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走訪全台最深山部落 合作產業道路徒步旅行

號稱全最深台山的部落目前有兩處,一處是新竹縣尖石鄉泰雅族司馬庫斯部落,早已成為知名旅遊景點,人潮絡繹不絕;另一處則是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的靜觀,至今仍是遺世獨立的賽德克族部落。

通往部落的唯一通道「合作產業道路」(投85縣道),全長約10公里,路況高低起伏不大,人車皆少,加上沿途風光明媚、景色宜人,頗適合徒步旅行。

 

合作產業道路的起點在省道台14線廬山與屯原之間,從埔里搭乘開往廬山的南投客運,大約一個小時就能抵達。車行至86公里處,突然發現前方兩座山頭之間,橫亙一座紅色大橋,在綠色山林間特別顯眼且氣勢磅礡,趕忙按鈴,下車瞧瞧去!

 

雲龍橋:翠巒山中一點紅                    

仔細一看,不是一座橋,而是兩座橋!根據解說牌上記載,紅色鋼製圓拱橋,全長134公尺,橋面與下方河床落差高達97公尺,是國內著名的景觀橋。橋頭及橋尾的橋墩上都立有不同樣貌的賽德克族族人雕像,分別代表著昔日參與霧社抗日事件中,斯庫社與波阿侖社的原住民英雄。

 

另一座橋本是日據時代興建的鋼纜吊橋,原本叫做「斯庫鐵線橋」,隨著霧社事件爆發,賽德克族人為了阻止日軍追擊,因而將橋毀壞。站在現今僅剩橋頭的舊橋遺址觀景台上,腦海忽然浮現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莫那魯道長子達多・莫那拿著斧頭奮力砍斷橋柱,讓整座吊橋墜入深谷的震撼畫面,內心既感概又讚嘆。

 

霧社事件結束,日本人擔心兩岸原住民會再次串連抗日,因此一直都沒有修復。直到台灣光復後,政府才又重修吊橋,並以當時雲南的抗日英雄龍雲將軍為名,取名「龍雲橋」。沒想到龍雲將軍最後投共,便將橋名倒過來書寫,改名「雲龍橋」。

 

民國74年吊橋破損不堪使用,公路總局便在舊橋旁蓋了現在這座新的雲龍橋。

 

廬山部落:抗日英雄的故鄉

再度搭上南投客運,二十分鐘左右就到廬山了。不過此廬山非泡湯勝地的廬山,而是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的廬山部落。

 

日據時期這裡本是賽德克族波阿侖社與馬赫坡社的舊址,霧社事件發起人莫那魯道是馬赫坡社的頭目。從廬山部落遙望廬山溫泉上方的台地,仍可看到當年戰事最慘烈,同時也是最終戰場的「馬赫坡古戰場」,以及一座尖錐狀的小山「馬海濮富士山」,據說位在山中的「馬海濮岩窟」便是發現莫那魯道遺骸的地方。

 

走進部落,道路兩旁有好幾幅畫著賽德克族男女紋面像、婦女織布、以及舉辦傳統祭典的彩繪壁畫,彷彿一本巨型教科書,讓我對賽德克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白、褐兩色上下交錯,造型像座歐式城堡的廬山基督教長老教會,是部落另一個吸引旅人目光的焦點,可惜這天沒有開放,只能透過尖塔狀的玻璃窗,一窺教會內部陳設,完全以木材打造的天花板、牆面、地板、座椅,營造出溫馨又莊嚴聖潔的氛圍。

 

合作產業道路起點:遙望清境農場

徒步旅行正式開走!步行將近半小時,前方出現T字路口,路牌清楚標示右轉依舊是省道台14線,可通往終點站屯原,直走則是平生路,也就是合作產業道路的起點。

 

來到這個攀登台灣百岳能高山縱走安東軍山的前哨站,心突然癢了起來,決定走個一小段再回頭。這條道路的方向雖然與合作產業道路完全不同,但沿途可以看到美麗的茶園風光,更能欣賞到層巒相疊、雲霧飄渺的高山景觀。

 

回到起點繼續前行,熊熊發現對岸山頭矗立著許多建築物,拿望遠鏡頭一瞧才發現,原來對面就是知名觀光景點清境農場,那些滿山遍野的各式屋舍全是民宿。以往都是從人潮擁擠的農場遠眺自己所在的山林美景,如今我卻置身其中,頗有一種真正遠離塵囂,與世隔絕的「清靜FU」。

