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15-07-01

清涼古魯林道慢騎

圖:莫名、楊智仁      文:莫名

進入古魯林道後一路上都被無數的眼光監視著,我猜想彌猴就是這兒的山大王,其族群數量難以估計,而鳥類也是多得不可勝數。此外,這兒也很容易發現野生動物的排遺,甚至還看到疑似山羌的下顎骨骸。

[vc_single_image image=”13408″ border_color=”grey” img_link_target=”_self” img_size=”full”]

在早期,宜蘭縣太平山區的翠峰湖到大同的鄉寒溪部落之間,可由沿著南澳北溪的古魯林道通行,不過目前已經荒廢,雖然地圖上仍然看得到這條路線,但實際上古魯林道早已崩塌中斷而無法通行車輛,即使是騎機車或自行車也頗為勉強而且危險,現在只能靠雙腳步行,只是並不輕鬆。所以除了少數登山者與部分不畏艱難的釣魚客之外,在這個附近幾乎看不到任何人。(封溪管制尚未解除,目前禁止釣魚)

古魯林道從寒溪農場開始,就不再有柏油路面,也沒有人為設施,除了林務局的柵門以及台電的工作站之外。 從林道入口處到古魯溪涉水前的路段屬於平緩坡,對登山車而言騎來算輕鬆,但是涉溪後到途中小瀑布的中間路段,路況就變得很差了,不但路徑小且陡,而且滿佈碎石路面,這段路牽車的機會,遠大於用騎的。不過回程就很爽了,爽多久?端視願意扛、或牽、或爬….的距離而定了。

[vc_single_image image=”13401″ border_color=”grey” img_link_target=”_self” img_size=”full”]

粗曠原始的廢棄林道

寒溪之後的3公里林道路面,雖然有些濕滑,但是對登山車而言並不算崎嶇,不過能夠正常騎行的路段並不長,大約3公里後有溪流截斷林道,這條小溪就是古魯溪。 而這個位置也是進入林道之後最佳的過夜地點,當然我們也選擇留在此地過夜,想體驗夜晚的古魯溪畔到底有多熱鬧。

在林道起點的柵門旁可見到古魯林道的指標牌,上面寫著寒溪至翠峰28Km,不過山區深處已無伐木作業,也無農業活動,所以這條路線早已荒廢許久;車胎壓過的痕跡在2公里處的台電工作站之後就已消失。

入口處指示牌的下方有一條步道可切下溪谷,這兒應是一般來到寒溪的遊客足跡最深處。這條步徑的高低落差頗大,而且因為林蔭茂密使得地面非常濕滑,並不好走,但是距離並不長,很快便可走下溪邊。來此遊玩戲水的遊客不算少,附近溪床上有明顯的垃圾,看來全部都是在此烤肉野餐後所遺留下來的, 這些垃圾被丟棄的時間看得出來有先後,所以表示有些人並不介意在垃圾堆中烤肉吃喝,當然也更不在乎環境被污染了。這條林道被荒廢有個好處;如此可以阻隔人煙,以免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其實許多台灣人還是沒有公德心的觀念)

進入林道後不久,兩旁的自然景觀愈來愈有雨林的氣忿,路況也逐漸變差,性喜潮濕的蕨類植物俯拾皆是,此外,林道內不時可見松鼠、彌猴,以及多種鳥類於眼前穿梭,甚至還有蚱蜢、天牛等小蟲會撞上我的單車。儘管耳邊喘息聲不斷,但山林間蟲鳥的鳴叫聲仍然清晰,期間夾雜著猴群的喧囂,深入之後雖然這兒沒有半個人影,卻熱鬧非常,這個路段算得上是賞鳥與自然觀察愛好者的天堂。

夏日的午後雨勢愈來愈大,全身早已溼透,到底是雨水還是汗水已分不清,如此悶熱的天候下騎登山車很不舒服,幸好抵達流經路面的古魯溪距離不遠,此處就是我們的過夜地點,溪水也夠清涼,讓溪邊的夜晚不算太難過。

[vc_single_image image=”13403″ border_color=”grey” img_link_target=”_self” img_size=”full”]

熱鬧的夜晚

要清理一塊可供紮營的空地得花些功夫,雖然地面崎嶇不平,但四周叢生的芒草提供了最佳的床壂材料。將砍下的的芒草舖在地面,紮營其上倒也頗為舒適,躺在帳棚裏面不用床墊也不覺得難過。

雨勢逐漸減緩,炊煮之後仔細觀察四周,頭燈未亮之前雖然一片漆黑,但是戴上頭燈之後發現除了各種昆蟲之外,蛙類數量也極多,不知為何它們很喜歡停在我的單車上,從前叉、上管一直到後輪的輪圈上都有,既然蛙類這麼多,那麼蛇類也不少,果然很輕易的就可以發現水蛇的蹤跡,它們可以躲在樹上,也能閉氣在水中,而且可以撐很久喔。而水中的苦花數量比我想像的更多,不過體型都很小,大傢伙當然是躲起來了,這些魚兒完全不畏人,浸泡在水中還會吸引很多小魚來啄我的身體呢。還有溪蝦、屎蟹等小動物,數量非常多,此外,不時傳來大概是獼猴與山羌的叫聲…,這個夜晚顯得非常熱鬧,但是這樣才是自然的原來風貌。

