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忘記澆水?海岸造林「種樹女王」教你自製補水器
被稱為「種樹女王」、慈心基金會海岸造林專案總監程禮怡說,植樹節是3月12日,適逢3、4月春季,正是一年中種樹最好的時間。
從2015年開始在全台各地的海岸種植海岸林,程禮怡起先認為海邊的沙地、鹽分難以生長,但到去年為止,他已經種植超過35萬株樹木,且存活率高達九成,今年年底將累積超過50萬株,因此獲得種樹女王的稱號。
日前他年代表台灣到摩納哥參加「全球兆樹運動」,更發下宏願要種10億棵的樹木,目前已經從台灣「種」到蒙古,因為「蒙古的沙塵暴,每年嚴重影響台灣甚至全球的空氣品質。」
雖然一般民眾不會到海岸種樹,程禮怡也分享他的種樹小撇步:「大家如果不能時常澆水,可以拿個一個寶特瓶,裡面放一條棉繩,棉繩另一端則埋到樹苗土壤中,並把裝水容器墊高,如此一來若缺水,水分就會經由棉繩替土壤補水。」
「種樹可以減少空污,除了是愛護自然,也是愛護自己的生活環境,照顧身邊的人。」談起自己的植樹經驗,程禮怡說台灣海岸林的狀況特殊,海平面上升、木麻黃老化、人為開發都讓海岸林面臨威脅,「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慢慢摸索適合的樹種,包含林投、黃槿、草海桐等適合放在海岸最前線。」他的團隊也發明了水寶盆,並且不斷改良才能提高海岸林存活率。
國父紀念館贈苗1500株 民眾早起排隊響應熱烈
植樹節原是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逝世的節日,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斐12日就自豪地說:「我去年植樹節種下的樹,現在也還活著沒有死掉。」
今年逢國父逝世95周年,國父紀念館也與林務局合作發放1550株樹苗,植樹節當天民眾大排長龍,有人從早上7點就來排隊,等了三個小時終於拿到樹苗,直呼相當值得。也有民眾落實減塑目標,自己帶了紙箱來裝樹苗。
梁永斐開玩笑地說,來領樹的大家都比他更懂怎麼種樹,「只要用心栽培,大家的樹都會比我種得更好。」
現場林務局則提供植樹叮嚀小卡,小樹苗需要細心照顧,呼籲民眾領取後儘速栽植。「若沒辦法在領樹當天栽植,建議將小樹苗暫放在通風良好、光照明亮的地方,但需避免陽光直射處,並適當澆水。」桂花、茶花、杜鵑、金門赤楠及含笑,於栽植處須注意通風及排水良好之環境,均適合作為庭園栽植觀賞之用。
我該施肥嗎?甘霖植物診所的種樹注意事項
領到免費樹苗後的第一件事可以做什麼?經營甘霖植物診所多年的楊淳婷[註]建議,「拿到樹苗以後,應該要先認識這棵樹,然後自己上網查詢,它適合什麼環境,是需要乾燥或濕潤、日照長短、土壤適性等。」
例如,雖然桂花、茶花、杜鵑、金門赤楠等樹種種植方式差不多,但楊淳婷認為,只有養成主動查詢樹木知識的習慣,才能因應多變的狀況。他說,樹苗拿回家以後不要過度澆水,「大家經常會覺得多給水植物會長比較快,其實給太多反而會把植物淹死。」他表示,澆水不該只澆表面,要讓根系可以吸收,「頻率要久久澆一次,一次澆久久。」
他也建議民眾,不該過度施肥,若有施肥也應少量少次施肥並謹記不要定期,「這樣根系會習慣等待養分,反而沒辦法提高植物的生命力。」
楊淳婷說,民眾把盆栽放在家裡有日照的地方,可以兩個月換一次地方,或是轉動盆栽的方向,「提供一些外界的變化,讓樹木適應不同的環境,也要不定期的鬆土。」此外,在社區大樓裡,夏季可能會悶熱,要注意植物是否適應,務必注意排水、通風和日照,種植約1~3年要換盆,「如果要修枝也不要一次剪太多,在秋冬修枝會較為適宜,同時也要看植物實際的生長狀況來判斷。」
楊淳婷強調,都市裡面的環境也有頂樓、陽台、路邊之分,「無論是灌溉、日照、修枝、施肥等等,每個問題都是一門學問,沒辦法用三言兩語回答就以偏概全。」她說,樹木實際生長的狀況非常重要,環境變化因素很多,影響也很微妙,「沒有一個可以回答所有問題的標準答案。」
無論是樹木本身或是日照水分,自然環境時時刻刻都在不斷的變化,民眾也應該經常注意植物可能的不同狀況,適時調整栽培方式,若有需要也應洽詢專家的建議。「種樹就像是照顧孩子一樣,不能過度溺愛、保護,適時的放手,不要給植物太多營養,他更會努力長大。」楊淳婷說。
植樹節過後,緊接在後的是3月20日的國際森林日,也是林務局每年植樹月的固定盛事將在「台北希望廣場農民市集」舉辦贈送樹苗活動,今年首度全面提供台灣原生樹種作為贈送給民眾栽植的苗木,
[註] 台灣首位日本樹木醫生楊甘陵,人稱「啄木鳥醫生」,其孫女楊淳婷傳承他的護樹理念,開設「甘霖植物診所」。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