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從濱岸走向山頂的70k徒步旅行 潮、嘲、朝你的冒險?

一趟為期三天、橫跨70公里、從曾文水庫濱岸走上玉山前峰山頂的徒步旅程,能對這這群來自不同背景的台灣青年帶來什麼?這是冒險嗎?我在前去參加他們結訓派對的南下高鐵上思索著這個問題......

橘子關懷基金會舉辦的 2022 橘子冒險學園 (Gamania Summer School) ,安排讓20位18~25歲的學員走上「山海圳國家級綠道」中段,從單日30k中程輕裝徒步健行、營地搭設、炊煮等戶外實作中,讓每個學員探尋自我心中對「冒險」的想像。

 

DAY1 行前教學:曾文青年活動中心

DAY2 徒步野營:30 公里徒步至大埔露營區

DAY3 徒步野營:30 公里徒步至山美集會所

DAY4 百岳單攻+野營慶功:單攻玉山前峰、露營區結訓活動

DAY5 結訓賦歸

 

DAY4 學員於玉山前峰單攻途中。圖/橘子關懷基金會

 

冒險吧台灣

 

所以,甚麼是冒險,我想冒險是一件非常主觀的「行為準則」,當一個人、一個團隊意識到一件事對當下的自己而言存在一定的未知風險、仍決定繼續嘗試行為時,可以稱為一場冒險。至於為什麼要從事冒險呢?冒險是身為個人展現創新時的必要抉擇,因為前方充滿未知;冒險是一個企業團體面臨所積累的既得紅利即將面臨盡頭走向轉型時的隘口關卡,因為投入的資源時間可能無所回報卻必須勇敢一擲。

 

同為這次冒險導師的呂忠翰(阿果),一位真正的戶外冒險家,在一次閒聊中曾提到:「我們台灣一直沒有冒險文化啊!」

 

橘子關懷基金會一直支持著台灣一群有冒險夢的人們:十四座八千米高峰的「真無氧攀登」、前往南極點的徒步旅程、第一位前進西班牙足球聯賽的台灣選手……他們是台灣戶外探索、運動界的先鋒,開始在未知的荒蕪中冒險開闢一條新路,成為一塊塊組織起冒險文化的拼圖。而 Summer School 這場為戶外菜鳥、年輕學子舉辦的徒步野營旅程,會是組成這幅願景的哪一塊?

 

當冒險變成一件很潮的事

 

為了見證這塊冒險拼圖的成果,我參與了今年這期橘子冒險學園的尾聲,看到的是一個機會。這次參加橘子冒險學園的年輕學員,很多是鮮少挑戰自己、不習慣冒險、循規蹈矩的一群。當冒險成為一個很「潮」的「概念」,讓一群與冒險最無相干的人,第一次體驗到原先舒適圈的邊緣,所以將冒險的概念有機會在更廣的範圍中發酵!

 

以「潮」你的冒險為號召!這趟橘子關懷基金會舉辦了第二屆的徒步野營活動所鎖定、希望激發冒險魂的對象,顯然與其他由原先就擅於挑戰的冒險家不同。

 

學員:我還不知道冒險是什麼,不過我可以說以前我走過最遠的距離大概是從忠孝復興走到華山文創園區,這次我發現我能三天走70公里,還爬了一座山。

學員:這五天是我第一次離家這麼多天的旅程!

 

結訓晚會上,學員們看著阿果舉起剛因攀登干城章嘉峰而嚴重凍傷險些截肢的手掌,卻仍嘻嘻哈哈的樣子,這樣真正的冒險家吸引了他們目光變得炙熱,比起巔峰無氧攀登所面對與付出的,學員們大概意識到自己過去三天所經歷的顯得微不足道。早晨的小組早餐時間,精彩的冒險故事炙手可熱,學員們拉著阿果一起用餐。

 

他們好奇著這樣的冒險奇事是否有可能實踐在自己身上,更好奇這樣的旅程可能要付出的代價,真正的冒險,可能是會付出自己的生命、大把的青春卻一無所獲的,他們也詢問冒險導師何該如何開始真正的冒險,戶外冒險在這群學子心中成為了一個讓人仰慕、很新潮的生活態度。不過我也開始反思,這趟旅程帶給學員們的除了精彩的冒險故事,實質上給了他們什麼樣的體驗。

 

學員抵達過夜營區。圖/橘子關懷基金會

 

嘲你的冒險,這是冒險嗎?

