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1|行前訓練
圖片來源/pixabay chien
環島一圈的公里數大約落在910至1000公里之間,如果時間充裕且想深度探訪其他支線景點甚至到臺灣四極點(東─三貂角燈塔,西─國聖港燈塔,南─鵝鑾鼻燈塔,北─富貴角燈塔),則總公里數可能會在1000公里以上。
通常環島天數9至15天,平均一天的公里數70到100左右;因此若是較少有長途的騎行經驗,不妨在環島前抽出幾個假日做行前訓練,循序漸進的加長公里數鍛練耐力,以及適應不同地形路段的能力,也能換個角度玩賞家鄉和周邊城市。
練車最主要的目的除了訓練體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與自行車的磨合。長時間的騎行因為固定的姿勢、重心的擺放位置等,可能會導致臀部、手掌乃至於手臂、肩頸的劇烈疼痛,如何透過調整姿勢、休息的頻率與長度,去適應或舒緩身體的不適,都可以在訓練過程中熟悉並做適當的調整。同時,「習慣喝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時常有人因為路況良好或是注意力被沿途美景所吸引,忽略補給而導致脫水、熱衰竭的情況發生。
圖片來源/flickr Sinchen.Lin
Step 2|路線規劃
首先,若是與朋友組隊環島,可以先確認彼此想要造訪的景點,藉此評估環島天數與每天的住宿地點。
「條條大路通羅馬」,近幾年來由於單車環島越來越盛行,政府所規劃的單車環島路線也越來越完備。可以依循大眾路線(環島一號線、環島二號線)也能依照想去的地點客製化路線,端看自身需求彈性安排。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自行車環島指南》
最後,確定方向─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很大程度取決於風向:夏日西南氣流、冬天東北季風;是以多數建議是─夏天逆時針,冬天則順時針;以便在東部能盡量依著順風而行,畢竟在經歷長時間騎乘或爬坡時都能明顯的感受順風與逆風的差異。然而由於東北季風的風力大於西南氣流,因此夏天逆風騎行所受到的影響並沒有冬天來得大。
另外,初次嘗試單車環島的人可以考慮「先西部後東部」。西部地形相對平緩,前幾天宛如行前訓練,先適應長時間的騎行並與單車互相磨合,到了後期的東部山路也能有較好的體力、經驗。東部雖然大卡車相對西部較多,但車流量較少也使得空氣汙染程度、環境吵雜度等騎行環境都顯得舒適許多。
Step 3|打包行李
單車環島由於有限的攜帶行李空間,使得如何精簡裝備是出發前的一大課題。建議在行前訓練階段可以規劃兩天一夜的行程,親自體驗行李與體力之間的調節關係。若是與三五好友一同出發,還能彼此分配所需。
打包行李示意圖 圖片來源/flickr Sinchen.Lin
單車配備
簡易修車工具(內胎、挖胎棒、打氣筒等)
單車環島因為騎行公里數長且路面並非全是完整柏油路面,因此很容易發生輪胎磨損、爆胎的情況;出發前一定要先瞭解如何更換輪胎及其他基本故障排除。
坐墊
長時間的騎行,坐墊建議要更換並調整適合自己的款式高度。
貨架、馬鞍袋
直接影響行李容量。馬鞍袋的形狀如同馬鞍,在兩側各有一個袋子,填裝行李時兩側重量需要平均才能穩定重心。
水壺、水壺架
與補給高度相關。水壺架的裝設則能十分便利地隨時補水,且無須擔心水壺會因為路面不平而在騎行過程中彈出、滾落。
車燈
關乎行車安全。假如行程上需要夜間騎車,車燈能有效的警示後方來車使其注意到你。
其他
除了個人用品外,為了安全考量,安全帽是務必於騎行時配戴。而其他如風鏡、頭巾、袖套等,則可依據當時的氣候狀況而決定是否攜帶。
車衣、車褲、手套,關乎騎行過程的舒適度;尤其車褲會於襠部加厚布料的設計,舒適程度能有很好的提升。
至於「車錶」可以計算車速、里程數等,比起導航顯示的公里數更為精確。
Step 4|萬事俱備只欠「出發」!
圖片來源/flickr Sinchen.Lin
看完前面三步驟,是否覺得單車環島沒有想像中容易呢?然而每一次的仔細規劃都是為了更完美的旅程體驗!簡單來說,只要抱有踏出第一步的勇氣與堅持到最後的毅力,單車環島也可以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途。臺灣的美正等待你來發現。
撰文/張士玲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