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想爬百岳嗎?
喜歡爬山的人在台灣有一個公認的經驗指標,就是百岳。「百岳」是由台灣登山界林文安等老前輩們欽點出來的一百座高山,這些山的基本條件必須要在三千公尺以上,同時稜線的外觀上要容易辨識,並具備奇、險、峻、秀其中的特質,才會被入選為「百岳」。當年百岳的名號一出現,有媒體還特別舉辦全國登百岳前100名人榜,吸引了無數登山好手廢寢忘食地去爬山,只為名留青史。直到現在,雖然完百的人早已超過登百岳依舊是許多山友們挑戰自我和累積經驗的重要指標。
由於藥師的工作屬於排休制,Karen在去年4月為了前往尼泊爾參加著名的安納普納健行(Annapurna Base Camp, ABC),特地累積了一年的假期,飛去尼泊爾。作為一個忙碌的醫療從業人員,你一定很好奇她如何巧妙地安排自己的時間,經營出持續不斷的登山生活。而今年她安排了兩週的長假回到了尼泊爾,繼續挑戰ABC路線,此時此刻的她,正在山野之間不斷前進著。
本專欄是Karen與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從喜愛山林的一般人,變成不斷挑戰自我的百岳實習生。作為一個爬山新手,她的經驗適合提供給想要開始爬山的朋友們,各種大家入門會遇到的酸甜苦辣。讓我們一起跟她,走在練習爬山的旅途上吧!
我在爬百岳之前
以前我總覺得登山專指攀登海拔很高的山峰,需要擁有很多專業技能才能完成的一項活動:像是能夠在山裡面辨別方向、生火煮飯或搭建帳篷等等,甚至要打繩結攀岩、走在冰上之類的,因為我都不會,所以我一直覺得登山是種危險運動,總是敬而遠之。
不過在爬百岳之前,我週末的時候很喜歡跟家人一起去郊山健行,那是一般人最容易親近自然的方式,每次遠遠地眺望市區的高樓大廈,都有種逃離城市的快感。到台北讀研究所之後實在很忙,我沒有固定的時間運動,就想透過爬郊山的方式來維持運動的習慣,順便遠離都市的塵囂。
我的第一座百岳 北大武山
我在當研究生的時候,每天差不多就是吃飯睡覺看資料,生活雖然單純但頗鬱悶,我時不時都要去一個開闊的地方紓壓一下。有一次我聽說隔壁研究室有登山社的學長,要組團去攀登一座大山,居然沒有經驗的人也能參加,我忍不住跑去隔壁問了一下,原來是屏東的北大武山,我聽了很心動,決定放自己幾天假,來去挑戰人生的第一座百岳。
我帶的裝備
第一次爬山總是很陽春,我甚麼裝備也沒有,手邊也沒什麼閒錢,沒辦法買昂貴的登山背包,只能去學校附近的戶外店租登山背包、羽絨睡袋和登山杖,再跟朋友借了件GORE-TEX外套,加上自己原本舊有的羽絨外套和刷毛運動褲,配上平常穿的一般運動鞋,就這樣東湊西湊成能上山的模樣。
出發前的心情
大概只有心裡面「Once in Life(一輩子做一次就好)」的安慰是最充足的了吧?不過我仍是覺得忐忑不安,在出發前常常想著在山上若是發生狀況該怎麼辦,一直處於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行前的技術準備
擔心歸擔心,我仍然持續地做一些行前訓練。那時對於大山的認知只有山上空氣稀薄,針對這點我在出發前一個月每週大概進行2-3次有氧運動,每次跑步30分鐘加上踩飛輪60分鐘來訓練心肺能力,平日生活行走則是能走樓梯就不坐電梯,除此之外就沒有額外的運動。
冬季攀登 邂逅楓紅和初雪
北大武山位於屏東縣泰武鄉,從日治時代就被譽為「五嶽」中的南嶽,有著豐富的亞熱帶林相。雖然位在台灣的最南端,不過我們一月底去攀登時巧遇到一波南下強烈冷氣團,在中海拔區域時沿途都是鮮豔的楓紅,隔天上升到三千公尺左右的高海拔時,就遇到當年北大武山的初雪以及霧淞(霧滴碰到零度以下的樹枝物時,再次凝成白色松散冰晶的景象),簡直夢幻極了。
豔麗的楓紅讓人忘記了時間與疲勞。