20070709-宜蘭大同古魯林道-085

[vc_single_image image=”13405″ border_color=”grey” img_link_target=”_self” img_size=”full”]

陡坡的樂趣

清晨天色微亮就已清醒,太陽尚未露臉氣溫還不算太熱,雖然四周的氣息非常清新,但看著古魯溪對岸的陡坡,草率用過早餐後,還是趁著陽光尚未照射帳篷時儘早收拾上路。溪水深度及膝,冰涼的水溫真使人捨不得走上岸,決定回程時一定要在此泡到不再感到熱為止。

循著林道蜿蜒而上,對步行而言路況極佳,但是單車恐怕很難順利騎行了,陽光逐漸上升,早上七點過後就感到熱氣,然而途毫無遮蔽,真是熱到最高點。 過溪之後的路況不但陡峭而且地面佈滿大小石塊,其實能夠騎的距離極短,大多時間都是推車加上扛車, 一路腰繞緩上, 林道路況雖然仍佳, 但還是無遮蔽,在毒辣的陽光照射下,不久就令人感到痛苦難當。

這條林道愈是深入路況愈艱難,崎嶇陡峭的山路經常得面對三十度以上的陡坡,而且部分路徑窄小,單車的踏板很容易撞擊到沿途的石塊或是山壁,既刺激又疲累,騎不上去時只好一路扛車爬山,不用多久我的四肢肌肉開始酸痛得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就這樣吃盡苦頭推進了約6公里,終於抵達越嶺鞍部,不過展望不佳。這兒有明顯的岔路,沿著古魯林道直行下坡應可抵南澳北溪,已無路徑,右上為往大元山的方向,也是芒草濃密,左側則是另一條廢棄林道,單車也無法前行。

這兒就是今天的最高點,也是辛苦的終點,接下來就是此行的重頭戲了;連續6km的Off Road 下坡,沿著坡道快速下滑最後可直接衝入古魯溪冰涼的水波中。想到此我就打起精神,腎上腺激素急速攀升,檢查剎車! 洩胎壓!坐墊高度下降!背包束緊,隊員們一伙人準備妥當後就這麼開始往下坡衝去。 除了彎道之前停下來拍照之外,全程都很痛快,不過為了拍照要安全的停下來也不太容易,更何況大多時候還得NG重來, 看在天氣炎熱、路況惡劣以及下方溪水的誘惑,這回就稍微偷懶一些(拍的較少 ),果然回程的時間極為迅速,不到20分鐘已回到古魯溪邊。

連續的陡下坡屁股是無法一直貼在坐墊上的,大部分的時間是懸在後輪上,在這種佈滿石塊與忙草叢的Off Road長下坡路況其實很不輕鬆,幾乎是彈跳著往下滑,全身也被芒草畫出無數刻痕,不過刺激感100分,推了一上午的車,為的就是這短短的數分鐘。

[vc_single_image image=”14780″ border_color=”grey” img_link_target=”_self” img_size=”full”][vc_single_image image=”13409″ alignment=”center” border_color=”grey” img_link_target=”_self” img_size=”full”]

古魯溪的清涼

冰涼的溪水實在誘人,衝入水中後就不想太快離開,連午餐都是坐在溪水中簡單解決,似乎泡水比較重要。此地沒有適合陰涼處,乾脆就把隨身攜帶的天幕直接架設跨越在溪床上,這樣就可以坐在溪床上享受清涼又可避免陽光直射。

這一段的古魯溪尚未受到污染,水質清澈可飲,我全身沒入水中張開大口,喝了好大一口溪水,痛快極了。

我們泡在溪水裡相當長的時間,因為由這兒回到古魯林道的入口已經不遠,而且多為緩下坡,因此也就不以為意了,剩下的煩惱是回到入口的停車處之後如何洗澡呢?

[vc_single_image image=”13400″ border_color=”grey” img_link_target=”_self” img_size=”full”][vc_single_image image=”14781″ alignment=”center” border_color=”grey” img_link_target=”_self” img_size=”full”]

交通資料:

  1. 由羅東鎮沿著台七丙線省道至廣興,再轉宜33鄉道往梅花湖方向行駛可達寒溪。繼續往寒溪農場方向行駛,當柏油路面消失時,便接上古魯林道。
  2. 羅東火車站前有客運班車可抵廣興,在寒溪農場之後則無大眾運輸工具。

注意事項:

  1. 林道內路面以及二旁盡是石塊岩壁,騎乘登山車速度不可過快,尤其是下坡時。
  2. 古魯林道早已荒廢,除了二輪車輛之外,只能健行進入,若要更深進入南澳北溪流域,一定要有充分的規劃以及完整的裝備才可前往。
  3. 古魯溪畔腹地不大,若要過夜以露宿袋取代帳篷為佳。
  4. 須攜帶隨身單車維修工具。
  5. 林道內環境原始,夏日蟲蛇頗多,須注意小心。

[vc_single_image image=”13412″ border_color=”grey” img_link_target=”_self” img_size=”full”]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