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多丘來自馬諾博(Manobo)部落,族人稱他「巴拉蘇達頭目」(Datu Palagsulat,「Datu」為頭目之意)。「馬諾博」的意思是「河的民族」,他們住在菲律賓南阿古桑省(Agusan del Sur)以及民答那峨島南部的其他區域。早在幾世紀前,他們的族群存續就因外國人及移民的到來而受到威脅,但卻一直將自己的文化保存得很好——而這文化深植於大自然當中。
山裡工作機會不多,大部分的族人都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主要依賴農業、勞力、狩獵為生。儘管如此,他們擁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寶藏,那就是祖先流傳下來、極為可觀的民俗草藥知識;他們相信這些草藥能讓所有惡疾退散。
如今,有人為了記錄並保存這份草藥背後的科學原理,而展開了一項研究。
「我們部落從遠古時代就懂得利用這些草藥了;隨便舉幾個例子,不管你是發燒、腹瀉、咳嗽還是皮膚病都有藥可治。」巴拉蘇達頭目在透過電話受訪時,這樣告訴記者。達帕爾(Mark Lloyd Dapar)是聖多默大學自然及應用科學中心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Natural and Applied Sciences)的生物學家,他表示居住在阿古桑的馬諾博人是透過長輩口述的方式,將草藥的知識代代傳承至今。
「今日我們仍應積極保育這些民俗植物、記錄他們的藥用價值;一方面是為了延續他們的傳統文化命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要讓這些植物的寶貴基因能夠存留下來。」達帕爾在電郵中告訴記者。
學者發現馬諾博族90種民俗植物 許多是瀕危、近危特有種
達帕爾以及其他3位研究者——聖多默大學 (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的阿列詹佐(Grecebio Jonathan Alejandro)、德國拜羅伊特大學植物系統分類學系 (Bayreuth University)的米甫(Ulrich Meve)和李舒曼(Sigrid Liede-Schumann)——進行了一項研究,目的是調查並研究阿古桑的馬諾博部落所使用的草藥,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成論文,題目為《菲律賓巴育干市馬諾博族藥用植物的民族草藥知識調查與保存》(Ethnomedicinal appraisal and conservation status of medicinal plants among the Manobo tribe of Bayugan City, Philippines),並於 2020 年 8 月刊登在印尼《生物多樣性期刊》(Biodiversitas Journal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研究者訪談了南阿古桑省最大的城市巴育干市(Bayugan)5個高地村莊,近100名居民,他們居住的地方都離醫院所在的市區很遠,公家醫療資源遙不可及。研究者記錄了90種在南阿古桑的馬諾博族人傳統中具有重要醫療價值的植物,它們分屬 82 屬、41科。就保育等級來說,這些植物屬於「瀕危」(Endangered, EN)及「近危」(Near Threatened, NT)這兩個等級,當中許多都是馬諾博族這個支系所分布的5個高地地區的特有種。
這些植物當中,以木本佔多數(35%),其次是草本(33%)、灌木(20%)最後是爬藤類(12%)。阿古桑的馬諾博族人所使用的草藥可治療的疾患從哮喘、咳嗽、骨折或脫臼、各種疼痛、囊腫、中毒、皮膚病、感染、結核病、蟲蛇咬傷、腫瘤、潰瘍、外傷都有。
研究指出,族人最常提到的是3種植物:胡椒屬的「笛手藤」(Piper,又名Lunas-bagon Tapol,學名:Piper decumanum)、「婆羅洲鱔藤」(又名Lunas-taguli,學名:Anodendron borneense),以及「細小小芸木」(又名Limeberry、Lunas-kahoy,學名:Micromelum minutum)。
此外,像是「黃古山龍」(Yellow Fruit Moonseed、Albutra,學名:Arcangelisia flava)以及「菲島桂樟」(又名Kaningag,學名:Cinnamomum mercadoi) 也是族人常用的草藥,因可治療蟲蛇咬傷、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性功能障礙或不育)、癌症、潰瘍及腹瀉而備受珍視。
