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霸北稜,是早年泰雅族的一條遷徙路線,因為各種原因,使當時候族人從南投力行村紅香部落向北遷移。其中一部分族人經由思源啞口走向喀拉業山,再上至大霸尖山北端的稜線(此路徑即今日所稱的「大霸北稜線」),下到基那吉山(又稱「木名地山」,源於日文,意指當地的巨木成林)、秀巒,最終抵達鎮西堡、司馬庫斯一帶定居。
後來這條北稜線發展成了泰雅族人的傳統獵徑,再加上沿途地型險峻、高度落差較大,多處路段長滿了茂密的箭竹林,路徑較不明顯。隨著大鹿林道通行之後,走訪大霸北稜線的人變得更少,自然而然地陷入沉寂。
2004 年,艾利颱風造成大鹿林道東線嚴重損毀,沿途多處路基流失與崩塌,大鹿林道因此封閉、修復將近 10 年,阻斷了人們通往大霸尖山的路。經雪霸國家公園、岳界與泰雅族部落討論後,「大霸北稜線」再度被眾人提起,決議將它另闢為攀登大霸尖山的路線選擇之一(註:當時討論出另一條為「秀霸線」)。
這次走訪的理由很簡單,由於對歷史遷徙的路徑有了一些想像,大霸北稜成了我的路線清單之一,同時也因為不想重複走大鹿林道線,於是乎著手規劃了一趟「四天三夜」的行程,遙想跟隨著泰雅族人的腳步,從鎮西堡走到大霸尖山。
登山時間:2022 年 8 月 4 日至 7 日
參與人數:2 人
天氣狀況:第一、二天過午後下起陣雨;第三、四天大晴
辦理手續:須辦理入園證,不須辦理入山證;申請營地或山屋(註:若選擇北稜線上的營地單登來回中霸坪,則不須申請中霸山屋床位);建議投保登山險
行程安排(四天三夜):
第一天:鎮西堡登山口→馬洋山登山口(脫離神木群)→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獵寮營地→第一營地
第二天:第一營地→第二營地(有岔路可下切取塔克金溪活水源)→馬洋山→南馬洋山三岔口→馬洋池營地→庫基草原→中霸坪→中霸山屋
第三天:中霸山屋→中霸坪→馬洋山岔路口(馬望海岔)
第四天:馬洋山岔路口→馬洋山登山口→鎮西堡登山口
三角點:
馬洋山:H2,864m。
南馬洋山:H2,933m。
大霸尖山(百岳):H3,492m。
注意事項:
1. 往鎮西堡的路況還算良好,汽、機車皆可通行;最後接近登山口停車場(Google 導航:鎮西堡巨木森林停車收費及雜貨店)的路段較多坑洞,小心通過即可。我們這次安排從鎮西堡「A 進 A 出」走訪大霸北稜,主要是為了節省接駁費用,假如團隊人多的話,可以考慮安排接駁、以「A 進 B 出」的方式走大鹿林道,整趟行程也會相對輕鬆。
2. 從鎮西堡登山口起登至馬洋山登山口(脫離神木群)之前,沿途會經過 4 個活水源,建議在最後一處裝滿當日行進與營地用水。
3. 在抵達第一營地之前會經過一處獵寮營地(步行距離約 30 分鐘),旁邊的溪溝有活水源,但水量不穩定。
4. 在第二營地,有一鍋盆裝水較為清澈,通常下過雨後就有水可以使用;另外,此處可以下切至塔克金溪取活水源,來回約 30 分鐘。
5. 馬洋池營地、庫基草原皆有看天池,水質較為混濁,建議在飲用前將水過濾、煮沸。
6. 中霸山屋附有水塔,由於夏季經常午後陣雨,使水塔幾乎都有水;中霸山屋的燈管以「插拔」方式進行開關。
7. 此路線具有一定難度,並且容易迷途,須做好萬全準備。
我們這趟行程起點是鎮西堡,在泰雅族的遷徙歷程中,這裡是他們移動的終點。鎮西堡的泰雅族語為 Cinsbu,意指「太陽最先照亮的狩獵之地」。如今鎮西堡一帶被規劃出全臺灣面積最大、神木聚集密度最高的巨木群步道,提供現代人休閒的場所,原來的狩獵文化僅剩下幾處簡易獵寮作為歷史的延續。
鎮西堡巨木群步道分為 A、B 兩處,環繞一圈走完大概 3 到 4 小時不等。每到假日,這裡都會擠滿健行觀光的人潮。我們行程最後一天恰巧逢上週末,切回鎮西堡巨木群步道時,就花了不少時間停留讓上山的隊伍先行通過。
從鎮西堡起登,沿途大約 1 小時的路程為緩升坡,直到抵達馬洋山登山口(脫離神木群的終點處)之後,路徑便毫不留情地陡峭了起來。
第一天面對的挑戰,只有無盡的上坡、跨越倒木以及各種攀爬試煉,還不至於需要耗費太多心力找路、判斷路徑,單純只有肉體上的疲累而已,相對後面幾天的挑戰可說是輕鬆許多。
由於考量夏季午後陣雨,在下午兩點左右,我們就提前在第一營地紮營休息,果不其然,在四點左右便開始下起小雨。
我們後來討論,假若體能狀態、天氣等因素允許的話,第一天可以推進到第二營地紮營,不僅腹地廣大,還能夠曬到太陽,營地旁的岔路可以下切塔克金溪活水源取水,從各方面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營地位置。
第二天的行程稍微困難一點,除了前一天的挑戰樣樣來,還加上許多比人還高的箭竹林路段,雙手雙腳若沒有衣物包覆,很容易就會被劃出傷痕。
第三天原路折返時的感受更為深刻。由於第二天傍晚下過雨,我們在第三天太陽方升起時就起登回程,當陽光還來不及烘乾箭竹上的露水,我們便在箭竹林裡穿梭。起初身體微濕的時候,還覺得沁涼舒服,直到後來從頭到腳完全浸濕,衣服與頭髮可以擰出水、鞋底可以踩出「噗茲噗茲」的聲音後,才明白這段箭竹海有多令人感到厭惡。
不僅如此,這裡的箭竹長得十分茂密,讓我們幾次陷入迷途、找路的過程,耗費掉不少心力。但也因為這段經歷讓我淺嚐到「探勘」的滋味,在找路的過程裡深刻感受到活著的知覺,突然有一個瞬間,我以為這才是自己想像中的登山冒險之旅。
穿越叢叢的箭竹海,最後會經過一望無際的高山草坡:庫基草原。記得剛抵達這地方的時候,心裡冒出一種浩劫重生之感,廣袤無垠的草坡瞬間治癒人心。這裡真的很美,如果還有機會再來,我希望可以在這段草原路上浪費更多的時間。
接著,好景不常,在庫基草原之後的路,就是最後通往中霸坪的一路陡上大魔王了。
當我們抵達中霸坪時,稜線上早已瀰漫著雲霧,因此,我們計劃第三天清晨原路折返之前,再上到中霸坪欣賞日出。當時我們望見眼前的大霸尖山,除了被壯觀的景色感動外,也因為一路走來感受到的艱辛、克服各種心魔等等,而強化了心理效果。
我漸地發覺,自己不再輕易滿足於一般的大眾路線,假如一座山能夠有多種走法,我就會對於各式各樣的路線產生興趣。這時候的「路線」反客為主,它不再單單只是一個過程,而是成了一趟行程裡的目的。這種認知變化讓我覺得很有趣,或許只有當登山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才能體會到箇中滋味吧?
攝影/張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