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19-09-26

濕地中該有什麼聲音?走入永安、茄萣濕地 聆聽高雄聲景

當你走入廣達上百公頃的濕地、候鳥的家,你期望會聽到什麼樣的聲景?

2019台灣聆聽日活動,高雄場來到北高雄永安和茄萣濕地,由高雄市野鳥學會、台灣聲景協會帶領民眾走入這片南台灣最大的候鳥度冬棲地,也是全球第四大黑面琵鷺過冬棲息地。活動透過在地講師導覽解說永安和茄萣濕地的歷史、近年引發的環境議題,邀請參與民眾一起聆聽身處濕地中的聲音和感受,更特別利用水下麥克風,聽一聽濕地的水下聲景。

下雨的永安濕地,沉靜中傳來鳥聲和周邊汽車人為噪音。圖片來源/李育琴

曬鹽場轉化成為濕地 永安濕地富含人文氣息

「所謂的聲景,是指我們所處在的環境中聽到的所有聲音。」步入永安濕地,台灣聲景協會成員李佳耘請大家一起張開耳朵,聽聽周遭的聲音,並記錄下來。

前一日西南氣流帶來的降雨尚未停歇,永安濕地在雨聲掩蓋下,猶可聽見不少聲音。冬候鳥已經離境,因大雨而積水高漲的水池裡,可見零星小鷿鷈和白鷺的蹤影,水域邊的紅樹林和濱海植物,極具特色。

雨聲中,間歇傳來灰頭鷦鶯和翠鳥的鳥叫聲,和蟲鳴,參與者認真感受濕地中自然聲音,周邊則不時傳來車輛川流的引擎聲。

永安濕地過去是民營曬鹽場,台電在1985年收購131公頃鹽田,欲作為煤灰貯存場,但後來未使用,鹽田閒置了20餘年後,反而創造豐富的濕地生態,成為冬候鳥棲息地,經調查有超過168種鳥類來此度冬。

永安濕地過去是鹽場,當地自然人文風貌豐富。圖片來源/李育琴

2011年台電提供土地,由高雄市政府規劃成為濕地公園,結合濕地生態與鹽田文化的特色,串聯起高雄市濕地生態廊道,成為北高雄的國家重要濕地之一。

不過由於濕地以鐵網圍籬和紅樹林封閉,只提供團體預約申請進入,因此平時並未有太多遊客來此賞鳥,享受濕地生態。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認為,管理者的態度不傾向讓民眾多加利用,因此採用緊縮的濕地管理方式。

近年台電規劃在濕地上興建新的燃氣發電機組,因此放水填土,使濕地面積大為縮減;最後僅留下南側40公頃的濕地,民間保育團體認為此舉將對生態造成嚴重影響。

永安濕地因電廠開發面積縮減,電廠營運的聲音是否影響生物行為?圖片來源/李育琴

茄萣濕地生態 受道路切割、棲地破碎化影響

下午,活動前往茄萣濕地公園,在賞鳥亭內參與者一起聆聽廣達170公頃濕地。他們各自尋找喜歡的角落,傾聽濕地的聲音,並透過畫筆留下對此地聲景的印象。

茄萣濕地位於興達港北側,過去也是鹽田,當鹽業荒廢後,每年夏季降雨及濕地豐盛草澤,讓這裡成為冬候鳥最喜愛的度冬棲地,近年最高紀錄有1萬5000隻野鳥來此過冬,其中有數百隻黑面琵鷺冬季以此為家,吸引許多賞鳥愛好者聚集。

廣大的茄萣濕地每年冬季是上萬候鳥的家。圖片來源/李育琴

然而棲地不斷面臨道路開發的威脅,原本完整的濕地,開發了1-1號道路把南北切開,近年高雄市府又規劃興建1-4道路,使得棲地再次切割。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總幹事鄭和泰說,棲地破碎化,近兩年冬候鳥的數量減少許多。由於食物來源變少,野鳥不再選擇這裡停留是主要的原因。

茄萣濕地面臨道路開發棲地破碎化的影響。圖片來源/李育琴

聆聽濕地的感受 人為噪音過度干擾

「前方的濕地有鳥聲,啾啾啾,有短促的,也有較長的;還有風吹過草的咻咻聲,有各種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情愉悅。」透過畫面的線條和色彩,參加者描述在濕地中聽到的聲音和感覺。

不過,在六線道馬路旁的賞鳥亭裡,也不斷有汽機車呼嘯而過的聲響傳來,還有遊客的交談聲、流浪犬聚集的狗鳴等。「喜歡的鳥叫聲是淺色的,但討厭的汽車噪音是深黑色的。」小朋友如此描述對現場聲音的感受。

當民眾走入濕地、荒野,原先預期聽到能療癒身心的自然音,鳥聲、風聲、蟲鳴、蛙鳴,但是往往汽車轟轟地從一旁道路經過,以及遊客人聲踏雜的聲響,更輕易地覆蓋大自然應有的聲音。

聆聽濕地水下的聲音

這場聆聽高雄的活動,還特別有聆聽水下的聲音。錄音師薛永志把水下麥克風投入濕地中,透過收音和播放器放大萬倍,傳來濕地水面下的聲音。

在永安濕地,主要聽到雨聲滴落水面的聲音,不同的水域形成的雨滴聲也不同,仔細聆聽,還有尖銳短促的咚咚聲;在茄萣濕地,更多複雜而重複頻率的聲響從水底傳出,也有類似嚼食的聲音、車輛行經橋面的低沉聲響等。薛永志說,水面下的聲音從四面八方而來,由於水下聲音的研究仍相當不足,聽到聲響只能用猜測的,可能是魚在吃東西,或蝦類、昆蟲等發出的摩擦聲。不過,根據研究,有的魚類如石首魚科會彼此交談、有蝦類捕食獵物時會彈出超音波,這些都是已發現的水下生物豐富的聲音。

透過水下麥克風,聆聽濕地水下的聲音 圖片來源/李育琴

評估聲音對生態的影響 哪些聲音應該受到保護

自然的聲音可以療癒身心,然而隨著人類開發行為一步步進逼大自然,這些聲音卻退得更遠。李佳耘表示,經過在永安和茄萣濕地聆聽的體驗,我們應想想,在大自然中應該保留的聲音有哪些?哪些又是不屬於自然的噪音?

「我們在國家公園裡保護了一草一木,但是大自然的聲音是否受到保護?」他指出,有太多不屬於自然的聲音,與當地的景觀不相符,這些噪音是否對當地生態造成影響,透過聲景的蒐集,可作為評估相關開發或設施規劃的依據。

透過聆聽濕地的聲音,思考濕地管理與建設的規劃是否適當 圖片來源/李育琴

以茄萣濕地為例,道路的開發使汽機車在濕地中不斷經過,造成的噪音讓賞鳥者無法靜心享受自然,對於鳥類棲地破碎化也清楚可見;有些動物透過聲音來感知環境、調整行為,永安濕地的電廠興建計畫,是否影響當地生物的行為?聲音對生態的影響不可忽視。

林昆海表示,透過聆聽濕地的經驗發現,濕地的經營管理確實影響濕地的聲景,例如賞鳥亭與道路的區隔、遊客行為的教育、濕地生態解說等等,都值得進一步思考如何能有更完善的濕地管理與規劃。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EIA-CI-LOGO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