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山友最討厭的吸血螞蝗,竟是調查山區動物的最佳助手?

讓登山者避之唯恐不及的水蛭,如今科學家從牠們的血液發掘出特殊功能,可以有效地追蹤野生動物的健康狀況與行蹤......

水蛭(又稱作「螞蝗」),這群經常出沒在潮濕山徑裡的不速之客,對於登山者而言,牠們是令人感到棘手的頭號角色;對於科學家而言,水蛭卻是做生態調查時的得力助手。

 

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今年初發佈一則研究報告,指出藉由水蛭等無脊髓動物的 DNA(invertebrate-derived DNA,簡稱 iDNA),可以更有效地調查森林裡的生物多樣性。

 

由於水蛭不挑食,不論是魚、蛙、禽鳥、熊、鹿、山羊或人類,水蛭總是毫不猶豫地攀附到這些動物身上飽食一頓。當水蛭吸血後,這些動物的 DNA 可以存在水蛭體內長達半年以上,有利於讓生物科學家透過水蛭的 iDNA,去觀測該環境中存在的物種,同時追蹤牠們的健康狀況(包括傳染病等)以及遷徙與棲息分佈範圍。

 

對科學家們來說,以水蛭作為動物監測工具,其實有一項重要目標:透過水蛭觀測環境中的保育類動物,進而從事更有效、更完善的環境保護工作。

 

 

過去在觀測野生動物時常用的紅外線自動相機,不僅設備成本高昂,並且只能在受到較大型的動物觸發時,才能夠監測到動物的足跡。然而,當科學家透過水蛭 iDNA 觀測時,不論這些動物的體積大小(例如:老鼠、穿山甲或果子狸……等)、或是否更善於躲藏,牠們都有可能因為被水蛭吸過的血液,不小心洩露行蹤。

 

目前在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與中國都有採取水蛭 iDNA 的動物監測方式。不過,由於受到水蛭生長的環境條件影響(編註:水蛭通常僅出沒於熱帶、亞熱帶森林),這項觀測方法也就有地理空間上的侷限。

 

撰文/吳柏樺
責任編輯/OT 編輯部
圖片來源/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