狀況快速反應的手勢提醒與意義接收,這些都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累積才有辦法達到的。也是因為長期共同的學習與培養,在這項團體運動中才產生了這種沉靜的默契,帶著日積月累後的經驗,和隊友們用雙腳踩踏著向前,用共通的語言在公路上馳騁,這或許就是自行車這項運動的魅力所在吧!
撰文/梁汝光
圖片製作/呂仲喬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