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橋位處連接成功鎮與東河鄉的馬武窟溪出海口,東河新、舊兩條橋樑橫跨其上,造型各具特色,展現建築藝術之美,在藍天和碧綠的泰源幽谷映襯下,有如絕美的山水畫。建造於1930年的舊東河橋,本名「吉困橋」,它原本是由日本工程師所設計的一座吊橋,當時是連結東河部落和泰源盆地,以及通往新港的唯一道路,後因颱風損毀,而於1953年重建。由於橋的兩岸岩性不同,北岸為堅硬的石灰岩構成,南岸則是鬆軟的堆積層,河道中有巨大的石灰岩體。因此橋的北半段可設計為圓拱型,跨越河中及北岸的石灰岩,而南半段僅能設計成水架型。
景點特色
登仙橋
登仙橋位於東富公路北行泰源村的入口,馬武窟溪流經此處,經過千萬年的侵蝕作用,將堅硬的都蘭山集塊岩層切割,形成壯觀的峽谷景觀,氣勢磅礡。登仙橋山谷間的視野開闊,有果園、農田、村落散佈其間,給人世外桃源的寧靜感覺,栽種的文旦、葡萄柚、香丁、大白柚、柑桔,都是遠近馳名的水果特產,也有許多可供遊客享受田園之樂的觀光果園。民眾來到這裡時,不妨可以在此稍作休息,品嘗當地豐富的在地水果。
東河部落
東河部落又名「瑪洛阿瀧」,「瑪洛阿瀧」Marongarong是“Ma”和“Rongarong”的組合。Rongarong乃溪水湍急之意,冠以加重語氣的“Ma”(很),在意念上強化了溪水的聲勢。早期,部落的祖先初來乍到,看見湍急的溪水瀧瀧作響,於是就以Marongarong稱呼這裡。瑪洛阿瀧河溪魚蝦豐盛,溪畔地質豐沃,阿美族人魚是在此建立家園。在瑪洛阿瀧部落,您可以前往東河橋下的馬武窟溪划竹筏、體驗撒網樂趣,也可以在蔥翠的山林尋找珍貴的藍寶石,隨後再路過淳樸的部落街坊,享受悠閒浪漫的午後時光。東河部落屋的環境幽美,建築物皆使用來自大自然的傳統素材如茅草、漂流木、岩石等環保材質。屋內更有提供原住民風味的餐飲及住宿。
泰源幽谷
從東河橋沿東富公路深入海岸山脈,即可來到著名的「泰源幽谷」,由於位在海岸與縱谷的過渡地帶,周圍群山包圍,加上河流侵蝕作用,形成峽谷地形,尤以登仙橋至泰源村間的峽谷風光,因峭壁斷崖拔地陡起,氣勢懾人,更顯出大自然的奧妙。
舊東河橋
由於馬武窟溪北岸以硬岩為主,南岸為堆積層構成,舊東河橋的橋墩一邊呈圓拱形,另一邊則為支架式橋墩。特殊設計的橋墩,極為罕見。舊東河橋在新橋啟用後功成身退,禁止車輛通行,雖然不再扮演交通運輸的角色,但優美的造型及周遭迷人的景色,使得舊東河橋依然退而不休,璀璨依舊,在休閒觀光上重新出發。傍晚時分,當橋樑兩旁亮起暈黃的燈光,讓舊東河橋更多了一份浪漫的情調。 在舊東河橋上可以望見東海岸唯一的封閉式盆地地形,幽谷綿亙4公里遠,貫穿海岸山脈,群山環繞兩岸峭壁險峻,令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一絕。
新東河橋
新東河橋造型簡潔,橋身採用阿美族人喜愛的艷紅色,呈現令人印象深刻的陽剛之美,搭配橋下的碧綠溪水和白色帝王石,再加上四周翠綠的山巒,形成絕美的風景畫。新東河橋下散布的白雲石,與碧綠的溪水相映成趣,在橋下河床可看到美麗的圓弧形橋拱,以及許多奇形怪狀的白色石灰岩石,形成美麗的自然景觀。
自然生態
鄰近東河橋的登仙橋的地質結構主要有火山岩、沉積岩、深海碎屑岩和泥岩層,陡峭的岩壁覆蓋著原始森林,提供猴群適合的生存條件,晨昏覓食的時段常在樹林間成群出沒,場面相當壯觀,形成極為獨特的景色,是台東賞猴的最佳去處。(為尊重猴群生態環境並顧及遊客自身安全,請記住不要餵食牠們喔!)
旅遊活動
在東河橋下的馬武窟溪可體驗傳統竹筏的生態之旅,這種竹筏是此地阿美族原住民的傳統工藝,以竹、木、藤製造傳統竹筏,捨棄橡膠製品,相當具有環保及生態概念。操縱划槳行至白色的帝王石旁,河域的寧靜,讓人感覺置身於圖畫中,這樣的體驗,大概也只有東河部落才有。
服務設施
-公用電話
-停車場
-公廁
-觀景台
-步道
如何到達
旅遊叮嚀
2.禁止採摘、獵捕野生動植物
3.禁止隨意拋棄垃圾及汙染環境等行為
4.禁止露營、烤肉
5.禁止設攤
本文轉載自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旅遊服務網
關於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位於成功鎮都歷的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背山面海,北望可見成功鎮和三仙台,南眺可看見綠島,四周景觀絕佳。入口處在台11線126公里附近,是交通部管理整個花東海岸旅遊景點的大本營,許多臺東海岸線的觀光休閒設施,都是東管處努力規劃的成果,也是旅客獲得東海岸豐富旅遊資訊的最佳去處與旅遊據點。
[vc_button title=”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target=”_self” color=”btn-primary” icon=”none” size=”btn-large” href=”https://www.eastcoast-nsa.gov.tw/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