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五感進行多層次的環境體驗來認識我們的環境,還原人與環境之間最單純的互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將生態環境的知識現況傳達給民眾之餘,更希望民眾可以擁有對環境的敏感度,能夠主動發現身邊環境的變化,思考我們是否能有對環境更為友善的生活方式。在我們眾多教案中“小小斯文豪”以及“福爾摩鴞的食繭大探索”這兩個單元,便著重於讓學員以簡單的科學方法來進行環境探索。由環境來直接跟學員講“答案”,讓學員練習得到深刻的體驗以及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方法。
小小斯文豪
以生物多樣性以及昆蟲調查技能為主題的教案。以園區自然環境中豐富的昆蟲資源激發學員探索自然的興趣。運用簡單的工具,在細心與耐心的觀查之後驗證天然綠地以及人工綠地的生物多樣性差異。不僅使學員學習到昆蟲分類的基本技能,更可以在活動中直接感受到環境對於昆蟲生物相的直接影響。
小小斯文豪學員自主探索。
小小斯文豪學習做紀錄的方式。
福爾摩鴞的食繭大探索
芝山綠園擁有大台北地區最主要的野鳥救傷收容之“得得之家”,籠舍內同時最高收容的領角鴞數量可以超過50隻以上。這些貓頭鷹們每天吐出來的食繭便可以做為環境監測小調查最佳的教材之一。學員們藉由食繭分析貓頭鷹的食性狀況,了解貓頭鷹的食物組成比例。
從骨頭遺骸來辨識食物。
培養對自然的觀察能力是發展環境意識的基本,聯合國在1970對環境教育下了一個定義,即「環境教育是一種辨識價值和澄清概念的過程,為的是要去發展必要之技巧與態度以瞭解和欣賞人、文化、生物物理環境間之相互關聯性」。想要透過自然觀察,從中學習以及聆聽大自然傳達的訊息,歡迎來到芝山綠園。
本文轉載自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於台北市野鳥學會
本會為一獨立的環境保育公益組織,以保護野生鳥類及其棲生環境,共同維護野鳥族群的繁衍及自然環境的保育為宗旨。推動野生鳥類之「欣賞、研究與保育」工作,期待能將保護自然環境觀念推廣至每個人,進而建立生物和都市融合的「台北生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