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環境

熱門文章

2018-06-27

常常有朋友問我:「要怎麼挑一支適合賞鳥的雙筒望遠鏡?」,這個問題越來越不容易回答,原因是望遠鏡的選擇比起十年前多了很多,各種設計與功能滿足了不同的賞鳥需求。

2020-10-23

《溫管法》上路五年餘,第一期的階段管制目標將於今年到期,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2%,受到疫情影響,有望達成管制目標。第二階段目標則是2025年需較基準年減少10%,目前正擬定第二階段管制策略,並於明年上路。

2020-10-22

資源回收已是國人的生活習慣,然而回收趕不上使用。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消耗約240萬噸的塑膠,其中60萬噸作為包裝使用,占整體塑膠製品約25%。 環保署為降低資源消耗、促進回收再利用,2020年10月13日宣布成立「塑膠再生粒料推動平台」,串聯聯合利華、花王、綠藤生機、宏恩塑膠、有美公司等製造商、品牌商以及回收再利用產業,共同倡議使用再生粒料,以2025年達到25%為目標,約可減少15萬噸的塑膠使用。環保署也呼籲其他業者共同加入,「未來將視狀況修法,要求所有業者來配合。」

2020-10-20

宜蘭南澳鄉三面環山,東臨太平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適合種植多項作物。本次落腳的水田屋民宿的主人阿聰與少玲在南澳定居近10年,採用「秀明自然農法」耕種各項作物,強調自家留種、連作不休耕、全程不使用農藥及化肥,以達到土地的永續利用,兼顧農田間的生物多樣性。生產、生活、生態三者並存,符合「里山」精神。

2020-10-19

繼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於2020年8月對台灣南部發出最高2級(Alert Level 2)珊瑚白化警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團隊10月8日公布台灣沿岸觀測結果,中心研究員林哲宏表示,今年夏季在不同珊瑚族群發現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其中蘭嶼南部逾五成珊瑚有白化跡象。

2020-10-18

每年9月的第一個禮拜六是「國際兀鷲關注日」(International Vulture Awareness Day),保育團體在這一天特別提醒大眾,許多棲息在柬埔寨的極危兀鷲正遭逢哪些厄運。

2020-10-17

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發現年輕人腦幹中的空氣污染微粒,與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相關的分子損傷密切相關。

2020-10-16

聯合國於9月30日召開生物多樣性峰會,全球領導人宣示要採取更多措施來保護自然環境。今年爆發人畜共通傳染病武漢肺炎(COVID-19),再次說明人類若繼續破壞自然界,可能讓自身處於更大危險之中。

2020-10-13

路透社報導,正在執行廢核計畫的德國,於9月28日公佈潛在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址清單,並宣布放棄下薩克森州的哥勒本鹽丘。德國聯邦放射性廢棄物機關(BGE)發表的這份清單長達444頁,預計在2031年前完成場址評估,以期從2050年開始接替目前存放核廢料的中期貯存場。

2020-10-12

環保署預告修正固定污染源的空污費率,調高空污季的春、冬季費率,調降非空污季的夏、秋季費率,欲透過擴大差別費率,改善空污季空品狀況,於9月28日舉行研商會議。對此,立委洪申翰直言,我國空污標準費率長期遭外界詬病收太少,如今卻還要再調降,等於環保署鼓勵大家繼續排放空污,「我不知道要如何替政府來辯護。」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撰文批評,夏、秋兩季仍有空污問題,環保署不宜再調降空污費率。此外,即便春、冬兩季的空污費依草案調升,業者排放每公斤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也只要40元,比一顆蛋黃酥還便宜。

2020-10-11

我國自民國80年開始推動林業禁伐政策,多年來,造紙業仰賴回收紙製造再生紙,根據國內造紙大廠「永豐餘」統計,工業用紙使用回收紙的比例高達96.7%。為了解決回收紙中經常出現的膠帶、標籤等無法再利用的雜質,永豐餘新屋廠首度打造無燃煤鍋爐,從回收廢紙中萃取出固體再生燃料(SRF)來發電,達到「自己用電自己發」,補足廠內的用電缺口,100%達到自發自用,同時解決廢棄物問題,「自己的垃圾自己燒」,讓再生紙更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