 

平靜國小:神話與賽德克文化交織的偏鄉小學

日據初期,平靜、平生等部落的賽德克族道澤群原住民,也是反抗日本人的一支力量,因此遭受幾次嚴重砲擊,導致族內壯丁青年傷亡慘重,只好與日人簽訂合約,接受教化管束,並讓日人設立「屯巴拉社駐在所」(現今合作產業道路的附近)。

 

霧社事件發生前,道澤群與莫那魯道所屬的德克塔雅群,經常因爭奪獵場發生相互鬥毆,甚至出草的行為,兩群算得上是世仇。

 

霧社事件爆發後,道澤群頭目鐵木・瓦歷斯並未同意參與起義,還受到日警小島源治的煽動,組成「昧方番」部隊,日軍成功發揮了「以夷制夷」的策略。道澤群被利用完,日本人為防止類似抗日活動再度發生,先將一半道澤群賽德克族人,強迫遷徙至春陽部落,接著又在群中製造矛盾,讓各社相互猜忌,再無力抵抗日人。同時日人將一些偏遠部落集中到道澤台地方便管理,這個稱為道澤社的部落,在光復後改名為平靜,一直沿用到現在。

 

平靜部落入口處有座木造的瞭望台,在不需輪值守望的今天,瞭望台仍保有著傳承的價值。爬到在台上,在此可俯瞰整個平靜部落,視野頗為遼闊,不愧是用來守望的地方。

 

極富原民色彩的平靜國小,稱得上是平靜部落的地標。打從大老遠就能看到一幅巨幅馬賽克磚牆,上面是賽德克族勇士彎弓射箭英姿的畫面,非常有設計感。

 

村內耆老表示,畫中呈現的是一個勇士射日的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兩個太陽輪流照射地面,導致沒有晝夜之分,農作物無法生長,族人無食可吃,相繼餓死。

 

此時二位年輕勇士挺身而出,相偕前往射日除害。出發時帶了小米和橘子的,一路上隨手將種子丟在路旁,經過幾年之後,終於到達了太陽升起的地方。

 

第一射日沒有成功,勇士等到另一個太陽升起,並將其射落。中箭的太陽流出很多血,將其中一位勇士淹沒,而被射中的太陽變成現在的月亮。存活的勇士高興返家,沿路看見在路旁當初來時隨手灑的種子已經長大成橘子樹,而當他回到家中時,竟然已經成為齒脫髮白的老人。想不到在這深山部落,竟能聽到與后羿射日相似的神話故事,感覺還滿妙的。

 

除了神話故事圖騰,平靜國小內還有許多與賽德克族有關的圖騰與圖畫,走廊上更掛有昔日紋面族人的老照片,思古情懷不禁油然而生。

 

在校門口遇到正準備下課回家的小學生,個個輪廓深邃,活潑開朗,天真無邪的可愛模樣,讓我忍不住找他們一同合照。漫步在群山環繞的校園中,打從心裡羨慕這裡的小朋友,能在如此恬靜舒適的校園學習成長。

 

靜觀部落:如入時光隧道的彩繪村

靜觀部落位於海拔1,800公尺,奇萊山西側的山腰上,是目前台灣地區與新竹縣尖石鄉斯馬庫斯(另一說為鎮西堡)並稱的兩座最高部落。

 

居民的祖先多從從山下的「塔羅灣」和「索多」兩社搬上來的,不過霧社事件之後,又幾乎遷徙到廬山。部落目前居民約有五十戶,由於地處偏遠,與外界溝通不易,故仍保有原始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

 

來到這處金架係最深山內的部落,四處充滿日式木造建築,猶如走進時光隧道,置身另一個時空。這幾年彰化師範大學山地服務紹社,為了讓原民文化能夠永續經營,將整個部落打造成色彩繽紛的「彩繪部落」。村內不時可以看到許多畫著可愛山豬、獵人等圖案的房舍或牆面,搭配羅馬拼音文字,讓部落內的小朋友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學習到賽德克族的母語。

 

靜觀的賽德克族屬於托洛庫群,霧社事件時,因地處偏遠未參與戰役,讓族人能在這塊土地上持續安身立命。部落現仍保有部分過去的生活方式與傳統,好比說打獵族規中的冬天狩獵與女性止步、保存過去儲存食物的穀倉。沿著主要街道走到盡頭,終於來到合作產業道路的終點「合作國小」。

 

別小看這座迷你小學,它可是全台灣最深山、最偏遠的的國小呢!

