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配戴帽子、墨鏡等物理的防曬以外,防曬乳也是相當重要的用品之一。但是玲瑯滿目的防曬用品上標註的各項數值到底代表什麼意思?SPF、PA又是什麼?挑選的商品真的符合自己預期的防曬效果嗎?買防曬乳、擦防曬乳之前,先了解各個防曬指標不同的能力及如何有效地塗抹,在享受戶外運動的同時也能將副作用降到最低,讓你安心無虞的享受整個夏天!
圖片來源/PublicDomainPictures.net
你所不知道的紫外線
在有效的防曬之間首先要了解紫外線對身體的影響,紫外線依照不同的波長區段分為UVA、UVB、UVC,一般來說紫外線的波長越長,穿透力也就越強。
UVA:長波的UVA穿透力可達皮膚表層及真皮層,對身體的傷害性最大,長時間曝曬可能會導致曬嘿、老化、色素沉澱等,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線當中大部份都屬於UVA。
UVB:中波的UVB對於皮膚表層的傷害會引起曬傷及皮膚紅腫、熱、痛,嚴重還會起水泡或脫皮。
UVC:短波的UVC對人體的傷害程度更加危險,不過由於穿透力較弱可被臭氧層隔絕,只有少量會到達地球表面,因此一般防曬產品以阻擋UVA和UVB為主。
SPF:對抗UVB、防曬紅防曬傷
防曬係數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主要表示針對紫外線中UVB的阻擋能力。係數的數值代表使用後可承受陽光使皮膚至紅腫與未使用時所需的時間比值。以SPF30為例,在同樣光源強度下假如原本曬5分鐘就會使皮膚曬傷,如果使用SPF30的產品,可將曬傷時間延續30倍。SPF 所代表的是過濾紫外線的能力,而非保護皮膚的能力,防曬的較果還是會根據個人的身體膚質狀態略有不同。
防曬係數主要是延長有效阻隔紫外線照射的時間,數值高低其防護能力只有微幅的差異,係數越高只是拉長補擦塗抹時間的間距。但是從事戶外運動時環境周圍的沙子、水份、塵土等,甚至個人的衣物與汗水都會影響防曬用品的效果,就算使用高係數的防曬用品也同樣需要定時補充。
圖片來源/Pixabay
皮膚科醫師劉康玲指出,依據美國FDA設定標準,SPF是以每平方公分面積擦到2毫克防曬產品的量所測得的數值。若塗抹防曬品的劑量不足,則無法達到防曬產品標示的防護效果。
一般來說,可以用個人手掌大小當作參考,擠出一個指節長度的防曬用品,約可以塗抹兩個手掌的面積範圍。例如臉部面積約略為三至四個手掌大小,則建議塗抹約兩個指節長度的防曬產品。
PA:對抗UVA、防曬黑防曬傷
針對UVA的防護等級各國都有不同協定標準,如PA、PFA、IPD、PPD、IPF等。大家較為熟悉的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是日本厚生省所提出的防護效果測定標準,也是目前台灣防曬用品上較常見的標示。
PA是把測量出來的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數值簡化成「+」符號來表示。而PPD值是歐洲用來評估針對UVA的防曬係數保護力。簡單來說,防曬產品上標示越多PA+號,代表有越強的UVA防護效果,主要以1到4個+表示防曬等級對應的防護能力。
PA與PPD數值對照與防護能力
PA+ PPD2-4 →有效的保護程度
PA++ PPD4-8 →中級保護程度
PA+++ PPD8-16 →高級保護程度
PA++++ PPD16以上 →最佳的保護程度
圖片來源/Pexels Oleksandr
SPF係數越高 PA+越多就越好?
市面上眾多的防曬商品,不論是物理性、化學性、塗抹乳劑還是防曬噴霧,許多人在選購時往往會有防曬係數越高就是越好的迷思,但主要還是要依據個人在太陽底下活動的時間而定,若是長時間在室內活動的人並不需要用到高防曬系數的產品,防曬係數越高通常質地較油膩黏稠,厚重的乳劑容易增加肌膚負擔導致皮膚問題。
若是在戶外從事水上活動或是大量流汗,可以挑選兼具防水性的防曬用品並定時的補擦,才能維持防護能力達到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UVA能過通過臭氧與雲層、玻璃窗戶等,所以就算陰天也要留意防曬!
撰文/OT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