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單車|漫遊穿梭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城市單車,顧名思義適合在「城市」裡作通勤或短程郊遊使用,其種類繁複最常見的便是共享單車(嚴格來說小徑車、單速車也屬於這一類的範疇),通常配有簡易的變速器以因應都市中地形的高低變換,滿足短距離間的各種騎行活動。但簡約的輪胎與車架設計,若是騎行在「off-road」的路面(如無鋪裝道路、岩石裸露地、石階等)可能因為避震度、穩定度不夠而發生危險。
單速車|簡約時尚
圖片來源/Needpix.com
自行車初問世時即採用單齒輪設計,而目前單速車代指兩種:單速(Single speed)、固定齒輪自行車(Fixed Gear)。前者具有單向自由輪,亦即能進行無須踩踏的滑行;至於後者則必須維持踩踏且無剎車器,因其制動來自於踏板,故車速取決於踩踏的速度。
單速車最早作為場地賽的車種,為了追求自由而經過改良後開始在城市騎行,迅速蔚為風潮。單速車由於沒有剎車器,是以必須先學會如何煞車。然而隨著單速車逐漸傳入臺灣,以及電影的宣傳(如《超急快遞》Premium Rush),想要嘗試單速車的人越來越多;出於安全考量,大多數人會選擇加裝剎車器。
小徑車|輕便攜帶
圖片來源/Flickr MIKI Yoshihito
幾年前在臺灣迅速風行的「小摺」即屬於小徑單車,其最大的特點─輪胎大約在20吋以下;輪胎小則踩踏相對輕鬆且反應靈便,適合城市中蜿蜒的巷弄。「體積小、重量輕」的特性使得小徑車易於爬坡,但也導致過於靈敏而穩定度低;因此不適合長時間以及高速的騎行。
小徑車最大的優勢就是容易攜帶與收納,尤其能輕易地與其他交通工具結合:出外旅遊不論自駕、搭乘交通運輸工具,小徑車由於不需要拆卸因此機動便利性非常高。都市生活中,小徑車對於電梯小、甚至無電梯的居住者而言,都具有極大的便利性。近年來,小徑車的車種開發漸趨多元;從最基本的城市休閒系列到山野系列,和電動自行車等,滿足市場上各式各樣的消費需求。
電動單車|節能省力
圖片來源/Flickr Richard Masoner
電動單車除了響應環保以外,更多是為了便利性而誕生。現今法規規定,此類「慢車」最大純電力行駛速率在每小時25公里以下且車重不得超過40公斤,否則必須掛牌照且須考駕照。然而,2018年交通部根據日益增長的交通事故,正研擬新的相關規定,包括配戴安全帽、掛牌等。
在臺灣準確來說,分為「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後者需要踩踏。電動自行車外型酷似機車,若依照大眾普遍對機車的認識,將之視為電動機車也不為過。至於電動輔助自行車,大體與自行車相去不遠,但主要以人力為主、電力為輔。
公路車|馳騁競速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在各大單車體育賽事中,最常出沒的身影就是公路單車。其最初的設計理念是為了在速度與力量的運用中達成平衡,因此車架、騎乘姿勢都是針對人體力學量身打造。公路車的輪胎相對其他車種較細─大多落在23至28公釐左右,是以與地面的摩擦力較低,再搭配前傾的姿勢,破風效果顯著。不僅如此,車輪的設計較大且其車體設計通常較輕(10公斤以下),在騎行上更有效率、速度更快。
但是一般公路車只適合「公路」,亦即在平地、柏油路上能發揮的效能最大;同時也因為整體的設計,避震係數不高,若是「off-road」則需再三考慮。尤其公路車追求與風融為一體的高速快感,初入門者建議多與車磨合,習慣騎乘姿勢與所使用的核心肌群。
登山車|應變地形
圖片來源/Pexels
登山單車的產生是為了攻克「off-road」:通常輪胎寬厚且胎面紋路、顆粒較深;雖然能因應野外的黃土路、沙質地,以及崎嶇路面的彈跳,但也因抓地力強導致阻力大而相對費力。登山車對穩定度、避震度的主要訴求造就它的車架重(13公斤以上),若是在平路上騎行反而會較為吃力。
登山車延伸的車種主要有兩種:「旅行車」、「下坡車」。旅行車貼合旅遊的基本要求,一般配有貨架鎖點能夠安裝限重20公斤的貨架背袋,加上舒適的椅墊與騎乘姿勢,非常適合長途旅行。下坡車,則是專門針對下坡賽等極限運動所開發的車款。
混合單車|兩棲好戰力
混合單車基本上是集公路車與登山車一切優點於一身的車種,屬於高單價位;常見名字為越野車,但容易與登山車相混,因此以混合單車稱之。依照消費者的需求不同,而偏向公路車或是登山車。一般來說,混合車能良好的在公路上騎行,也能應付大部分常見的「off-road」(小碎石地、坡度平緩的石階等);是以假若對單車環島有興趣,不妨嘗試體驗混合單車的魅力。
單車,對生活的再詮釋
以上七大類單車,想必對於各車款的性能都有基本的暸解;那麼你是否對自身的需求有所認知呢?假如想要休閒類可以挑選城市單車、小徑單車、電動單車;要求速度感可以選擇公路車;尋求翻山越嶺可以考慮登山單車,如果難以取捨的話,混合單車就是你的歸宿了。
在一個講求快速的時代,單車的盛行重新定義了生活。它既代言速度、展現品味,其節能減碳的功能也表明對環境的重視。
撰文/張士玲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