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宜人的環境,棲息於森林底層的蛙類是功臣之一。圖為滿月園裡的褐樹蛙。圖片來源/陳惠君
森林生態系不能沒有牠 繁殖路遙迢最怕過馬路
位處中央山脈北邊末端的滿月圓,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完整的森林植被創造宜人的環境,更為周邊環境降溫,是夏秋季節好去處;在優美的環境中,少不了森林底層的蛙類!根據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蛙調顯示,此處共紀錄15種蛙類,其中六種為特有種,包括翡翠樹蛙、台北樹蛙的特有保育類蛙種,都在此處交會。
只是,遊客離開滿月圓國家森林遊客區之後,就是筆直的大道,沿路經過北115、114,到113,若未能於關園時間,準時或提早離開,就可能與蛙類不期而遇。
蛙類平常雖於日落後1到2小時,約晚上7~8點之間活動,但繁殖季或雨天會提早出門。青蛙為什麼要過馬路?原來梭德氏赤蛙、褐樹蛙繁殖季時,會從森林底層遷移到溪流,交配產卵、延續族群。
褐樹蛙繁殖季節在每年5~8月、梭德氏赤蛙繁殖季10~11月,此時,牠們大約會在6點左右,出沒在滿月圓第二停車場至有木國小的北115、114道路,而使得這段路常有成群蛙類路死的情況。
根據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志工調查,每年各有千隻以上的路殺。「三峽哇蛙兵」志工陳淨表示,蛙類因為體型小,路殺調查時很容易忽略;其次,當地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除了蛙類,也記錄包含柴棺龜、環紋赤蛇、鼬獾、穿山甲、食蟹獴等,多種野生動物活動跡象或路殺個體,其中不乏保育類物種。
蛙調志工雖用盡方法,包括立牌、跑馬燈、掛紅布條,提醒用路人減速慢行,但成效不彰。
為蛙慢行兩相難 與蛙分行兩相宜
「蛙類的行動特徵是緩慢跳躍,可能停留路面,或一隻接著一隻的來;當碰到蛙類穿越馬路時,無論用路人車行速度放慢,甚至停在路上等青蛙過馬路,都無法避免路殺。」新竹林區管理處副處長陳啟榮說,除持續宣導離開滿月園的用路人減速慢行、注意蛙類出沒外,更積極推動「與蛙分行」,讓遊客錯開蛙類使用的時間,從根本解決路殺。
三峽護蛙行動啟於2016年11月,蛙調志工發現大量的褐樹蛙、梭德氏赤蛙路殺,而自主性發起監測,並與周圍的國小、社區合作,宣導護蛙。
活著的蛙類是最佳教育解說資產,圖為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夜間觀察活動,孩子們專注聆聽環教師解說蛙類生態。圖片來源/新竹林區管理處
今年截至7月20日的調查資料,總計褐樹蛙1327隻,其中859隻是路殺個體,占調查總數65%。10、11月即將是梭德氏赤蛙的繁殖季,依據往年調查數據,路殺數約占調查總數的3~4成。
今年4月,蛙調志工與新竹林區管理處聯繫,希望於滿月圓遊客中心宣傳注意行車、減速慢行;但園方評估成效不佳,因此新竹處8月進一步倡導「與蛙分行」,請遊客提前或準時5時離園,以避開蛙類出沒的時間,保育蛙類多樣性。
目前新竹處在滿月圓園內售票窗口、館內各設施及廁所,張貼宣傳海報,還會在停車場設置宣傳牌示,提醒遊客提早離園;園區摺頁上也會印製提醒5時前離園字樣,並在遊客中心不定期播放有關三峽蛙類路殺議題影片,提醒遊客提早離園、錯開蛙類過馬路時間,是最有效的保育方式。
垃圾清運遇到蛙 新北市環保局:提醒減速慢行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策略讓護蛙志工相當肯定。另外,當地垃圾車清運時間也剛好與蛙類過馬路的時間高度重疊,蛙調資料顯示60%野生動物路殺發生在這段時間。在蛙類繁殖高峰期,垃圾車經過可能就壓死上百隻青蛙。
陳淨表示,逢繁殖季時,垃圾車走過後,都可見壓死的蛙類屍體;若放慢車行速度,路殺的數量明顯降低。希望蛙類繁殖季垃圾車能於傍晚五點前完成清運,並一路遠離115、114、113道路,或設立子母車,避開蛙類高峰時段。
路死的褐樹蛙來不及傳宗接代了。圖片來源/三峽哇蛙兵社團
對此,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簡任技正孫忠偉表示,垃圾車每日一趟次的清運行之有年,民眾也習慣這段時間清運廢棄物,若要改變時間,最好是居民能有共識。至於垃圾車行駛該路段減緩車速,是立即可行的做法,會再提醒駕駛放慢速度。
不過,孫忠偉認為,蛙類路死問題不該歸因於垃圾車清運時間,應將當地用路人駕駛行為納入思考,設計較有系統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