傳統領域蘊藏豐富草藥資源 政府應以永續方法管理
研究者寫道:「研究呈現了阿古桑馬諾博族人淵博的草藥知識,這樣的知識不僅有助於促進當地居民的健康,也指引了環境保育及管理方向。」
論文中提到的植物當中,有22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红色名錄中被列為是「無危」(Least Concern, LC)、3種是「易危」(Vulnerable, VU),2種則是「資料不足」(Data Deficient, DD)。
然而,根據菲律賓自己國內的受脅物種清單,論文中有 3 種植物被列為「受脅」等級,分別是菲島桂樟、菲律賓楠(學名:Machilus philippinensis)以及蓮座蕨(學名:Angiopteris evecta),而「紅花菖蒲」(學名:Calamus megaphyllus)則被列為「近危」(Near Threatened, NT)。
研究也指出,阿古桑馬諾博人的祖先傳統領域蘊藏著極豐富的草藥資源,應詳加記錄、保護。「當地政府和居民都應該要積極保護這裡的生物多樣性、積極參與相關計畫的討論與研議,以永續的方法管理、保存這樣的藥用植物資產,畢竟這是人類共同文化資產的一部份。本項研究及其他民族醫學的相關研究期能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投入民俗草藥的研究,對它們進行藥理學及臨床上的試驗,以進一步檢驗其功效」,作者做了結論。
馬諾博族常用植物笛手藤 性質類似抗生素「氯黴素」
達帕爾表示,經過實驗檢測,他發現這些植物當中,有些具備和市面上藥品類似的植化及生醫特性;「笛手藤」是其中之一,它和「氯黴素」(Chloramphenicol)這種抗生素具有類似的性質。
「氯黴素」一般用於治療細菌感染造成的像是結膜炎、腦膜炎、霍亂、傷寒等病症。他強調要先進行田野調查,和部落族人訪談,研究當地的民俗草藥,作為進一步實驗室檢測及藥效研究的基礎,並表示他其實也想把這些藥方推薦給非部落的人,包括那些有醫院可去的人,因為它們真的有效;事實上,有些當地的醫生或是醫療人員下鄉,也會建議病人嘗試馬諾博的草藥。
例如,達帕爾寫道,有位醫生曾收治一位被眼鏡王蛇咬傷的病人,他是馬諾博族人,在被咬傷後超過半小時才被送到醫院。醫生覺得不可思議——他居然還活著!「被眼鏡王蛇咬傷後,15分鐘內大概就會斃命。馬諾博族會拿笛手藤來醫治被蛇咬傷的人,他們會先將這種藤蔓植物用椰子油浸泡,然後敷於傷處。」達帕爾解釋。
研究草藥前 學者們得先透過巫醫獻祭 徵得神明許可
不過,研究者為了研究這些草藥,可是大費周章,因為他們得要遵行部落的傳統,先進行名為「mamaid」的儀式,透過當地稱為「babaylan」的巫醫以豬獻祭,徵得部落信奉的神明「magbabaya」的許可,才可以進入山區。
團隊入山那天,巫醫先向豬射出1箭:如果豬當下斃命,他們就無法進入森林;如果是到第2箭才死亡,代表巫醫已被「附身」,神明允許通行。還好團隊運氣不錯,豬是第2箭才死去。
同樣來自阿古桑省的達帕爾表示,自己因為研究並推動部落草藥的保存,學到了很多關於草藥治病的知識;有些比較有生意頭腦的部落族人甚至會自己調劑出售。
馬諾博族也治療部落外貧窮民眾 「這些草藥不是我們的專屬財產」
部落領袖巴拉蘇達頭目表示,他們有些長者還是會排斥市面上的藥品,寧願相信自己的草藥,儘管偏鄉的藥品由政府免費提供,「我自己也是比較習慣我們的草藥,不太習慣外面的藥」。他補充,在部落,巫醫仍扮演重要角色,山裡的人生病時第一個就是找他,而他也是整個部落中對草藥最瞭若指掌的人。另一方面,儘管透過代代口耳相傳,許多人家其實知道該用什麼藥治病,卻也仍會求助於巫醫,因為他同時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
就連住在平地的那些非部落的人,特別是比較貧窮的,也知道這些草藥的效用,會來請巫醫為他們擔任中介者,醫治其疾病。「部落歡迎大家來找我們幫忙治病,我們都一視同仁;這些草藥不是我們的專屬財產。」
為了讓草藥的知識能夠繼續在當今的世界留存,巴拉蘇達頭目正將這樣的知識傳承給阿古桑馬諾博部落的年輕人,好讓他們即使在醫學發展一日千里的今日,仍有福氣得益於老祖先留下來的醫療智慧——以自然為師。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鍾友珊 翻譯;林大利 審校;稿源:Mongabay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