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地方官員開啟一項耗資7億美元的水力發電廠水壩計畫。他們希望藉此讓互相敵對的宗教社群團結起來,一起帶領蘇拉威西島邁向21世紀的綠能未來。
當地居民同意提供土地給這個三階式、總裝置容量達515千瓩(MW)的水壩使用。他們當時認為割地建水壩已經是整個計畫中最困難的部分。然而,這項計畫不只沒能修復歷史傷口,有些地方居民如今認為,開發計畫反而對他們的社區與生計造成新的威脅。
當地居民反水壩:恐將破壞生態與危及傳統漁法
2018年,在規劃與建設超過10年後,這項計畫只完成了一半,而且水力發電公司還向波索湖周邊的20萬居民要求更多土地。此外,該公司也要將湖口陸化。
「看起來他們以前都在隱瞞」,64歲的邦廷耶(Christian Bontinge)說。他是坦田那村(Tentena)選出來的文化領袖,該村座落於波索湖唯一的河流出口上。
湖泊周邊的村民說,水壩將會危及他們順應古老且獨特的波索湖生態系統,建立起來並實行好幾世紀的維生方式。這些持反對意見者現在擔負著舉證的責任,他們得要在工程完成之前,收集並呈現水壩會對生態造成傷害的證據,而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波索能源公司(PT Poso Energy)計畫要疏濬波索河,從河床上挖除數噸泥土,再將其傾倒於下游濕地,以增強將來流過渦輪的水流。
疏濬工程一旦完成,將會對永續漁法造成威脅,破壞數千人賴以為生的生產活動,以及更為龐大的經濟結構。保育人士也擔憂,重新建造湖泊的工程會瓦解當地棲居有無數特有種生物,且古老到足以用來研究演化過程的生態系統。
反對者組「捍衛者聯盟」 國家科學院也加入聲援
「要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捍衛自己的文化,這不是很殘忍嗎?」63歲的牧師烏里(Yombu Wuri)問道。烏里在看到其他教會對牧師施壓,阻止他們參與抗議活動後,加入了倡議組織。
烏里、邦廷耶與其他反對水壩計畫者,稱呼這個倡議組織為「波索湖捍衛者聯盟」(Alliance of Lake Poso Guardians,以下簡稱聯盟)。他們在2019年11月向警局投訴,指控波索能源公司正在摧毀當地政府曾經承諾予以保護的環境。
聯盟由一小群挺身而出的農民、漁民與其他憂心的當地人所組成。他們花費將近一年的時間,以線上倡議與拜會地方官員與警局的方式,向他們解釋波索湖的文化重要性,以對抗印尼前副總統卡拉(Jusuf Kalla)的家族事業——波索能源公司。去年(2019)11月,波索能源公司拆除一座將近百年的古橋後,來自蘇拉威西省首都帕魯市的另外5個團體也加入倡議陣線。
由於該公司已經取得執行計畫的環境許可,當地警方便將舉證的責任交給反對水壩的聯盟。警方表示,如果倡議者想要訴諸法律行動,他們需要先提供科學證據,證明該公司正在破壞生態系統。
印尼國家科學院(Indonesian Institute of Sciences,LIPI)是聯盟在政府部門內的盟友。但因為資金少,LIPI的首席湖沼學者哈利雅尼(Gadis Sri Haryani)帶領團隊開始嘗試其他募資方式。受到時間限制的影響,他們只能在建設計畫接近完成時募得資金。
「別人認為我們反對發展、反對現代化,但我們想問的是,有必要為了獲取電力而破壞生態系統嗎?」前倡議者、34歲的塞維雅納問道。他在位於河畔的家中,目睹了疏濬的過程。
為減少碳排 印尼擬提升水力發電比例
印尼為自己設立了一個遠大的目標:在2025年之前,再生能源占總發電比例達23%,以及2050年之前達到31%。儘管越來越多研究單位指出,大型水力發電水壩有可能造成大量碳排放,印尼政府仍然堅決地投注心力於水力發電。印尼的目標是將水力發電比例從2018年的6.9%,提升至11%。
一位部長在國際水力發電協會(International Hydropower Association)的報告中寫道,以蘇拉威西島的北科納韋縣為例,開採與精煉鎳礦都需要耗費大量電力,因此如果要滿足這種用電重鎮的需求,大型水力發電廠是必要的基礎建設。波索能源公司表示,他們的電廠發電量能夠滿足在地需求,但也會透過蘇拉威西島上的電網系統,將電能輸送到鎳礦開採熱點。
