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新調查法 掌握墾丁珊瑚族群白化比例
環資自2009年組織民間潛水志工進行「珊瑚礁體檢」(Reef Check),記錄台灣周邊海域珊瑚礁生態系的健康狀況。環資表示,今年4月「珊瑚礁體檢」團隊於墾丁進行調查時,並未發現大規模白化現象。但7月之後全台各地陸續傳出白化災情,為提供科學化數據說明墾丁珊瑚白化情形,於9月和在地潛店合作,分別在業者認養的兩個樣點,墾丁合界、後壁湖花園的水下5米與10米深度進行調查。
環資例行的「珊瑚礁體檢」是在每個調查點的5米及10米深處,各拉一條長100米的穿越線,此次為了計算白化面積,加入新的方法來調查。調查人員沿著穿越線的一側,再拉出1公尺寬的樣區,計算樣區中白化及未白化的珊瑚群體(colony)數量,來瞭解實際珊瑚族群白化比例。
墾丁合界白化情形嚴峻 後壁湖較輕微但人為干擾嚴重
調查結果發現,在墾丁合界無論水深5米或10米,都有超過一半的珊瑚已經白化(皆為55%);後壁湖花園的5米深處,珊瑚白化約達58%,10米深處為15%,比例相對少了許多。環資專案執行陳思宇指出,一般來說,水淺處通常水溫較高,白化現象較嚴重。
但合界珊瑚在不同深度的白化程度卻一致,研判可能是因為此處無冷水團經過,水溫一直保持在高溫狀態,調查當天水溫高達30度。而後壁湖因不時有冷水團經過,10米處的珊瑚白化情形相對較輕微。
除了白化威脅,墾丁為海上遊憩熱門景點,人為干擾也對珊瑚健康帶來威脅。合界在夏季時易受季風影響,並非墾丁首選的潛點,遊憩壓力較小。後壁湖則是水域遊憩活動的熱門景點,夏天時因遊客人數眾多而使珊瑚承受著極大的干擾。
環資專案執行曾椲涵表示,珊瑚白化並不表示就珊瑚被判了死刑,只要環境回復,珊瑚仍有可能再恢復健康。今年海溫居高不下是氣候變遷的具體影響之一,為了提供珊瑚更良好的棲地環境以回復健康,曾椲涵呼籲政府儘速落實與制訂各項減碳政策。
另外,民眾從日常生活中節能減碳、關心海岸環境的開發,以及選擇友善海洋的旅遊方式,例如使用物理性防曬、不踩踏觸摸珊瑚、選擇食用永續海鮮,都可以為珊瑚礁生態帶來幫助,期盼民眾一起用行動關注、愛護海洋。
民間發起水下監測行動 環團邀請在地認養調查點
十年來,台灣海域珊瑚礁的調查數據得以持續累積,在地潛水人扮演了關鍵角色。本次調查發起人之一、陽光潛水教練鄭毓毅,就是環資長期合作的在地潛水店家。
鄭毓毅經過珊瑚礁體檢的培訓後,自主號召潛水員定期做樣區監測,再回傳數據給環資。鄭毓毅表示,今年上半年就發現水溫偏高,8月初在核三廠出水口觀察到珊瑚開始白化,8月下旬白化情形已經非常顯著,且白化範圍的擴大速度驚人,尤以枝狀、葉片型珊瑚的白化情況最為嚴重。
因此,鄭毓毅在9月提出與環資合作調查,希望了解當地實際狀況。他觀察,時序進入10月,海溫稍降,相較前兩個月,目前墾丁的白化狀況已較趨緩。今年11月、明年4月將再進行珊瑚礁體檢調查,期待可以和本次結果作比對,確認墾丁珊瑚在歷經這一波白化事件後的死亡與復原狀況。
曾椲涵表示,環資除了每年帶領潛水志工全台跑透透,也推動在地潛店或單位認養珊瑚礁體檢樣區,希望發揮在地關懷、在地監督的力量,就近關注珊瑚礁動態,當環境發生變化才能作出及時的應變措施。
她指出,這次調查就是由在地潛店觀察到水下的環境變化,再與環團合作完成,全由民間自主發起、執行。參與此次調查的陽光潛水、CTDiver都是認養墾丁珊瑚礁體檢樣區的在地潛水業者,目前全台已有5個地點,共10個組織及潛店參與認養珊瑚礁體檢調查計畫,環資仍在持續招募各地的愛海人士認養在地潛點。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整理/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許祖菱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