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企業針對氣候法案展開的反向遊說,儘管奏效卻造成龐大社會成本,相關量化數據也首度揭櫫於世。根據一項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新研究,美國十年前的反氣候法案政治遊說活動阻礙了氣候監管法案的進展,導致600億美元(約新台幣1.8兆元)的社會成本。
環境經濟學家凱孟(Kyle Meng)博士和羅德(Ashwin Rode)博士首次量化出這種反氣候遊說活動對社會造成的損失。
美國國會大廈。圖片來源/Kevin McCoy
兩人表示,他們的研究凸顯出企業強而有力地箝制政府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儘管有壓倒性的證據指出,政府推動氣候行動的社會效益高於經濟成本——包括農業生產量和GDP減少。
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各種化石燃料和運輸公司等扮演法案受害者角色者的遊說能力,比法案受益者更高。
作者說,根據研究結果,遊說是造成全球氣候法規貧弱的部分原因。然而,作者認為還是很有機會制定有效的新氣候政策:「氣候政策來自政治進程。我們的研究已經證明,政治進程可能會破壞通過氣候政策的機會。但我們也證明,精心設計的氣候政策壓制反對派的力量更為強大。」
瓦克斯曼-馬基法案
作者說,像「瓦克斯曼-馬基法案」(Waxman-Markey),是「最有名、最有希望的美國氣候法案」,2009年夏天眾議院通過,但是在2010年被參議院擋下。
然而,這個法案是美國最接近全面性氣候政策的一刻。
該法案正式名稱為「2009年美國乾淨能源和安全法」(the American Clean Energy and Security Act 2009)。該法案提議,根據2005年的水準,2020年美國的排放量應減少17%,2050年減少80%,以起草的兩位民主黨代表威克斯曼(Henry Waxman)和馬基(Edward Markey)為名。
「瓦克斯曼-馬基法案」的一個關鍵要素是限額與交易計畫,能限制全國生產的溫室氣體量,同時為全國工業界創造固定數量的交易排放許可。其他措施包括再生能源標準、能源效率和電網現代化。
媒體報導,「瓦克斯曼-馬基法案」進入立法程序的時候,美國政府明顯受到反對方遊說的影響。
作者利用完整的美國國會遊說記錄來全面了解當時的情況。
根據他們的論文,該法案佔當時所有具備記錄遊說支出的14%左右,比2000年-2016年間的任何其他政策支出更多。然而,能從法案受益的公司,像是奇異和太平洋瓦斯電氣,遊說支出也最高。
找出「贏家」和「輸家」
為了理解不同遊說者的動機,研究人員首先必須弄清楚,「瓦克斯曼-馬基法案」如果成功立法會發生什麼事。他們從法案相關的預測市場中取得價格資訊,與參與遊說的公司的股價結合,如此一來便能估計如果立法成功,上市公司的價值將如何變化,找出法案通過後的「贏家」和「輸家」。
結果發現,「瓦克斯曼-馬基法案」遊說支出和法案通過後預計股票價值之間在統計上有顯著的關係。反遊說,也就是「輸家」的遊說活動,是最有效的,影響力大於「贏家」。
根據這個結論,研究人員估計,所有遊說支出總和使得法案通過的可能性降低了13%。
之前的研究曾算出「瓦克斯曼-馬基法案」若沒有通過,其預期可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所造成的社會成本高達4670億美元(以2018年美元計)。
「大量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在各種情境下都會造成龐大社會成本,包括農業產量下降、衝突加劇、死亡率和發病率上升,勞動力供應減少,國內生產總值下降。瓦克斯曼-馬基法案沒有通過將在各領域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溫室氣體排放降不下來,也難以避免氣候損害的發生。」
由於作者算出遊說活動使法案不通過的機率增加13%,他們將總社會成本的13%歸咎於遊說活動,得出遊說活動的社會成本為600億美元。
有鑑於目前美國的氣候政策狀況,凱孟和羅德最後建議可以利用這樣的研究結果建立增加成功機會的新戰略——用這600億美元提供企業在限額與交易制度下的免費信貸,尤其是那些「輸家」企業,如此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收益或減少損失,有效地減少反遊說活動,使法案更有可能通過。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