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背包輕量化三步驟
在討論裝備的輕量化前,應先建立好基本觀念,輕量化登山能以最快的速度行進、同時對身體造成最小的負擔。減少裝備攜行也是LNT(無痕山林)的實踐行為之一,近年興起的野跑更是輕量登山極致展現。觀念建立後,把背包中裝備的負重分成三等份,減輕重量的過程是無法透過改變單一裝備來達成的,可以依序嘗試輕量化:
- 飲食:更輕、更好的登山裝備可能所費不貲,建議可先改變登山飲食習慣。
- 裝備:睡袋、睡墊、帳篷、爐具、衣物。
- 背包:輕量背包作為統整所有於一身的角色。
輕量登山的糧食、飲水計畫
依每人每天計畫糧食
依行程變數,消耗品如食物、水、燃料等平均占負重的1/4 – 1/3,以克為計算單位的輕量登山,盡量能精準的分配每人每餐的重量:
早餐 人/餐100克:麵包、麥片
午餐 人/餐150克:乾燥飯、麵包
晚餐 人/餐200克:乾燥飯、泡麵、真空包裝肉品、乾燥青菜
高熱量行動糧 人/天50克:巧克力棒、營養棒、肉乾、含鹽糖果
簡易飲品 人/天50克:熱巧克力、咖啡、奶茶、運動飲料及溶包
依此推估,若三天兩夜的登山行程含兩份早餐、三份午餐、兩份晚餐搭配行動糧為計算,需要攜帶每人1050克的糧食。以上為較寬鬆的輕量糧食計畫,還有極限者以一天300克為目標。
延伸閱讀|登山糧食攜帶的原則
依行程調整飲水
飲用水:重量依個人飲水需求,適時補充水份對身體機能發揮至關重要。登山過程飲水須小口啜飲,每次可以50克為限分多次補充,過量、過快的補充水份將使身體無法吸收而快速排汗,連帶鹽分、電解質排出體外造成抽筋等,攜帶大量飲水用不正確的方式快速補充,除了增加重量也對身體造成不利。
炊事用水:依行程上水源位置調整
(※濾水器能過濾山野水資源減少隨身的水負重)
認識裝備革新
堅韌可靠的輕薄布料與結構材料
材質可說是輕量化的核心之一,從背包、衣著、帳篷、睡墊、登山杖等,體現在登山裝備的所有項目。台灣品牌Hanchor用於輕量背包的X-PAC布料,取得在重量、耐磨、防水的優秀平衡;美國品牌Thermarest用極輕的塑膠布料製作的充氣睡墊,全尺寸僅250公克;美國品牌BIG AGNES的超輕帳篷使用類似製造飛行傘的超輕矽膠尼龍布製作;登山杖、營柱、餐具等裝備則使用碳纖維、鋁合金、鈦合金等。
減法設計
現今在材料強度不斷加強下發展設計,追求相同的耐候條件,能用更少的布料、扣件、支柱達到需求。如瑞典品牌Hillerberg、Fjallraven的隧道帳篷,就有效以兩條營柱的設計達到可以抗衡輕度颱風強度的風速;義大利品牌Fizan推出的登山杖去除了外部扣件,以特殊內部扣件設計使鋁合金登山杖能比碳纖維登山杖更輕。
高效率、超輕量爐具
使用系統爐具以相同的燃料重量可高效的煮沸更多的水,抗風效果極佳但爐具本身較重,瓦斯罐重量的減少在長天數的縱走較明顯;傳統瓦斯汽化爐也有輕量的產品推出,但須額外做好防風措施;使用酒精爐為最輕量的炊煮方式,缺點為煮沸時間較長。
百家爭鳴的超輕量背包時代
超輕量背包vs傳統構型背包
輕量背包簡化傳統背包繁複的夾層,通常僅一個巨大防水大主袋加上背面網袋,搭配簡易的背負系統,淨重約1公斤。輕量背包有負重的限制,重量控制在10-15公斤的範圍通常能有不錯的負重體驗,若使用輕量背包卻用跟傳統背包一樣的打包計畫,因簡易背負系統支撐性較弱,會造成腰痠背痛的結果。輕量打包技巧可參考:
延伸閱讀|圖解登山輕量化打包技巧 實測Hanchor Marl一包多用
傳統背包除了布料厚度與夾層多寡,最大差異在背負系統上:以Arc’teryx Bora系列與Gregory Baltoro系列為例,厚實的腰帶與背帶搭配背部的硬板或骨架支撐,可以舒適的背負20公斤以上的裝備;傳統構型背包也有較輕量的款式,如Lowa Alpine Airzone系列與Gregory Zulu系列,擁有比超輕量背包好的負重能力,且將淨重控制在1.2-1.5公斤,具有很大的彈性選擇負重裝備,非常適合登山新手。
輕量登山背包品牌 放眼國際、深根台灣
輕量化登山在國外早已盛行多年,著名的PCT(太平洋屋脊步道)總長超過4000公里,耗時五個月的行程是輕量裝備的最佳舞台,輕量背包品牌Hyperlite、ULA、Granite Gear作為最受歡迎三大背包品牌在PCT步道上。日本戶外運動盛行,成立於2011年的品牌Yamatomichi靠著日系設計風格與限量發行款式,在輕量背包坐擁一席之地。
台灣陡峭的地勢使輕量登山成為熱門選項,以攀岩起家的台灣品牌Hanchor成立於2012年,推出多種容量包款應對不同的戶外運動項目,近年以輕量背包在登山界收攬一群品牌愛用戶。
選擇最適合的輕量方式
想邁向輕量登山的山友未必需要立刻購入超輕量背包,先透過「精準的飲食、必需的裝備」來考量打包傳統背包,也能達到不錯的減重效果。最重要的是,選擇最適合當下自己的輕量方式。
撰文/王一訢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