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專訪】雪山369山莊重建計畫與百岳群峰上的建築人:吳夏雄、陳俊亨

跟著369山莊重建的建築團隊一起踏上通往雪山的山徑,雖然已不知道是第幾次走進這片再熟悉不過的山域,但透過山岳建築師與山屋設計團隊的視角,卻因「看一座山」的方式如此不同,而重新認識雪山與台灣的高海拔山屋。

探勘小隊鑽出比人還高的茂密箭竹林,登上了3243峰的山頂,視線所及,從武陵農場沿山谷翻過嶢繞峻嶺,直指369山莊,那是一條「懸浮的路徑」。

 

於3243峰頂遠眺369山莊。攝影/劉昱旋

 

淺談常見於台灣高山的運輸方式:給貨物走的路徑

 

跟著陳俊亨、吳夏雄建築師與設計團隊,探勘並定位這條在數個月後將運送數百噸建材來往武陵農場至369山莊之間的工程索道,正是這次上山的目的……

 

攝影/徐子康

建材運送,一直是山屋建設的最大難題,往往也占山屋建設經費的很大部份,最初369山莊重建計畫提上日程時,一共有三種建材運輸方案可選擇,分別為直升機吊掛、單軌車、懸掛式索道。

 

直升機吊掛

借鑑排雲山莊案例,當時因直升機高成本運輸造成的預算大幅超標,衍生許多後續官司、問題至今未解,施工期間全程以直升機吊掛建材的方案一開始就不被考慮。

 

黑鷹直升機進行建材吊掛示意圖。圖/國防新聞網

 

單軌車

此方案常見於台灣中高海拔種植經濟作物的山坡地,是一種匍匐於地面的機械裝置,為最初369山莊重建計畫選定的方案,鋪設路線也完成初步現勘定位,不過後來因評估結果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長期維護較不容易而取消。

 

常見於中高海拔果園的單軌運補車。圖/一路報導

 

懸掛式索道

可以想像成貨運用的纜車、或是運送物資過河的流籠,以兩支間距約500~1000米不等的塔架搭建一座空中輸送道。相對於單軌車,索道對原始環境的破壞最小,是目前369山莊重建計畫首選的建材運輸方案,缺點是遠觀山景時較突兀、且技術難度更高。

 

2020年七卡山莊整建期間運送建材的索道系統。攝影/王一訢

 

截彎取直

 

雪山主東線自武陵農場起登,沿著稜線途經雪山東峰步行約6小時抵達369山莊,距離一共7.1公里,是國內最受歡迎的高山登山步道之一。

 

紅色虛線為登山步道,黑色實線為運補索道,紅色A~E點為索道塔架定位點。圖/一路報導

 

有別於登山步道上依著山稜地勢蜿蜒起伏,建材運送索道走的是一條「相對的直線」。懸空拉出這條「路徑」,首先需要找到沿線適合架設「塔架」的位置,而盡量以「直線」來規劃路徑則是節省材料的考量,纜繩走直線相對也更易於長期維護。

 

跟著一路報導團隊現勘高山索道

 

一早,一路報導團隊與現勘隊員前往定位塔架的三個架設點。行走約一個多小時抵達近日剛完成整建的步道2K處七卡山莊,向南側樹林稜線下切約100公尺即到達第一處塔架預定地,為了標定位置,兩位伸手矯健的索道工程人員爬上約兩層樓高的樹頂綁上白旗,以便在一公里外的山頭也能清楚目視定位。

 

綁在制高樹頂的白旗可從遠處目視定位。攝影/劉昱旋

 

標定完第一塔架後繼續向山脊稜線前進,第二塔架位於步道5K處雪山東峰南側下切約500公尺,自第二塔架位置向東遙望可目視第一塔架樹頂綁設的白旗,在此工程人員也再次於制高點樹木上綁上白旗標定位置。因即將日落,第三塔架位置留到第二天早晨現勘。

 

索道技術人員自雪山東峰下切進行塔架定位。攝影/徐子康

 

最後一處塔架位於雪山主峰與東峰之間的制高點3243峰,於步道6.5K處向南上切約200公尺,是整個運輸索道工程海拔最高的位置。跟著現勘隊員鑽過比人還高的茂密箭竹林,站在峰頂往西側向下看可目視遠處的369山莊,往東側看則是連綿的山谷在稜線南側一路延伸至武陵農場。

 

3243向東側遙望可及武陵農場,山谷左側為索道架設路線。攝影/徐子康

 

至於定位這些塔架落腳位置後,如何搭建吊掛建材用的鋼纜?負責索道規劃的廖偉仁先生告訴一路報導團隊,架設索道時,可以先在塔架之間以無人機等方式,將細繩繫上兩端以白旗標定過的樹木,再將細鋼纜與塔架骨料送上彼端,進而逐一能將重量更重的設備送上369山莊重建地。

