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觀點

熱門文章

2022-06-07

在另一個不久以前的時空,木構山屋曾廣建於台灣的山林,近百年後的今天,它們輕輕而靜靜地巧立或躺臥在綠幽幽的森林中、箭竹搖曳的稜線上、溪聲潺潺的河谷裡,接納了綠苔、藤蔓、枝葉恣意的攀上自己,溫柔地成為山林地景的一部份......當木構山屋再次出現在台灣山林,又意味著什麼?

2020-09-25

上次巧遇雪羊是在加羅湖登山口,對這位新生代山岳職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揹負著超巨大神秘農場背包的樣子。「愛上登山之後就開始寫文章、拍照,曾當過一年登山嚮導,現在回來爬自己的山。」聊到山林,雪羊一派輕鬆的帶過自己豐富的國內外登山經歷,談起台灣山屋當代發展時,卻隱約透漏無奈的既視感。這個平凡的下午,我們透過身兼山林顧問、專欄作家、攝影師的視界,帶來關於山岳未來的觀點。

2020-08-21

隨著陸地過度開發、空氣污染及垃圾汙染等威脅升高,海洋面臨生態系統逐漸崩毀的危機。2018年夏天,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簡稱黑潮)懷著擔憂、焦慮,召集一群專業的研究者、創作者、紀錄者以及熱血志工,其中包含作家吳明益、畫家王傑等文藝工作者,展開一段名為「黑潮島航」的海域檢測航程。本書《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以文字敘述此次島航歷程,照片插畫穿插在文章內頁中,圖文並茂、生動感人。

2020-04-14

山野活動盛行,也隨之帶動戶外用品的產業蓬勃發展,但是在製造這些產品的同時,也可能導致直接或間接的環境破壞。如今在戶外用品界已經有不少公司將心力投注於環境永續上,對消費者來說,在選購產品的時候,有哪些可以注意的地方呢?

2020-03-07

當談論起一座山,我們在談論的是什麼?歷史上不乏最勇敢、最富冒險精神的靈魂,以全神貫注的意志去面對挑戰,觸碰可能性的邊界。在那個登山活動以男性為主的年代,人類意氣風發,一度以為自己能掌握大自然,而雪伯德安靜地提筆寫下這樣的句子:「人類事實上從未理解過山,也從未真正理解自己與山的關係。」

2020-01-17

如今我們可以透過網路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跑酷者以矯健的身手飛躍於城市中,但炫目的技法也引來了不少疑慮,像是跑酷的危險性,以及練習跑酷可能會造成公共環境的破壞等等。然而,這些疑慮是否真的符合實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跑酷的「叛逆」是否真的是無視規則的反叛,並思考是否存在著與城市秩序共存的可能性。

2019-12-24

由法國導演盧貝松執導的電影《暴力特區》(法語:Banlieue 13)當中,男主角Leïto在建築間上竄下跳的畫面十分驚險讓人印象深刻,電影拍攝的靈感正是來自於「跑酷」這項新興運動。但是跑酷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動?這項運動的背後精神可遠遠不止於攀岩走壁、上跳下竄,透過本文希望也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這群跑酷者明明居住在便捷安全的城市中,為何卻偏偏要「劍走偏鋒」,挑戰相對危險不便的路走!

2019-12-20

隨著台灣登山活動的興起,熟悉山岳的原住民協作員 為愛山人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與技術,但是,這些知識的源頭在哪裡?所面臨的文化困境是什麼?多數人對這些問題的所知非常有限。布農族青年詩人沙力浪在《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中揭示了深刻的尋根意義,也帶著讀者反思另一個少被關心的重要問題:何以尋根竟是那樣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2019-11-01

今天不是要談論兩岸統合,還是藍綠問題,而是地理與文化觀念。時下年輕人常指台灣為鬼島,沒錯,這個事實無論喜歡與否台灣是一座島,擁有豐富自然環境的海島Ilha Formosa,而生長於此的我們對於海與島認知有多少?

2019-09-27

以過去十年的入山人次統計及開放山屋入山的時間,平均一天大概有4500人登山,若將人數大致歸納計算在最多人選擇的吉田路線,那這代表著登山路途中每一公尺的距離需要同時容納將近兩個人的超高行走密度。

2019-05-14

從過去的紙本到現今不斷追求資訊量與速度的網路傳播世代,現代人可以輕易地藉由任何網路平台進行創作,同時也意味著「抄襲與侵權」的發生將更加頻繁更輕易。但不論創作媒介如何變遷,作者辛苦創作的心血都是需要被支持與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