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廣泛分布於東南亞與南亞等地區,棲息在低海拔的湖泊、沼澤、池塘等濕地,並偏好有浮水性植物的環境。在台灣主要為稀有留鳥,由於近數十年來棲地減少及劣化的影響,在台灣曾經一度少到快要絕跡,故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為了復育水雉的族群,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台南市野鳥學會與其它保育團體等長年在台南官田推廣棲地保育和友善農業,近年來讓水雉族群有了明顯的成長,顯見棲地復育的重要性,也讓水雉成為當地良好的環境指標。
宜蘭過去少有水雉繁殖的紀錄,本次育雛案例實屬難得可貴的觀察,象徵在地維持良好的棲地,能供水雉安身立命,是一個好的開端。然而,鳥類在自然界求生存,須面對各種環境的挑戰,遭遇天敵的侵擾是在所難免的歷程。此外,池中的鱉亦是當地的原生物種,與水雉皆為當今環境中相對稀少的野生動物,將其移除已是對自然的干預和破壞。喜好自然應對多元的生物予以尊重與關注,因為每個物種都扮演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不應因偏好而有所差別對待。
水雉繁殖。圖片來源/郭東輝、中華鳥會
中華鳥會呼籲,愛護野鳥應先從關心棲地環境,與周邊的生物多樣性開始,對待自然應以謙遜尊敬的心態來面對。生態的永續來自於環境的永續,只要保護好環境,自然萬物便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