 

霧社陽光茶莊:好茶喝完一身輕

趕上最後一班客運回到霧社,用完晚餐,熱心的餐廳老闆推薦我們到對街的「陽光茶莊」,喝喝獨特的「高冷茶」。剛踏進茶莊,目光立刻被牆上的兩枚勳章跟褒揚狀吸引,老闆娘說:「那個是去年慶祝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總統頒的!」原來老闆陽太笠先生是湖北人,民國三十三年,投筆從戎加入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對日抗戰行列,因而獲此殊榮。

 

能在爆發霧社事件的所在地,碰到同樣參與過抗日戰爭的英雄,應當也算是種另類巧遇吧!

 

三十多年前陽老闆因緣際會來到仁愛鄉合歡山區種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堅持自然農法耕種,闢園以來全以人工除草,絕不施打除草劑,並用上等黃豆、花生粕等頂級有機肥料輪替施肥,引高山雪泉灌溉,用永續經營的心態來照養土地及茶葉。

 

「我爸種植的茶葉多是清香型烏龍茶,由於茶區位在中央山脈海拔1,800公尺以上,終年雲霧飄渺、日夜溫差大,環境很符合茶經上所說的『一野二岩』(生長在崎嶇不平岩地的茶葉)呦!」目前接手經營茶莊生意、對自家茶葉信心滿滿的老闆女兒陽函軒說。我們仔細端詳,果然如她所言,茶湯看起來色澤翠綠鮮活,聞起來茶香馥馨雅致,喝起來溫潤回甘。品茗完獨特的高冷茶後,原本因為走了一天路,感到疲憊的身軀,竟感覺輕盈輕鬆起來,果然是好茶!

 

關於賽德克族

原本的泰雅族分為兩大群,其中的一群即為賽德克亞群,不過被學者分類為同一種族群,但是賽德克從以前就認為自己是Sediq,還是與另一群阿泰雅爾群(Atayal)不同。至於在中央山脈東側的東賽德克人(大部分為太魯閣群)已向政府正名為太魯閣族,其它德克塔雅群(Tgdaya)和都達群(Toda)的賽德克人展現了族群的主體意識,積極向政府提出正名,終於在2008年4月,賽德克族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四族。

 

賽德克族的主要文化特質包括:

一、紋面:除了美觀、避邪以外,代表了女子的善織、男子的勇武,也是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
二、織布,傳統以苧麻為原料、植物染料,現在因毛線材料的便利性及色彩多樣性,讓許多族人樂於使用,使得傳統原料逐漸沒落。
三、獵首:在族人的觀念裡,獵首是男人尊嚴的一種象徵,也是一種表現英勇的圖騰,同時獵首的成功與否也關係到男性族人能不能紋面。人頭在族人的觀念是祭祀當中對祖靈最崇敬的祭品,在祭祀中可以為族人治病和祝福,在日據時代被禁止之後,這項傳統便逐漸式微。

 

關於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是指發生在民國19年(西元1930年、日本昭和5年)10月27日的原住民抗日事件。當時賽德克族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率領馬赫坡社、塔羅灣社、波阿崙社、斯庫社、荷戈社、羅多夫社等六社勇士,趁霧社公學校舉辦聯合運動會時襲擊日本人,造成大規模死傷,之後又連續攻下多處日警駐在所。

 

台灣總督府立即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戰事歷經近兩個月,才終於被平息。莫那・魯道最後飲彈自盡,參與行動各部族幾遭滅族,數百原住民寧死不屈集體自縊,餘生者被強制遷至川中島集中管理(今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

 

交通資訊

開車從台中出發:
沿國道3號至霧峰交流道轉國道6號到到埔里,沿台14線至平生路口,再接合作產業道路至靜觀。

大眾運輸從台中出發:
從埔里搭乘南投客運6660號廬山線(非廬山溫泉線)班車到廬山部落,再沿台14線步行接合作產業道路至靜觀。
巴士時間表請參考:http://www.ntbus.com.tw/cj03.html

 

注意事項

1.埔里往廬山線班車車次少,請看準時刻搭車,以免錯過。
2.廬山部落至靜觀部落,沿線餐廳較少,可自省攜帶食物及飲用水,或在部落中的雜貨店購買乾糧、礦泉水。

 

 

撰文/何佑倫
圖片/羅聿、何佑倫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