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戶外導讀】《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觸動內心的海上繞島

隨著陸地過度開發、空氣污染及垃圾汙染等威脅升高,海洋面臨生態系統逐漸崩毀的危機。2018年夏天,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簡稱黑潮)懷著擔憂、焦慮,召集一群專業的研究者、創作者、紀錄者以及熱血志工,其中包含作家吳明益、畫家王傑等文藝工作者,展開一段名為「黑潮島航」的海域檢測航程。本書《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以文字敘述此次島航歷程,照片插畫穿插在文章內頁中,圖文並茂、生動感人。

在2005年,黑潮也舉行過同樣性質的海洋研究計畫名為「福爾摩沙繞島」,相隔15年,台灣周遭海域環境又更加惡化,此次島航鎖定海洋指標性物種「鯨豚」,以及「海洋廢棄物及塑膠微粒」、「水下聲音及噪音」、「海水溶氧量」三大檢測重點,從花蓮出發,逆時針繞行島嶼一圈,航程也包含小琉球、澎湖、蘭嶼等離島海域。航程共有三階段,前前後後共花費約近兩個月的時間完整建立島航計畫的51個檢測點。

 

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臉書。

肩負環境的責任 承載海洋的浪漫

引領團隊乘風破浪的是賞鯨船-多羅滿號,成員們賦予這艘船的名號叫「小多」。「小多」航行在藍色國土的浪漫與險惡之上,背負眾人對環境的使命感,往蔚藍色的方向出發。閱讀時情緒不免隨著島航團隊起伏,書中提及大海變化多端,航程中發生幾次無法預測的突發事故和意外收穫,彷彿可以感受鯨豚在咫尺間嬉戲的喜悅,也可以嗅到水面漂浮的垃圾傳來陣陣惡臭。

 

「潮是科學,黑是詩。」作家吳明益說。吳明益加入團隊隨船紀錄研究過程,面對斑斕交錯的海流,以文人的視角寫下海上的所見所聞。

 

海水因為陽光而有了深度,每一道海平線與波浪都讓光線賦予了獨一無二的精神,或許因為如此多變,許多海洋文明才得以創造了那麼豐富的語彙來描述浪吧?

我懷疑對海的崇拜,根本於對光的崇拜。

《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網站。

 

「海好嗎?

航行中也停靠各地漁港,分別為花蓮漁港、基隆八斗子漁港、桃園永安漁港、台中梧棲漁港、澎湖赤馬漁港、台南安平漁港、高雄蚵仔寮漁港、小琉球白沙漁港、屏東後壁湖漁港等,行進中可見到台灣蘊含豐富的海洋文化,受到人類發展的污染打擊後,原本純粹的藍洋都被染上汙濁的顏色。

 

書中其中一部份,描述「小多」行駛至台南安平舊漁港時,團隊印入眼簾的是非常密集的蚵棚架。可是安平的蚵棚並非合法,每個蚵棚依靠約十二到三十個保麗龍漂浮,蚵農為了延長保麗龍的使用壽命,會刮除附著在保麗龍的附著生物,海上也因而漂浮著許多保麗龍和碎屑,此外當地水質各項檢測指數都超標,可見養出的蚵都不會健康。

 

再往南靠近後勁溪出海口前,團隊發現因沿岸流聚集的「垃圾濃湯」,除了實體垃圾,海水中也混雜極為濃稠的塑膠微粒,他們打撈採樣,塑膠套、手套、泡麵等各類的廢棄物不斷從眼前流過。矛盾的是,團隊目睹這局部的海上垃圾之流竟然有一絲興奮之情,吳明益說,那並非幸災樂禍,那是一種短暫自我對話的激情。

 

 

水和沉思是一體的

2018年「黑潮島航」總共為期16天、採樣51罐不同區域的海水樣本,每一罐裏面都分析出大小不一樣的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經過海浪擊碎、陽光照射劣化而產生質變,再被海洋生物誤食,透過食物鏈循環最終進入人類的的體內。

 

陽光把水鍍金,把海民曬黑,給深海的海藻能量,也接引水分與逝者。再赤馬的海岸旁,我想起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一句話:

 

水和沉思,永遠是一體的。

《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了解這個汙染循環後,人們通常最先擔憂哪些體內殘有塑膠微粒的生物會進入人類口中,但其實更重要的是,這些塑膠污染會讓整個海洋生態圈造成永久性的破壞,應該要更宏觀的去看待整個環境問題,而不是一直只顧己利,這樣我們永遠會困在這個惡化循環的窠臼,走不到真正生態永續的境界。

 

撰文/周思竹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海要好,我們才會一起好!
成為槳,這就出發遶島~~
一群海人與浪共舞的福爾摩沙海岸巡禮,守護藍色國土!!

 

    • 作者: 吳明益, 張卉君, 陳冠榮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博客來看書卡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