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把關溪域活動安全
- 培養安全知識:擁有基本安全意識是首要條件,民眾應自發性獲取知識。
- 安全資訊公開:官方提供易獲得、易懂、正確、充分的安全資訊獲取管道。
- 警示公告把關:告示牌應「正確合理、不濫設」,作為最後把關機制,而非官方免責後盾。
- 設施維護管理:穩定維護管理會影響安全的設施。(工程、機械相關專業,本篇專題不討論)
- 危機處裡:危險發生時,能快速有效讓民眾得知消息,如廣播系統、國家警示系統訊息,以及救災工作。(本篇著重政府、民眾間,意外發生前知的義務與權利,對事件後處裡不作深究)
必須具備的溪流安全基本知識
了解流域上游是否興建水壩
台灣河川坡陡流急不易保存水資源,水庫堤壩興建實屬必要之舉,高差帶來水的動能更使水壩成為發電利器。以供應城市聚落需求為出發點,水壩有許多優點,對溪流旅遊、探索卻是一大危機,集中夏季的降雨常使水庫無法容納而需開閘門洩水,使原本下游水位快速暴漲;以此次事件為例,溪流活動需預想水壩維護不當可能造常水閘無預警洩水,保護自身安全不應僥倖。在水壩下游活動有一定的風險,河川汛期水庫水位通常較高,更可能開閘洩水(一般為4-10月),尤須隨時注意水流環境的變化,並隨時注意國家警訊、廣播等,若要於河川中、下游溪邊紮營,一定要選擇與河面保持一定高度落差的營地。
注意天氣變化
上游沒有水壩的溪流就安全嗎?其實不然,民眾走訪溪流必須具備上游流域、集水區的概念。若溪流的源頭位於海拔高度2000公尺處,在海拔高度500公尺的溪畔遊玩,僅觀察短期、附近天氣是不夠的,對前幾天、溪流上游處的天氣狀況也需了解,因為當上游山區降下大雨,整片山域的降雨都會集中到河道上造成溪水暴漲,所以當山區烏雲密布,就必須更小心觀察水流態勢,確保自己能及時往高處撤離。
水壩、危險河段資訊知多少?該如何判讀?
水壩意外事件簿
台灣曾發生多起嚴重溪流安全事件,且由水壩洩水意外引起,最著名的包括發生於1981年的景美女中雙溪事件,上游雙溪水壩人員為圖方便清理出水口的堆積雜物,擅自開放水閘門導致下游溪畔活動的包括景美女中、大安國中多人遭洪水沖走,共造成15人死亡。可見水壩意外不論自然、人為因素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即將造訪的溪流是否有水壩興建,而我們能如何獲得這些重要資訊呢?
判讀地理資訊
享受自然需要事先了解環境,我們如何準備、怎麼做行前「功課」?當今資訊開放的時代,可以輕易的從網路獲取大量開放資料,關於水壩的位置也整合在水利地理資訊服務平台,藉由開啟的資料點位,可以看到這次發生意外的武界水壩就在地圖上,意外發生地點就在水壩下游處,屬於不應該紮營的位置。
了解即將造訪的溪流是否有水壩興建,參考水利地理資訊網
需要被簡化整合的複雜資訊
地理資訊系統(GIS)偏向專業領域,一般沒有接觸過地理學科、或是不熟悉複雜電腦操作的民眾,可能難以獲取相關資訊,以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要操作也相當困難,能整合專業完成簡單易讀、容易獲得、甚至主動提醒的危險警告提示才能達到防災「超前部署」。
地圖資訊不完備,意外還是可能再發生
目前水利單位公布的水壩位置看似充足,其實還有更完備的改善空間。如1981年發生意外的外雙溪,上游的水壩目前並沒有出現在地理資訊系統上,這樣沒被公告的危險炸彈是否還有許多?水利單位與台電公司的資訊沒有經過完善整合,進入下游河道者可能根本不知道大洪水隨時撲來的可能,知的權利沒有充分的情況下,意外可能再發生。
狼來了?「禁止進入」告示牌到處氾濫設置
此次事件發生後,溪邊設有「上游設立水壩隨時可能放水」的警示危險告示牌,成為一時熱議話題,甚至出現管理單位不需要為事件負責的言論。撇除民眾根本沒有看到告示牌的可能,為何這麼重要的危險告示,往往會被進入溪流遊玩的民眾忽視呢?
這次事件從水利單位設置警告牌的立場是沒有問題的,標語簡明扼要點出進入溪流的危險,受災者的確得為行為負部份責任。但就像「狼來了」的故事,從台灣戶外活動的大環境來看,不論真的為險境與否,幾乎所有山林溪流都設立「禁止進入」的告示牌,戶外玩家早已見怪不怪,卻使真正需要被重視的警告效果降低許多。
從事件中學習 不畏踏入自然
顯然,全方位的禁止是無效的,反之,唯有使人民能有足夠的空間踏入自然、了解環境,才可能使戶外活動的大環境更好,在得到正確、充足資訊的前題下,才能真正提升安全,更期許因戶外活動產生的意外能有效減少。
撰文/王一訢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圖片/一路報導、LIFE生活網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