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外來種」、「歸化種」與「入侵種」
外來種(exotic species),是指在當地沒有自然分布,經由人為無意或有意引進的物種。外來種移入後,可能水土不服,也有可能非常適應新環境,在非原生棲地成功建立穩定族群的外來種,被稱為歸化種(naturalized species)。
並非所有的外來種都有害,其實大部份都對人類(經濟上)有益,才會被人為引進。如:加州蜜李、美國櫻桃等都是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若新環境沒有天敵,且自身繁殖力旺盛,外來種就會成為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
入侵種會與原生物種發生競爭,破壞當地生態平衡,甚至危害人類經濟利益。台灣常見的入侵種有:牛蛙、大花咸豐草(鬼針草)、家八哥、福壽螺、布袋蓮、非洲大蝸牛、巴西龜、松材線蟲、小花蔓澤蘭、綠鬣蜥等等,流浪犬及流浪貓在部分地區也屬於入侵種(例如:澳洲流浪貓已對當地原生物種帶來威脅)。以台灣的案例來說,流浪貓狗會殺死許多原生哺乳動物,因此也符合入侵種的範疇。

觀霧地區外來種入侵研究新數據
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由於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相當多國人前往旅遊,此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歧異度高,使植群組成趨於複雜,具有多變豐富的林相,存在著許多精緻優美且具觀賞價值的原生植物,如當地特有物種棣慕華鳳仙花,花精緻小巧的阿里山龍膽,花色艷麗的長萼瞿麥,瓣狀萼片鮮明的臺灣蝴蝶戲珠花、假繡球等。
2020年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下稱雪霸處)委託國立嘉義大學執行觀霧地區外來種植物之調查與管理研究計畫,根據調查結果共記錄到123科715種維管束植物。其中發現外來種植物有25科78種,部分為栽植供觀賞的景觀植栽。目前已大規模擴散的有禾本科的大扁雀麥、毛花雀稗等,主要佔據生長在道路兩旁,而禾本科的甜茅及一種野青茅屬物種(Deyeuxia )則是首次發現出現在臺灣,推測可能是隨著邊坡工程摻雜在土壤及水土保持用草籽中無意間被帶進來,但雪霸處在尚未擴散之前已進行移除工作。
外來種植物對生態的衝擊與對策
外來種植物對於原生植物棲地侵略所造成的生態衝擊不可輕忽,移除外來種植物有迫切之需要。夏季或秋季初期歸化植物果實尚未成熟,為最適辦理移除活動的時間。雪霸處於2020年9月針對園區觀霧管理站周邊地區辦理2場次外來種植物移除活動,邀集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雪霸志工及一般民眾等40餘人共同參與移除外來種植物,其主要移除物種為西洋蒲公英、洋蓍草、黃菽草、大扁雀麥、吳氏雀稗、毛花雀稗等多種外來種植物,共移除約800公斤,成果豐碩。雪霸處未來將不定期邀集志工與民眾一同參與外來入侵種移除工作,希望透過行動協助移除觀霧地區外來植物,就有機會為環境帶來新的契機。
避免攜帶外來種植物種子入山
外來種種子易於擴散,如車輛輪胎輾壓而被夾帶進入、沾附於人身上被攜帶進入等;施工作業,工程用土方時常從平地運至較高海拔處使用,而將外來種種子帶入區域內,皆可能為外來種植物進入觀霧地區之成因。遊客在來到觀霧遊憩區遊玩時,可多加檢查自身衣物是否有沾黏到外來種植物之種子,若有發現應將其棄於垃圾桶中,為守護原生種植物之保育工作盡份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