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地區近日傳出有綠能開發業者向農田地主們遊說簽約,作為未來設置綠能設施的場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呼籲地方政府能夠正視農田濕地對生態的重要性,於農村地區推廣綠能設施時,以屋頂型為主,避免以地面型光電設施占用農業用地,請勿讓良田失去孕育農作物及涵養生物的功能。
近日園區工作人員由農友口中得知,位於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以東、南64路、八田路段及南廍里上的農地都有綠能開發業者向他們提出租賃合約,希望能租用該地區的農地做為綠能設施的設置場域,這些區域都有一定數量的水雉族群。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以復育水雉為主要任務。圖片來源/李文珍
以位於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以東、南64路為例,該地點在每年的水雉族群調查中屬於水雉重要的棲息地,在2018年的調查中,夏季7月調查水雉成鳥數有127隻,冬季12月初的調查則有393隻於此度冬,同時此地段也是農委會林務局從2010年生態補償至今之重要且最多水雉數量的棲息地,同時也是重要的菱角產區。除了水雉之外,該地區也是其他水鳥重要的棲息地,鷸科、鴴科、雁鴨科、秧雞科等等,根據2017年至2018年的新年數鳥調查,大約有25-27種的鳥類會出現在該地區,目前該地區是一片完整的水田,而這樣完整的濕地扮演著重要的鳥類棲息地的角色。
實際上,官田許多區域都有農友接收到綠能業者的租賃邀約,在這些區域中的農田並非「不利農業經營農業用地」,反而是適合耕作的優良農地,因此,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一方面對於綠能業者選址的標準提出疑問,另一方面,綠能業者提出一分地年租金4萬元的價格與農民簽訂租賃合約,以遠高於農地租金行情價的方式是否附帶其他條款,而有損害農民權益之虞。
官田區為台灣菱角產業重鎮,採用稻菱輪作的方式耕作,在濕地分類上屬於農田濕地生態系,是水雉、彩鷸這兩種台灣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喜愛的棲地環境,因此,廣大的優良農田除了提供稻米、菱角產物之外,昆蟲、蛙類、水鳥等田間生物也棲息於此。
水雉夏季具有領域性,在適合的棲息地占領場域繁殖,進入冬季時則會群聚在一起度冬,也因此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得利於週遭環繞的許多菱角田提供給水雉作為棲息地,讓夏季於園區內孵育出來的水雉成鳥除了在園區之外,也能在園區外有度冬的場域。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以復育水雉為主要任務,每年孵育的水雉數量約百隻左右,根據去年的調查統計,台南地區水雉參與繁殖成鳥族群數為910隻,相較於2017年成長了6%,其中官田區占了78%,為水雉族群量最多之區域,下營次之,占10%,有八成以上的水雉成鳥是在菱角田被記錄到,而所記錄的蛋數及雛鳥數,於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棲地調查到的數量之外,水雉蛋皆出現在菱角田,雛鳥也有89%出現在菱角田,顯示水雉在園區外所利用及繁殖的棲地類型,仍以菱角田為主。
作為保育團體,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樂見於綠能的推動,但基於以下三個層面,我們呼籲業者在官田地區選址需要更為謹慎。
第一個層面是生態保育,農田濕地這類的棲地環境是珍貴稀有的二級保育類水鳥水雉和彩鷸喜愛的環境,農田能提供水雉和彩鷸所需的食物來源以及繁殖、築巢所需要的巢材,若是這類環境減少,水雉與彩鷸乃至於其他水鳥將會面臨棲地不足的困境。
第二個層面是農業生產,官田地區以水稻和菱角輪作的方式聞名全台,菱角為官田地區主要的產業,目前仍然有許多人以種植菱角為生。菱角生長喜愛高溫多濕的環境,若將來設置了地面型的光電板,是否會影響到菱角的種植?合約中所訂定的簽約年限約15到20年,對於菱角產業的未來發展將會造成長遠的影響。
第三個層面是文化地景的改變,雖然官田地區的菱角田並未被登錄為文化景觀,但每年5月到12月之間,大片菱角田和菱農採收菱角的畫面形成特殊地景,在台灣具有獨特性,倘若將綠電種植於農田上,這樣的景象將大幅改變,不復存在,甚為可惜。
目前農地都是種稻,空水域打算種菱,也成為水雉和濕地鳥類的棲息地。圖片來源/李文珍
無論是從里山保育或是地方創生的概念出發,都需要具有特色的地景、富饒的產物以及具有厚度的地方文化作為基礎,身為在地的保育團體,我們看到了水雉復育背後所代表水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菱角在農業文化景觀中的獨特性,而綠電計畫的選擇會讓農村地區的地景、產業產生改變,因此提出這項意見,希望市府能夠審慎評估綠能設施在官田地區設置區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