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公衛研究指出,公園綠地對人類健康有好處。面對氣候變遷、空氣污染,健全的森林、綠地,回以調節微氣候、淨化空氣保護人們。由此說明即便是寸土寸金的都市,保留綠地、樹林也不能馬虎。而這背後代表的是健全生態系得以的運作。
布萊恩‧芬奇從小就喜愛樹,不但喜歡爬樹還成為樹藝師,他是ISA(國際樹藝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認證的樹藝師,而他對生態系、野生動物瞭若指掌,更視為樹藝師必備的知識管理。
樹藝師布萊恩‧芬奇,截圖自國際樹藝協會網站。
枯木落葉是生態一環 留原地為都市野生物增加棲地
布萊恩以「都市林野生動物棲地復育」為題,說明都市林的特徵,和原始林不同的是,都市林中的野生動物,習於生活在人類活動的範圍中,更不乏人類引入的物種,例如鴿子,或者自然的過客--候鳥。只要保留適合的棲地,就能創造健全的生態系統。
「都市林若要有健康的生態系,最好模仿原始林運作的方式。」布萊恩指出,若於原始林觀察,除了茂密的林相,更可見地被充滿落葉、倒木,這類看似雜亂的景象,實則生機盎然,正是健全生態系的特徵;而這樣的棲地歷經數百年而成,是無法複製的無價之寶。
枯木、倒木無疑是最具生態效益的存在,不過都市中的枯立木常有突然倒下造成公共危險的疑慮,因此持續的監測仍是必要的,但透過適當的保留,就能吸引許多鳥類進駐。
他在台北植物園發現,園區內仍維持保留了不少倒木以及落葉腐質層。現場的一棵倒木,就觀察到白蟻以及種類眾多昆蟲,這些都是鳥類的食物來源。
「這裡有數不清的動物靠倒木維生;如果中空倒木只是堆肥,一些小動物,如鳥類、兩棲類就不能利用它。」布萊恩一邊觀察倒木,一邊指出這些現象,留下倒木等同於為小動物留下食物。
他解釋,樹不能如動物般走動,選擇適合自己的棲地,因此就需捍衛維護自己的棲地;落葉看似一種廢棄物,然而不同的落葉具有不同的成分,在樹的周遭創造獨特的生存環境,例如殼斗科的落葉就具有排它性,避免其他生物競爭;一旦清理這些落葉,即使是製成堆肥之後再重新覆蓋,也不見得適合它。
諸如蝸牛、昆蟲這類的野生物,都需要落葉當作食物、繁殖棲地。而樹死後形成枯木回到大地,是幫助更多的大樹長出來。人類看似無用的枯枝、落葉,都是生態循環的一部份。
「這些倒木留在原地,仍可透過視覺景觀設計,讓它不再給人荒涼、陰暗的感覺,而成為庭園造景的一部分。」布萊恩不脫樹藝師本質,題點市民視覺美學解方。
以樹洞為野鳥安家
布萊恩也於台北植物園示範五色鳥樹洞實例。提到復育野鳥,國內1960年代即有鳥巢箱設置,此次布萊恩則示範樹洞製作,只是樹洞製作環境條件及技術門檻都相當高,必須在條件允許下施做;好處是原來棲息在樹上的微生物、野生物,仍繼續存在、共生,未改變棲息環境。
布萊恩‧芬奇在台北植物園,示範如何替五色鳥營造適合的棲地。
樹藝師在全美是危險行業的榜首,做樹洞更得面對各種不同的樹木條件工作,挑戰性更高、又更危險。這次選擇的枯立木,樹高介於1~7公尺,事先經過評量、修剪,確認不會影響行人,高度也適合標的鳥種五色鳥。他熟練地運作鏈鋸,在枯木上挖出長寬符合五色鳥的洞穴。
由於工作關係,他平時即利用表格,條列物種名稱,以及其棲息喜好,例如樹的高度、洞穴的大小,離地面多高等資料,而且就存在手機中,隨時都可以查詢。他也事先存入五色鳥相關資料,施作過程不斷與「地面部隊」確認位置、方向、樹洞大小、洞口大小等,逐項滿足五色鳥居家需求。
