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20-07-22

釣友護海洋 海保署號召首批「釣訊情報員」 填寫垂釣回報、貢獻保育資料庫

台灣號稱230萬名釣友,然而一年釣了多少種類、重量多少的魚,長期來缺乏統計。為了在魚類族群及休閒漁業之間達到平衡,海委會海保署廣招釣友,垂釣之際隨手做紀錄,填補長期來的空白,並首度公告垂釣回報資料,225名釣友回報680筆資料,共釣獲104種魚種,尤以銀雞魚、黑棘鯛、太平洋棘鯛數量躍居前三名。

不過回報筆數遠低於實際的面貌,尚不足以代表整體海洋垂釣行為。海保署鼓勵釣友共同參與海洋公民科學家計畫、積極建構垂釣資料庫;這些資訊將成為垂釣資源分配的建議。海保署為了提供民眾合適的垂釣環境,結合港口活動,盤點出77個垂釣點,未來將設置簡易的公共設施與沖洗設備,搭配管理規則與使用者付費原則經營管理。

 

 

海保署印製海報提供釣友垂釣回報,手機掃描QR Code,就可線上回報。圖片來源/海保署。

 

海釣人口推估120萬 首批35位釣訊情報員上路

今年1~4月第一季垂釣回報,依縣市回報資訊前3名為:台中市550筆、新北市39筆、基隆市23筆;依垂釣方式[1]前五名為:堤/岸釣336筆、港區垂釣340筆、岩礁岸釣38筆、岩釣18筆、礫灘釣6筆,台中市與新北市佔堤/岸釣、港區垂釣最大宗。台中市受益於台中港北堤釣魚自主管理與友善垂釣示範計畫,回報筆數明顯高於其他縣市。

 

「垂釣」是深受國人喜愛的休憩活動之一,非以買賣魚獲為目的,而是藉由垂釣達到運動、休閒及和大自然互動的目的,屬於「休閒漁業」的一環。又可依水域分為淡水(溪流、湖泊、池塘、水庫等)及海水(海上及沿岸)垂釣。

 

全台有多少垂釣人口,至今未有正式統計,若參照國際上已開發國家垂釣人口,推估約總人口數的10%,全台約有230萬釣客,其中「海釣」(含岸際釣、磯釣、灘釣及船釣)占了約四成;不過海保署參酌民間團體及研究論文概估,初估海釣人口約有120萬人。

 

相較於廣大的垂釣人口,第一年取得「釣訊情報員」證書的釣友只有35位。其中包括家住台南、30歲出頭已具10年的「釣齡」的賴建霖。他受訪時表示,填寫垂釣回報並不麻煩,又能分享垂釣樂趣,他十分鼓勵釣友一起加入釣訊情報員,透過這些資訊的累積,能貢獻海洋保育資料庫,做為未來海洋保育政策的參考。

 

賴建霖平日是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每逢假日就喜歡往戶外跑。對他而言,假日到海邊垂釣、曬太陽,又不須花太多錢,是最好的休閒活動;累積多年經驗,已是垂釣好手了,能隨著魚種調整;再加上對魚類的興趣,釣到不認識的魚種,就上網找圖鑑比對,慢慢認識各種魚類,累積海洋知識。

 

對於垂釣好手而言,已能隨不同魚種調整釣法。圖為沙梭。圖片來源/賴建霖。

 

「對一般人來說,白海豚可能距離遙遠,賞鯨豚也要上船出遊才看得到,可是海邊垂釣很容易接觸到海洋生物,是認識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一種方法。」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長黃向文受訪指出,「恐怕沒有人比釣客更熟悉何時、何地、會有什麼魚這類的海洋資訊了!」

 

一年垂釣多少量 未知的空白填補中

國外在商業漁業及休閒漁業間,是分頭進行資源利用評估,進而制定相關規範,以及建議資源如何分配;台灣目前除了漁業統計年報顯示漁民作業捕撈的資訊,台灣一年垂釣量到底有多少?這類休閒漁業統計資料仍是空白。若以120萬釣友計算,每人一年釣10公斤,一年下來會不會超過商業撈捕?由於缺乏數據,使得漁民與釣客之間常互相指責竭澤而漁,而管理單位也因缺乏數據難以制定管理規範,更難提及魚類資源的分配。

