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島竟有「七休一」和冬眠 只為保護自然生態
龜山島孤懸於宜蘭東方10公里外海,北從大里、南至蘇澳,整個蘭陽平原的沿海都能看到龜山島,成為宜蘭的重要地標。龜首望向太平洋,龜尾則朝著台灣的方向,龜山島面積約2.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處位於龜背上的龜甲山,海拔398公尺,加上三角點上約3公尺高的眺望塔,而被稱為401高地。
文獻紀載,清光緒年間龜山島即有居民。最多曾有700多人居住於此,1977年政府因國防需求,島上居民遭迫遷至台灣本島,安置在宜蘭頭城鎮的國民住宅「仁澤新村」,之後龜山島成為軍事重地長達22年,再無人定居。國軍在島上興築軍事坑道,部屬7個砲陣及1個機槍陣地,遙遙戍守台灣東北海域及蘭陽平原。
2000年龜山島解除軍事管制,讓民眾預約登島,除了每日限額1800人,龜山島還有早上9點到下午5點的開放時間限制、有如「七休一」的每周三不開放登島,每年12月到隔年2月還要封島「冬眠」。東北角暨宜蘭海岸風景管理處(簡稱東北角管理處)表示,龜山島的地質現象、生態豐富,為促進學術研究,因此限定週三只有學術人員才可登島進行研究調查。
而冬季封島,除了讓龜山島的生態可以休養生息外,還因為東北季風盛行,船舶靠岸難度高,也有危險性。東北角管理處表示,考量到生態、自然環境及遊客服務品質,未來也不會取消這些限制。
台灣最年輕火山島 「巨龜」緩慢移動
根據經濟部地調所《台灣東北海域地質及地球物理資料彙編與分析》報告指出,龜山島為琉球島弧的西南延伸,地質學家透過K-Ar定年(鉀-氬定年法)認為,龜山島可能是20萬~2萬年前,經由數次海底火山噴發而形成。且經熱螢光定年,發現過去7000年至少又發生過四次火山活動,為台灣現存的活火山之一,也是最年輕的一座火山島。
地調所在龜山島上龜尾湖畔設置GPS測站監測龜山島地質變化,根據蘭陽博物館資料,2007年至2010年的紀錄顯示,測站並非靜止不動,而是以東偏南的方向緩緩移動,三年多的總水平位移約10.2公分,平均每年位移3.3公分。
地調所「地質遺跡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H0010龜山島火山碎屑堆積層)」則指出,透過火山噴發物的流動方向,可推測龜山島上有兩處火山口,一座位於龜甲中央,形成的龜甲山海拔398公尺為台灣離島中第二高,僅次於蘭嶼紅頭山。另一座則位於龜首,且龜首東側的火山體已崩陷至海底。
在龜山島的東南角龜首處,終年可見乳白的熱泉和氣泡從海底湧出,形成近年著名景點「牛奶海」,船隻靠近即可聞到的硫黃氣味,也可以感受到海水溫度較高,根據調查,龜首前方水深10至80公尺間的海域,至少有50處以上的熱液噴泉。
龜山八景兩處成絕景 就算搶到登島名額也未必能看到
龜山島獨特的火山島地形,造就了許多觀光資源,清朝時期有所謂「龜山八景」,分別是龜山朝日、龜岩巉壁、龜卵傳奇、龜島磺煙、神龜帶帽、靈龜擺尾、眼鏡洞及海底溫泉湧上流,與海蝕、火山、氣象等自然現象有關,旅客要看遍八景並不容易。
「龜山朝日」指的是日出從龜山島升起,搭配不同季節的日出方位、天氣狀況,在蘭陽平原海岸線遠眺日出;「神龜戴帽」則指高度較低的積雨雲盤據在龜山島上,遠看彷彿戴了頂帽子的景象,也是早期宜蘭人判斷大雨將至蘭陽平原的氣象徵兆。兩者皆屬氣候景觀,且必須在特定時間從蘭陽平原遠眺龜山島才能見到。