 

山屋領路人與傳承者

 

為了築起一棟給山友庇護、溫暖的山屋,從2016年起的五年時間裡,有一群山岳建築人在海拔3100公尺的雪山山腰上,澆灌著自己對台灣山林的熱愛與建築規劃領域的專業。

 

陳俊亨建築師(左)、廖偉仁索道技師(右)。攝影/徐子康

 

爬到不能爬為止

該如何表達對山的熱愛?今年已78歲的吳夏雄建築師以親身實踐,六十年的登山經歷,加上近二十年投入台灣山屋整建,對山岳的癡迷程度可見一斑!這次一路報導團隊應邀上山採訪踏勘,得以從未曾有過的視角重新了解雪山山域,同時感受這份對山的熱愛。

 

最早從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山屋第一次著手設計台灣山屋,開始參與台灣山岳改革的討論;國內服務性最完善山屋之一的天池山莊,也出自吳夏雄建築師設計,提到從開始到完工經歷八年的天池山莊設計,吳夏雄形容在國內繁複瑣碎的法規、程序下設計山屋有如八年抗戰,但每當看到山友能在登山過程中享受好的住宿環境,還可以與自己討論、交流對山屋的想法,仍覺得一切值得。

 

吳夏雄建築師。攝影/徐子康

 

2016年吳夏雄開始參與369山莊重建的計畫,儘管年紀超過70歲照樣每年走訪數趟雪山踏勘,提到自己不如年輕時的體能,吳夏雄笑著說:「雖然走不快了,但速度還可以。不知道還能走多久,就走到不能走為止吧!至於以後,就交給年輕一輩的建築師繼續啦!」

 

新生代山屋設計師

聊到怎麼開始接觸山屋設計?另一位山屋建築師陳俊亨則是從在玉山山頂巧遇吳夏雄開始,當時聊著聊著就被邀請負責369山莊重建規劃設計。約在五年前開始設計369山莊後,看山的角度完全不同了,以前爬山只是興趣時多半停留登山步道上,現在則習慣用更遼闊的角度了解整片山域,熟知每一條稜脈、山谷、制高點、甚至每一個水源,才能合理的規劃利用最少的成本將建材運至建地、並規劃山屋的構築方法、考慮到入住者的需求等。

 

陳俊亨建築師(中)。攝影/徐子康

 

攝影/徐子康

 

聊到想透過自己的建築專業帶給台灣山岳什麼改變?「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能讓更多人知道,原來在台灣登山還有這樣的住宿選擇,不用像以前只有那種很刻苦的體驗。」登山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提供品質較好的高山健行住宿體驗在台灣還尚未成熟,而這正是邁向山岳觀光不可少的一塊拼圖。

 

至於陳俊亨對雪山的情感,因五年來無數次前來現勘(或者說「回來」更貼切)、工作、甚至、踏青健行,這片山域有點像是熟悉的自家後院,身為人父的陳俊亨更希望等小孩再長大一些,循序漸進的認識山林,有一天也能一起走上這片自己熟悉的高山,這座永遠的「家」。

 

新山屋時代

 

雪山369山莊重建計畫初步定案以索道作為運輸方案,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目前規劃新369山莊建成後會將運輸索道系統留用,長期作為山莊運補物資、將垃圾排遺運下山的工具,有別於以往山屋建成後就拆除的模式,可能成為台灣第一座長期擁有非人工運補手段的山屋,有機會提升國內高海拔住宿的「服務性」。

 

「山屋有好的住宿品質,最重要的是維護與管理。」提到以往參訪日本山屋的經驗,吳夏雄告訴我們,日本山屋的維護管理相對成熟,而山屋的存在不只有住宿功能,還包括教育、山徑維護、供餐等,值得我們效仿,也提到很開心看到近年台灣部份山屋在登山教育的推動上功不可沒。

 

然而如何因地制宜更是往後林務局與雪霸國家公園長期經營時的挑戰,有別於日本的山屋為私人民營,常見以家族傳承的方式長期維護,國內山屋則由公部門管理,服務項目則多以外包方式委託民間單位執行。吳夏雄希望往後369山莊的維護可以持續而穩定,公部門能釋出更多管轄權力,且避免成為短期標案式的經營管理,而公部門只擔任監督是否符合管理能力的角色,能有傳承式長期經營,才能將服務型山屋的價值最好地發揮。369山莊創新的硬體設施是否能成為下一個國內山屋標竿,登山人們拭目以待。

 

撰文/王一訢
圖片/一路報導、國防新聞網
攝影/徐子康、劉昱旋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