 

台灣粗估120萬釣友,一年在哪裡、釣了哪些魚、多少量,至今仍是未知的空白。攝影/賴建霖。

 

不少資深釣友反映釣況不如從前,「釣龜」(釣不到魚)早已習以為常;也有不少釣友感慨有些魚似乎再也釣不到了、或是越釣越小的趨勢。賴建霖以自己十年垂釣的觀察,也感受到魚明顯變小了,例如鰹魚;過去一些少見的魚類,牛尾、倒吊、秋姑,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釣到不認識的魚,固然令賴建霖感到驚喜,不過,若為族群少的魚種,或珊瑚礁魚類,他一定放回去。他希望政府能正視這個問題,想辦法恢復海洋生命力,「老一輩釣友仍存留著過去魚很多的印象,當意識到魚源枯竭,只要釣到魚,不分魚種族群現況,就往家裡冰箱塞。」海保署即思考透過魚類族群調查,提供客觀的資訊,在一些魚類族群量足夠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垂釣回報成關鍵。

 

另外,野外垂釣和打獵都是野生動物資源利用的一環,也是生態系服務提供的功能。一般民眾對於上山獵捕山羌,和到海邊釣魚,感受不同。學者出身的黃向文表示,就生態學立場,大部分的魚類屬於卵生,和山上哺乳動物比較起來,繁殖速度、再生能力確實比較快;不過不能因此忽略海洋魚類族群監測。黃向文指出,建立垂釣時空分布的資訊,才有機會建立優先保育物種,以及合適的管理辦法。

 

活化漁港增加垂釣點 垂釣回報增加正循環

除了透過釣訊收集魚類資源現況,能不能提供更友善釣友、海洋環境的垂釣環境呢?目前許多港口都豎起禁止垂釣的公告,然而並不會打消釣友垂釣的動機。「政府對於哪些海域或具備哪些資格的人可垂釣,向來缺乏明確的規定。」賴建霖指出。

 

垂釣現場一警。賴建霖認為與其一味禁止垂釣,不如明確規範,讓釣友釣得合法又安心。攝影/賴建霖。

 

無可否認,釣友間存在極大的差異,有些人重視魚獲價值,有些則重視休閒娛樂,更有些則遵奉環境保護,在這些不同的樣態中,找出一個能維持海洋生態永續的平衡點,轉化成管理規則是重點,在此之前,則需更多的調查資料來支撐。此外,一些已經沒有漁船捕魚、半廢棄的漁港,若能活化漁港,營造成合法的垂釣場域,未嘗不是漁業轉型的機會。目前海保署盤點有77個垂釣點,現已開放58個,明年預計可達100個。

 

黃向文即以新北市政府於草里漁港舉辦親子垂釣活動為例,將類似處境的漁港,營造成安全和諧的環境,增加公廁、洗手台及簡單的淋浴設施,在使用者付費下,不啻為提供民眾接觸大自然的好方法。至於垂釣安全,賴建霖建議,中央氣象局長浪預報是重要參考。長浪或稱湧浪,瘋狗浪就是其中一種,過去曾多次造成致命的災害。賴建霖說,長浪肉眼看不到,也常常無風無浪突然來襲,一旦來襲常來不及躲避,因此必須隨時查詢,才能閃避。

 

黃向文也提醒,垂釣務必注意安全、不要製造垃圾、和漁民造成衝突,對很多釣客,釣魚是一種休閒,適度地利用合適的大小數量,是初步想與釣友討論的,留得海洋在不怕沒魚釣。

 

船釣指以海上載具搭載釣客進行;灘釣以宜蘭、北部與西部沿岸的沙(礫)灘進行為主;本島、外礁、離島、海邊礁石或岩岸垂釣稱為磯釣,重磯釣需水域深的場所,則以花東一帶沿岸與島礁為優選;堤釣以港區或防坡堤為主要場域,因交通可及性高而佔大宗;其他如筏釣、籠釣等,於河口或西部因泥沙淤積、較淺等地形因素所衍生的釣法,於蚵棚養殖區最常見。

 

圖片來源/海保署。

 

圖片來源/海保署。

 

圖片來源/海保署。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