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回收水澆灌阿里山油菊 節省人力又節水
嘉大5月20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嘉大森林系團隊受嘉義林管處委進行阿里山油菊復育,原預計在5月18日搭配「生物多樣性日」與嘉義縣環保局、達和環保公司共同辦理栽種1000棵阿里山油菊活動,但受疫情升溫影響,被迫延後辦理。目前該批阿里山油菊苗木暫交由焚化廠區內達和環保公司先行維護照顧,後續再轉由嘉大進行長期培育。
張坤城表示,目前達和環保公司已經種下約400多棵阿里山油菊,後續嘉大森林系將接手栽種剩下500多棵。當初為節省人力,嘉大團隊建議可以佈設澆灌管線,達和環保公司也主動提出可以拉管回收水澆灌。現在復育計畫區的水源是來自附近溝渠,再經過馬稠後環境教育中心淨化,進入復育計畫區澆灌系統。
嘉義縣環保局表示,鹿草垃圾焚化廠占地約10公頃,閒置土地整地規劃為環保農場,約0.5公頃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場域,特別與嘉大農學院進行產學合作將閒置資產活化,未來5年可無償供擴展做為復育基地。
耐旱且具保健功效 學者盼阿里山油菊成為特色農產
張坤城表示,阿里山油菊最早在1914年由法籍植物學家佛里神父於阿里山地區採集到,1916年再由日籍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博士將其發表為新種。嘉大接受委託復育後發現,原本生長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貧瘠石礫地的阿里山油菊,在平地的生長狀況快速且良好。
張坤城說:「原本是想說發芽之後再帶到奮起湖來做復育。後來發現平地的苗長得很快,甚至已經開花,速度甚至比山上還要快。」他提到,阿里山油菊耐旱且對土壤要求不高,只要注意排水,確保有充足日照,阿里山油菊就能順利生長開花,未來有機會成為嘉義地區特色農產。
張坤城提到,阿里山油菊除了美觀之外,當地民眾還拿來泡茶,有嘉義山區民眾會在秋、冬開花的時候用人工摘採。研究團隊也將阿里山地區的油菊進行成分鑑定,確認成分含有龍腦(冰片),龍腦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及祛翳明目的保健功效,因此鼓勵嘉義地區民眾可以多加栽種、利用。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2021年5月21日報導
撰文/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許祖菱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