不過我上去的過程極其痛苦,北大武的舊登山口在2009年因為莫拉克颱風坍塌,新的登山口要從另外一個地方採高繞的方式到舊登山口,這段路程比原本多出了2.8公里。開始的路段是陡上,我剛背上重裝戰鬥力就減一半了,立刻氣喘吁吁,雙腿的肌肉因為無法承受重量而抖個不停,處在快要抽筋的邊緣,過不久就從隊伍的前段一路退到最後,後來還是別人幫忙分擔行李重量才走到第一天的住宿點檜谷山莊,至今仍覺得內咎。
出發前最好練一下背重。
第一天的疲勞尚未消除,第二天又要在一日之內走完近20公里,高度落差1900公尺的攻頂路,是我完全沒想到的情況,從檜谷山莊到三角點的路線不但陡峭,需要攀爬的路段比前一天更多,我那雙酸痛的大腿仍然在隱隱作痛,只能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後,我腦海中閃過無數要放棄的念頭,帶隊老師不斷地提醒我要有意識去調整呼吸與步伐來克服疲累的狀況,我感覺自己的身體還撐得住,也沒有高山症,就是意志力薄弱了點,但我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或轉身。
隨著隊伍上了稜線,踏上峰頂看到三角點的那一刻,我真的是瞬間熱淚盈眶。此時的天空正飄著細雪,雖然峰頂的視野霧茫茫一片無任何展望,只跟三角點拍張合照就啟程返回檜谷山莊,但我和三角點合照的當下有種史無前例的成就感。 北大武山的三角點是一等三角點,是四周的至高點,晴天時據說展望極好,這次只能在雲霧中遙想,是唯一小小的可惜。
雖然不能見到藍天與大海,卻遇見了霧淞。
每日路程實況
第一天行程:新登山口→舊登山口→喜多麗斷崖→檜谷山莊
爬北大武山依據攀登天數而有不同的難度,從登山口起算,最難的是單攻(當天登頂下山),其次有兩天一夜(在檜谷山莊住一天),三天兩夜(在檜谷山莊住兩天),而我這次的行程是兩天一夜。
老實說行程蠻緊湊的,從新登山口起登就是一連串的陡上,考驗登山者拉繩攀岩的技巧,到達舊登山口之後的地形有一段平緩區,等過了2.5公里要上到3.8公里的喜多麗斷崖前又是一連串的陡上,終於上到喜多麗斷崖時也就離檜谷山莊不遠了。順帶一提,喜多麗斷崖的日落非常美麗,我們去的那天正巧冷氣團的水氣充足,夕陽的時候出現奔騰壯麗的雲海,看著橘紅色的太陽緩緩沒入翻騰的雲海線下,非常壯觀。
第二天行程:檜谷山莊→大武神木→大武祠遺址→北大武三角點→原路返回新登山口
第二天是在凌晨摸黑起登,路途上也是不少攀岩地形,上到稜線之後也剛好天亮,此時可以看到許多鐵杉矗立在雲霧之中,有蒼勁挺拔的感覺,之後就是上上下下沿著稜線前進的路線,途中偶爾有幾處斷崖需要拉繩小心通過,最後登北大武三角點其腹地不大,當時天氣不佳沒有展望,所以稍微休息就離開,返回山莊收拾背包趕在天黑之前到達登山口。
2014年1月份喜多麗斷崖的夕照。
如果你也想去北大武
裝備上的準備
不管爬哪座大山,山上氣候與環境多變,建議裝備上的選擇仍以戶外專用的裝備為主,尤其是外套、帽子、襪子之類的衣著,若是有金錢上的考量,建議可以去專門的登山裝備租借店去租借,你可以用很低的價格獲得所有需要的裝備。另外山上的糧食準備也很重要,除了要準備一個可以裝熱水的保溫瓶,行進糧的挑選建議是輕巧有高熱量的食物為主,像是能量棒、肉乾、水果乾、堅果類等等。
最後,一定要準備一雙專業的登山鞋,這樣在行進間不僅可以保護腳踝以及提高足底的舒適度,也有止滑的效果,大大提高你的安全,降低運動傷害。
技術上準備
北大武山對於新手來說有些許難度,過程中有不少陡上路段以及攀爬的地形存在,再加上路途遙遠,考慮到有時候需要重裝行走,建議在出發前除了心肺訓練之外,可以再加強肌力訓練,像是利用周末背著大背包去走郊山,調整一下行進間的步伐與呼吸節奏,如此一來上山之後身體會比較容易適應進入狀況。
心理上的準備
其實每個人難免會有興奮或是緊張的情緒,只要抱著每次登山以安全為重,不強迫自己一定要登頂,出發前盡量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不任意熬夜即可。
喜多麗斷崖的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