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19-11-23

掌握離岸風場環境 能源局自辦「海域生態實證」 研究計畫

為確認離岸風電對台灣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經濟部能源局從去(2018)年起委託工研院進行「離岸風電開發海域生態實證計畫」。以了解風電開發對魚類(含底棲)、鳥類、鯨豚、水下噪音的影響。

台灣第一個離岸風場海洋風場(Formosa 1)預計10月完工。圖片來源/陳文姿。

這項實證計畫是以台灣第一個風場-位在苗栗外海的海洋風場(Formosa 1)為試驗點。配合海洋風場今年5月開工、年底商轉的時程,計畫分為建置前、建置中、建置後(營運期)三階段。建置中的監測預計到今年底結束,緊接著是為期一年的營運期監測。

海洋風電2013年底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環評),總裝置容量128MW,共計22架風機,分兩階段建置。2架已於2017年商轉,其餘20架預計10月底完工,完工後將是台灣首座離岸風場。

根據環評法規,業者必須進行建置前中後的環境調查,調查由業者進行。「生態實證計畫」則是由公部門委託學術研究機構進行。兩者的資料會進一步比對。

能源局組長陳崇憲說明,台灣過去沒有海上環評調查的經驗,因此實證計畫是引用德國的環評規範,在台灣海域進行監測,以了解台灣海域的實際狀況。例如,國外引用氣泡帷幕(Bubble curtain)來降低打樁噪音,這在台灣海域使用的效果如何?魚類在施工前後有什麼變化?都要透過數據監測才能掌握。

2020年起,允能、海能離岸風場也將陸續進場,預計2025年累計設置5.7GW離岸風電,台灣海峽上將有數百支風機佇立。

陳崇憲表示,透過這項實證計畫可以得知台灣海域的特性,進一步預期未來其他地區風場施工的影響、漁場的變化。如果研究發現氣泡帷幕達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屆時測到超過環評允許的噪音值,業者還是會被開罰。

陳崇憲解釋,能源局實證計畫所得的數據會跟業者基於環評而監測的數據進行比較。業者資料基於環評會公開,但能源局計畫屬研究,並不對外公開。

業者與能源局的調查區域也不同。陳表示,施工中涉及工安問題,工研院僅能在風場外調查。距離不同,預期蒐集到的資訊會略有落差。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EIA-CI-LOGO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