「電力不可能只是供給給我們使用,因為我們不需要那麼多。這些電可能都會送到像是索羅阿科鎮這樣的地方吧」,創辦當地倡議者組織Mosintuwu學會[1] (Institute Mosintuwu)的葛佳利(Lian Gogali)說。他所提及的索羅阿科鎮是印尼最古老的鎳礦區之一,該鎮的輸電線也與波索地區相連。為連結波索電廠與莫羅瓦利縣(另一個鎳礦重鎮),印尼的國營電力公司計畫興建200公里長的輸電線。
與此同時,波索湖與賴其維生的社群則被大幅改變了。
河川改道工程 使傳統漁法與文化難以為繼
透過河川改道工程,波索能源公司將增強流經水力發電廠的水流,但同時也將徹底改變位於波索湖與支流交界處的坦田那村。
波索能源公司預計從河床上挖出約200萬立方公尺的土壤,並將這些土壤填到河流彎處(當地人稱為Kompo Dongi),製造出一塊人造陸地,而據波索能源公司所說,他們將要在這裡建造一個觀光與保育公園。
波索當地人會在這塊小面積沼澤地上,進行一種他們稱之為「mosango」的合作型捕魚活動。當乾季來臨、水位下降,附近的數百名村民齊聚於水深及腰的湖水之中,等待魚群靠近,然後再同時把竹籃倒蓋進水中,這樣一來,每籃都能捕捉到一點點魚。
「這項活動是波索地區的重要象徵,因為我們會需要合作與分享收穫,才能完成它」,54歲的在地農民安玖拉(Hajay Ancura)說。
疏濬船在去年抵達,並開始把泥土倒進這塊沼澤地。據當地人說,去年是數百年來第一次未如期舉行mosango。去年10月,有兩個女人因為帶著汽油登上疏濬船並威脅放火,而被逮捕。
波索能源公司在這裡所填的土來自另一個地區,而他們挖土處的地方經濟,原本仰賴兩種歷史悠久的鰻魚漁法。
44歲的尤瑟夫・馬納朗(Yusuf Manarang)在河口以一種當地人稱為「monyilo」的漁法捕捉鰻魚。當季節性的水位上升、鰻魚開始了從湖泊到海洋的夜間洄游行為,馬納朗便會乘著他的小船,帶著一盞聚光燈與4公尺長的魚叉過去。一個晚上的捕魚工作,可以為他賺入100美元。他會將捕獲的鰻魚賣給出口商,出口國遠及日本。這份工作讓他有足夠的錢送四個孩子去學校讀書。
「政府問我們,你們怎麼還沒致富?」尤瑟夫說,「如果政府的目標是要讓我們繁榮,那就應該興建能夠為我們帶來繁榮的設施,例如學校、高等教育和醫院。當企業利益排在這些之前,怎麼可能達成地方繁榮的目標?」
另一種漁法稱作「wayamasapi」。這是一種從船屋上操作的漁法,船屋的圍籬像翅膀一樣向外延展成V字,當季節性水位上升,鰻魚會被引導通過V字型圍籬,然後進入到抬高的陷阱中。
帕默那木橋是傳統上分隔monyilo與wayamasapi兩種漁法盛行區的界線,興建於將近一個世紀前,並在1960年代翻修。對於當地人來說,這座橋有兩個重要意義:一是象徵印尼人不用依靠荷蘭殖民政府也能達成技術上的成就,其二則是有名的拍照背景。
去年11月,波索能源公司因為橋的高度太低、施工船無法通過等原因,拆除了這座橋。
「這就好像我們的認同消失了」,邦廷耶說。拆橋時,他和烏里在旁邊舉行了一場團體禱告。
波索能源公司堅持,他們未來會重建這座橋,而且會讓它更加堅固,以吸引觀光客。但是當問及相關問題時,發言人並未作出任何回應。
「這些年來造訪的觀光客不是為了新奇的東西而來,他們是想要來看延續了幾世代的文化之寶」,尤瑟夫說。跟其他不敢公開反對計畫的漁民一樣,尤瑟夫也沒有加入聯盟,儘管他相信加深河道的工程將會使得他的工作無以為繼。
相較於湖泊生態的歷史,人類的出現是很晚近的事。水力發電水壩將會在這個又古老又自成一格的生態系上建立水庫,這就好像是一種演化實驗。
成形於200萬年前 波索湖特有種多、脆弱度高
大約在200萬年前,板塊位移後在蘇拉威西島留下500公尺深的洞穴,波索湖因而成形。其後雨水帶來生命。而波索湖因為孤立於其他湖泊與水道,孕育出許多特有物種。
研究者將波索湖指定為古老湖泊,這代表它至少歷經過一次冰河期,大約是13萬年。這類湖泊對科學家來說就像是一所提供研究生物多樣性、演化、地質歷史等的天然實驗室,但是這樣的特有種熱點面對生態變化的脆弱度卻更高。
