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20-11-16

「行政契約」共管狩獵將入法 獵人自律、科學監測保生態永續

「越多的權力、更大的責任!」鄒族特富野社頭目如此看待原民狩獵自主管理的發展。2020年11月2日至4日第三屆「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獵人大會」於阿里山舉辦,其中〈原住民族狩獵辦法〉修正草案搶先亮相,供在場原民獵人團體討論。

此辦法完成後,未來將朝向各地獵人團體與政府簽訂「行政契約」的模式共管狩獵行為,逐步取代現行以主管機關許可的作法,企圖以科學監測與集體自律來重建原民狩獵秩序,並維護生態永續。

 

且在林務局的規劃中,尚有發展林下產業、生態旅遊與共同管理保護區等,後續也將朝向「行政契約」方式長期合作。以有彈性的定期契約,走出過去法令由上而下、且無法處理各地多元的原民生活樣態的缺失,此舉將是政府返還原住民山林權利的重大突破。

 

原住民族狩獵辦法將完備 以行政契約邁向自主管理

 

〈原住民族狩獵辦法〉由台北大學法律學院助理教授張惠東負責起草,經多年研究與試辦後,草案目前已進入林務局與原民會內部最後討論,並即將完成法制程序,預定於明年向各地原民部落與獵人團體進行說明。

 

現行法律中,原民合法狩獵有三類型態,包括傳統文化狩獵、祭儀狩獵及自用狩獵。但過去前兩項在原基法與野保法都已有規範,但自用狩獵卻僅在原基法有、野保法並無,因此2017年先由農委會與原民會會銜發佈解釋函,對自用狩獵提出定義,農委會並開始訂定此辦法,補完法制程序。

 

該辦法將狩獵管理分為三階段,「祭儀及傳統文化狩獵」、「暫定自主管理狩獵」與「自主管理狩獵」。

 

在完成自主管理行政契約簽訂前,部落、原民團體、與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為「暫定自主管理狩獵」,而無加入自主管理組織的原民獵人,則繼續使用現行法令。

 

有意進行自主管理者,必須成立狩獵自主管理組織、制定自治自律公約、規範獵人資格、製發狩獵證件(如獵人證)。持有獵人證的獵人必須向組織回報其狩獵結果,自主管理組織則必須定期向回報集體的狩獵成果。

 

獵人精準觀察不輸生態學者 裴家騏:可雙重確保永續

 

自主管理組織所回報的狩獵成果數據,如動物的種類與數量等,將作為後續主管機關裁量申請數量的依據,也因此,生態學者更進一步希望各地自主管理組織可以與學術機構合作,狩獵同時協助管理維護自動監測的設備,雙重確保生態資源的狀況。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建議,學術監測與原民獵人回報兩套並行,讓狩獵自主管理在「目標、規劃、執行、監測、評估」之間持續滾動性修正,以確保生態永續。

 

裴家騏強調,其實這並非只是學術的理論,回顧過去原民對獵場的管理,其實就已是這樣的概念。獵人回報狩獵成果,可以建構出各地的空間生態學;再者,非獵物的回報也同樣對環境管理有所幫助,例如目前水鹿數量過剩,其對山林植物破壞的狀況,獵人的第一線觀察能讓管理機關更瞭解實情。

 

目前例如阿里山鄒族與屏科大教授翁國精合作維護自動照相設備、花蓮太魯閣銅門部落獵人與裴家騏合作統計飛鼠族群等計畫等。裴家騏表示,在部分物種上,獵人做的量表與學術觀察紀錄兩者已是高度相關,他認為兩者的資料可以互通,但目前山羊、山羌、野豬的統計兩者落差較大,也許是雙方的邏輯不同所致,仍須找到方法整合。

 

ㄉ010年3月13日台東林管處在太麻里溪查獲盜獵案,起出土製獵槍7支、山羌10隻、大赤鼯鼠1隻。圖片來源/台東林管處新聞照片。

 

他認為獵人長期在山上所得觀察可能其實比學術調查更為細緻,未來獵人的數據可能足以取代科學觀察。

 

慎重以待 11獵人團體試辦經驗談 「慢慢走比較快」

 

自2017年林務局展開示範計畫,目前已有11個獵人團體試辦中,目前以「嘉義鄒族獵人協會」進度最為領先,已與林務局嘉義林管處合力完成行政契約內容,幾是法案正式上路後即可簽訂,「屏東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亦開始草擬契約。

不過,與會獵人皆認為行政契約的簽訂不需要搶快,經過團體內細緻磨合出共識才最為重要,必須紮實打底出屬於自己的經驗。因為狩獵自主管理是其他自主管理的開頭,他們相當慎重看待。

「慢慢走比較快。」嘉義鄒族獵人協會理事長高德生表示,他們在2018年成立獵人協會前,已經舉辦9年「獵人尾牙」聯絡當地獵人的感情先試著組織起來,初期其實只想要組成特富野部落的獵人協會,但在討論中,另一大社達邦也開始有意願加入,目前阿里山鄒族8部落一起組成協會,已有335位會員。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成立之初,創始會員即有160人。圖片提供/林務局

 

協會不但負責發放獵人證、統計狩獵成果,更舉辦培力課程,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不只是傳承狩獵更是傳承傳統規範「EINU」。他們也正在討論要將獵人證分級、並有意據監測資料將生態敏感區劃為禁獵區,以公約互相約束。

 

狩獵自主管理第一步 未來還有生態旅遊、林下經濟

 

對於鄒族獵人協會可望第一個完成行政契約簽訂,高德生表示,相較於其他團體,鄒族人口集中在阿里山無與其他族群混雜、且目前設定的獵場範圍也僅限於阿里山,先不涉及過去與布農族等其他族群重疊的地區,是他們相較其他團體較簡單的條件。

 

對鄒族而言,事情要有開頭才能越談越好,因此他們願意積極與林管處配合。但每個地區的狀況各自不同,只能互相交流激盪靈感來找出自己的路,並無法將別人的經驗整個複製移植。

 

協助屏東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草擬行政契約的屏科大森林系助理教授吳幸如表示,雖然來義最早成立傳統狩獵文化協會,但由於來義鄉範圍廣大,當中各部落的傳統文化有些許落差,要協調出公約並不容易,但他認為這段過程不能心急必須紮實進行,且他們著眼的不只是狩獵自主管理,後面更龐大的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等產業發展,更是他們已經在全盤規劃與準備走向自主管理的。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撰文/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賴品瑀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