 

冒險,可能會付出巨大代價,冒險家們需要學會承擔這樣的風險,從這個核心概念出發,橘子冒險學園的行程規劃對學員們而言幾乎只接近他們的舒適圈邊緣,並沒有實際上跨過那道坎,無法成為學員們能體驗的一場實質冒險。

 

三天的徒步課程安排學員每日沿公路輕裝行進約 30 公里、抵達露營區搭起備妥的營帳過夜、學習使用戶外簡易炊具煮熟備妥的食材,有點可惜的是,橘子冒險學園讓學員們的實際體驗的,可以說太容易了,因為很多東西已完善備妥,他們沒有機會體驗到戶外冒險時因自己準備不足而可能面臨的代價,如:飢餓、受寒、露宿等等戶外冒險隨時可能面臨——我想即使他們是群初入戶外活動的玩家,都能為自己扛下的風險。

 

橘子冒險學園結業式上我與幾位學員有過幾段簡短對話,也發現有許多學員對團隊的依賴度略顯太高。

 

學員:不確定什麼是冒險,但很感謝一起走完全程的隊友,如果沒有他們我大概沒辦法完成……

 

一場冒險,終歸會回到個人的選擇,必竟只有自己能拿捏可以承受的代價,當過於依賴團隊給予的支援與肯定時,也容易失去冒險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自我認同,橘子冒險學園全程以 6~7 位學員為單位行動,似乎淡化了每位報名前來尋找自我冒險價值的個體,而這也正是許多學員的初衷。我想到大學山社中級嚮導訓練中,會在其中兩天安排受訓者離開團帳,自己找方法在營地以自然材料搭建庇護所過夜的方式,也許很適合納入能教給學員們的一課。

 

學員:在漫長一整天的徒步過程中有時因為眼前很無聊,我常常走到放空,然後開始思考許多未來的可能,平常不會思考的事。

 

有趣的是,分散在 3 個組的 20 位學員,也因團隊風格截然不同,而有機會產生不同的體悟。較活躍、氣氛活潑的組別很快就打成一片,成為一支高效密不可分的團隊。團隊中較內斂、寡言團隊的學員,則更容易道出很不一樣的個人觀點——每日約 8 小時的徒步過程雖不及學員們的體能極限,但漫長的徒步「放空」經驗,卻給了他們難得好好思考的空間與機會產生困惑與好奇,激發很多「大膽的想法」。

 

以長距離徒步為核心的探索旅程。圖/橘子關懷基金會

 

朝他們真正的冒險——Go Next

 

長時間徒步最大的價值不在肉體上的磨練,而是一場場「腦內冒險」。

 

為期五天的橘子冒險學園,讓我直接聯想到在父母輩記憶中難忘的「救國團橫貫公路徒步旅行隊」,也是一系列以長距離徒步、野營的方式激勵青年學子踏出都市舒適圈,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以「救國」為號召、意識形態式、半軍事化、強調團體團結的徒步體驗活動,成了許多人最難忘的回憶,也藉此培養許多參加學員當時社會上需要的核心精神。

 

擁有願意冒險的普世精神,也許就是現在台灣最缺少的,今年見到的橘子冒險學園像是一場以「潮」為概念號召、將冒險下凡的實驗:組織團隊徒步前進、在漫長的徒步旅行中有機會進行腦內冒險、以冒險講師的奇幻故事植入學員個人心中……雖然因行程太過舒適簡單、有點像救國團活動過度依賴團隊,這不是一場真正具現代意義的冒險旅途。這樣的活動像是一顆種子、一個開始,與橘子關懷基金會的核心倡議「Go Next」相同,嘗試成為組織台灣冒險文化的一塊拼圖,勢必會走向下一步,我很期待看到更個人化、在戶外體驗上更硬派的Gamania Summer School!

 

讓學員有機會以不只是概念化的方式體驗冒險,What next ?

 

DAY4 學員於玉山前峰單攻途中。圖/橘子關懷基金會

 

撰文/王一訢
責任編輯/OT 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