至於使用鳥巢箱或樹洞好?布萊恩也使用鳥巢箱,但他憂心當野鳥習於使用鳥巢箱,200年後會不會改變鳥的棲息習性?他認為,設置鳥巢箱,可能忽略造成棲地失落的本質,是缺乏適合的樹木(枯木)與洞穴;設置鳥巢箱,並未解決根本問題。
台北植物園也設置鳥巢箱,是由林試所保護組組長葛兆年所進行的五色鳥研究實驗,這是認知到五色鳥在都會環境下、缺少枯立木而產生繁殖困境,也是發展都市林生態研究的一環。鳥巢箱的設置,除了有助五色鳥繁衍族群、協助生態研究外,更有助於都會民眾就近解說教育及鳥類觀察。這項研究也開放民眾參與,並發動植物園志工協助觀察調查。
倒木留原地 為野生動物留棲地
中空的倒木(Hollow logs)在生態上非常重要,很多動物需要它,原始林中常看到先中空再倒下的樹。這需於樹木和真菌都能生存的環境,才能得到野生動物喜歡的中空倒木。而在都市中卻不容易實現。都市中的倒木可能面對肢解、輾碎、搬走的過程,每個過程都得消耗能源和金錢,最好的結果是當覆蓋物或養分,卻不再是野生動物的棲地。
「要教育大眾這樣的棲地多麼難求,因此願意保留枯木落葉、任其自然演替。」這是他至今仍在努力與大眾溝通的。枯立倒木留原地的前提是監測,確定不會危及行人,並且適度處理,降低高度。
他在鴛鴦湖看到百年倒木留在原地創造的豐富生態,這些人類視為麻煩、無用之物,卻是野生物重要的資源,因為人類的思維,往往導致野生物失依。而這些知識也跟著流失;就在我們生活周邊的都市林,提供了我們改變思維的機會。
颱風樹倒保留原地,真菌就會繼續分解發揮功能,而且留在原地也不會對行人造成影響。台北植物園扮演民眾植物知識傳遞者角色,然而又因位於人口密集都會區,不得不面對行人及財產安全的考量,無法完全不處理。
農委會林試所台北植物園園長范素瑋解釋,對於妨礙通行或侵襲鄰近住戶的倒木仍需移除;未完全傾倒但有可能倒下致傷產生財損的樹木移除、修剪或支持固定。若為安全無虞的倒木,盡量留存原地,維持自然樣貌,也為一些鳥類、昆蟲留存一些繁殖、生長過冬的棲地。若樹倒與病害有關,則另當別論。
芬奇在台北植物園與台灣專家交流,觀察倒木與落葉形成的微棲地。
都市林設備設施施工 應顧及野生物棲息環境
人類每天的生活,都對野生物有一定的影響,可以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布萊恩說,即使是樹藝師修剪樹枝,也影響野生動物棲地。知道這些道理之後,最好能減少對野生動物負面的影響。
都會森林中,無可避免工程施工,舉凡颱風前的修枝、颱風後的整理;不少縣市公園還會定期修剪林木、鋪設修補人行(水泥)道路、掃除落葉殘枝;更有公園內移除樹木興建停車場、游泳池不勝枚舉的大小工程。縣市政府或許迫於現實不得為之,但仍應顧及都市林所創造的公共利益衡量。
布萊恩即一再強調任何工程施作務必事先觀察、減少衝擊;他甚至自己設計一份評量表,以評量表評分結果作為工作依據。評分項目包括地面是水泥鋪面或落葉、腐質層,灌木、建築物高度等,越有利野生動物得分越高,得分越高越能減少野生動物的衝擊。
以台北植物園為例,首先要知道利用樹木繁殖、棲息的野生動物,以及使用的期間,在這段時間,避開工程施作。其次是制定相關的規範,這些規範因不同土地特性而有差異,最好能諮詢野生動物專家。
即使如此,仍無法避免都市野生動物持續下降的事實。這些都不在樹藝師考試範圍,他認為未考量野生動物棲地相關問題,是樹藝師認證不足之處,預期在未來2到5年內,樹藝師教材內即會補充相關內容進去。
更多資訊
2月22日「美西的巨木探勘與都市林野生動物棲地復育」演說與示範直播影片(林試所提供)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