「龜岩巉壁」則是指龜首東南面山壁,長年受到地震及海蝕而不斷崩落,形成特殊海崖崩壁,地質隨時間千變萬化而鬼斧神工;「眼鏡洞」也是受到差異侵蝕所產生海蝕洞地形,一般民眾只能在船上遠眺無法踏足。東北角管理處說,在民國70年代,還有中國與台灣漁民會在夜間於眼鏡洞附近進行海上的走私交易,又有龜山夜市之稱。
龜山島上的安山岩隨著地震及海蝕崩落後,礫石隨著海流漂動而在島嶼西側形成一條長約一公里的細長沙嘴,名為「靈龜擺尾」的特殊地景,海流會隨著季節變換,龜尾也就跟著南北飄移擺動,夏季時龜尾筆直一線,秋季開始東北季風慢慢增強朝南彎,冬季時會彎向南側,待春季東北季風減弱,又緩緩朝北飄移恢復到筆直。
龜山八景中的「龜卵傳奇」與「龜島磺煙」已經成為絕景。東北角管理處說,相傳早期退潮時可在龜山島西南側看見兩個浮出水面的礁石,如今卻已不復見,「據傳是在民國32年某日一聲巨響後便消失不見。」因當時正值二戰期間,亦有民間穿鑿附會其遭美軍轟炸而沉沒,但亦可能為天然地質變動因素,實際原因已不可考。
「龜島磺煙」則是原先在龜首的火山口附近,因海底火山活動而有明顯的硫磺出氣孔,如同陽明山的小油坑反覆冒煙,但在2004年因地震造成地質崩塌,落石覆蓋氣孔而消失,磺煙只剩一息尚存,不過隨著火山活動及地質變化,未來龜島磺煙仍有重現的可能。
「牛奶海」裡面沒有牛奶 「烏龜怪方蟹」不是烏龜
八景中的「海底溫泉湧上流」即是指近年龜山島最熱門的景點牛奶海,龜首淺海的火山熱泉不停湧出,使得海水由深藍色轉為淺藍、乳白色的奇特景象。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林羽詩指出,一般海水呈弱鹼性,pH值約為8,但牛奶海的pH值為6,呈弱酸性,而海底熱泉水的pH值則低至1.5,屬酸性熱泉,因此牛奶海應為「酸奶海」。
林羽詩提到,海底熱泉會有垂直泉湧與水體對流,導致酸性湧泉主要浮在海水表面,深層海水則更接近一般海水,因此熱泉的煙囪口附近的海水溫度會比實際熱泉水低很多。此外,林羽詩也指出,近期研究發現,海底熱泉蘊育出特別的細菌,在沒有光的情況下,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這些細菌很有可能是以熱泉噴出的含硫物質,搭配海水中的氧氣,來進行化學固碳,可能就是支持這個熱泉生態系的基礎生產者之一。」
著名的龜山島獨特物種「烏龜怪方蟹」(學名:Xenograpsus testudinatus)正是生存於此。「烏龜怪方蟹」是台灣學者於2000年發表的新物種,因在龜山島發現,且頭胸甲形狀近似龜殼而得名,又因生活在海底熱泉旁的硫磺洞穴附近,也被稱為「硫磺怪方蟹」,除了在台灣龜山島,日本鹿兒島南方海域也有發現族群分佈。
雖然烏龜怪方蟹如此特別,不少遊客聽聞後希望一睹其面貌,但東北角管理處提醒,烏龜怪方蟹只生存於海底火山熱泉出水口附近,危險性高亦不適合人為養殖,民眾僅能看圖片過過乾癮。「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2019年5月曾跟隨台大海研所搭乘海研二號,到龜山島海域進行水下調查,留下了烏龜怪方蟹清晰的動態影像。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撰文/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