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環境

熱門文章

2018-06-27

常常有朋友問我:「要怎麼挑一支適合賞鳥的雙筒望遠鏡?」,這個問題越來越不容易回答,原因是望遠鏡的選擇比起十年前多了很多,各種設計與功能滿足了不同的賞鳥需求。

2020-05-16

我國2019年中解除歐盟漁業黃牌名單,不過綠色和平2020年3月發表調查報告,發現非法漁業、強迫勞動與非法轉載等行為,甚至漁工參與或目擊鯊魚鰭割鰭棄身等,可能持續在台灣遠洋船隻上發生。

2020-05-15

德國確定2022年全面廢核、2038年棄煤,再生能源占比更是直直高升。不過,再生能源的分布取決於天然條件,未必是在用電量高、人口多的地區,加上電力時時刻刻受到天候影響,負責傳輸電力的電網成了穩定供電的關鍵。不過,即便是再生能源支持度很高的德國,民眾對電網建設抗議不減,電網進度落後,甚至影響轉型進程。

2020-05-14

英國衛報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各種封城,給了大自然喘息的機會,天空乾淨清爽、野生動物重返航道。同時水下噪音也下降了,因此專家們預測,這場危機對於鯨魚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來說很可能也是好事。

2020-05-14

顯然,一台車到底省不省油,被列為銷售的賣點之一。不過當大家的車輛日益省油之後,台灣整體用油量真的有減少嗎?

2020-05-13

2013年的紀錄片《黑魚》探討為娛樂用途繁殖鯨豚的倫理問題。目前在世界各地的水族館中,仍有300多隻白鯨和60隻虎鯨被圈養著。衰老的鯨豚壓力更大,牠們不再能夠為觀眾表演,但卻要繼續在牢籠中過日子。

2020-05-12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一份最新科學分析,目前極地冰蓋的融化速度已達到1990年代的六倍。科學家們說,格陵蘭和南極洲冰流失趨勢,正如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所提出的最糟暖化情境。如果不迅速減少碳排放,到本世紀末,海平面的上升每年將使4億人成為沿海洪災受災戶。

2020-05-11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墨爾本大學獸醫院在《皇家學會報

2020-05-10

民眾在校園或都會公園的綠地上,目擊到黑冠麻鷺的次數越來越多。俗稱大笨鳥的黑冠麻鷺,會在清晨或夜晚出現在公園草地上覓食,求偶時發出的咕咕聲非常響亮,近幾年成為都市地區綠地常見的野鳥。

2020-05-10

行車進入台灣西南沿海平原,蜿蜒的農路兩側,是連綿養殖魚池。若從空中鳥瞰,馬賽克拼貼般的魚池,標誌著台灣過往「養殖王國」的印記。

2020-05-10

前幾年,台灣社會已慢慢風行慢食和在地飲食,現在這股風潮正吹向建築界,帶動建材在地化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