研究湖沼學的榮譽教授哈夫那(Doug Haffner)曾在波索湖進行採樣調查25年,他認為波索湖是全世界的「寶藏」。
波索湖特有的怪頜鱂科[2] 與許多其他特有種魚類[3] 在IUCN紅皮書中列名為瀕危級(Endangered, EN)或極度瀕危級(Critically Endangered, CR)物種。背鰭形似龍鰭的阿馬達鯔鰕虎(Mugilogobius amadi)則有可能已經滅絕。波索湖孕育著高比例的特有種,而此特色展現在許多軟體動物與蝦類上。四種在海洋與湖泊之間洄游50公里的鰻魚中,有一種是蘇拉威西的特有種。
然而,同時也是大湖環境研究所(Great Lakes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創設者的哈夫那表示,對於波索湖中的物種了解仍十分有限。
「我認為波索湖面臨的最大議題是人們幾乎完全缺乏相關資訊」,他說,「沒有人真的有在波索湖做研究,我想我們是唯一一群擁有波索湖物理、化學與生物學資訊的人,而對於全印尼最重要的湖泊之一,這個資料庫是非常有限的。」
「在世界上要找到古老生態系統並不容易,而我們認為那是生物多樣性真正的避風港。」
魚道功能未獲證實 鰻魚洄游行為恐受影響
一旦水力發電計畫完成,河水的流速或快或慢將會視電力需求而定,連帶地也影響湖水的水位升降。湖水水體雖然不會因此徹底擾亂,但調整水位有可能會擾動自然的平衡並使得優養化蔓延、降低溶氧量。現在正在填平的沼澤地Kompo Dongi也是許多特有魚種原先安全的繁殖地。
在帕盧市塔杜拉科大學擔任漁業學講師的坦圖(Fadly Tantu)指出,傳統漁法wayamasapi和monyilo賴以為生的鰻魚,必須要延著河流洄游。
「就像鮭魚一樣,鰻魚也會來往於鹹水與淡水之間,但許多研究者相信牠們將會受困於水壩,因為沒有人評估過波索能源公司建造的魚道是否可行」,坦圖的聲音透過電話從帕盧傳來。
印尼國家科學院的首席湖沼學者哈利雅尼說,他曾在企業的形象影片中看過幼鰻洄游,但沒看過成鰻降海的影像。雖然許多水力發電公司都靠著魚道來取得環境許可,但研究人員認為魚道技術的成效仍未獲證實。
舉例來說,在歐洲某條河流所做的調查發現,只有不到1/4的鰻魚能夠在洄游時成功通過水壩。在東南亞進行的研究也發現,為了特定魚種設計的魚道有可能輕忽了河岸生態,並對其造成更大的影響。
「我們需要用電,但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也需要保護環境,以免鰻魚的洄游生態受到干擾,畢竟鰻魚是重要的地方經濟來源」,哈利雅尼說。
去年12月,哈利雅尼安排了一場焦點團體討論會,出席者有波索能源公司、地方政府官員與反對計畫的人。他說這是這群人第一次坐在一起開會。
對於計畫反對者來說,經濟發展的承諾已經懸宕超過十年。如今要再割讓更多土地給開發公司,感覺就像是要他們退後一步,讓現代化願景在沒有他們存在的地方往前推進。
「我們的客人想要得到很多」,牧師烏里提及波索能源公司。「他們甚而對我們文化的中心提出要求。我們應該要離開自己的家園,然後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之外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嗎?」
烏里在他位於坦田那村的教堂禮拜中,力勸教友認真思量水壩對未來世代的影響:「我們的孫輩會怎麼想?認為我們很友善?還是很愚蠢?」
編註
[1] 創辦人葛佳利表示,「Mosintuwu」意指姐妹情誼、團結和睦、跨越宗教藩籬和諧共處。學會的創辦宗旨是希望在波索地區以跨信仰、促進和平的方式,培力與教育穆斯林和基督徒女性。
[2] 波索湖特有的怪頜鱂科魚類,例如:克魯氏怪頜鱂(Adrianichthys kruyti)與路氏怪頜鱂(Adrianichthys roseni)
[3] 其他特有種魚類,例如:西里伯正鱵(Nomorhamphus celebensis)與蘇拉威西鯔鰕虎(Mugilogobius sarasinorum)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