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11月29日預告2019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大砍離岸風電收購費率達12.71%。由於台灣的供應鏈還在建置中,初期成本貴,離岸風電開發商不滿因肩負產業鏈本土化任務,必須在台採購組件而增加的成本被低估,紛紛表示願攤開真實成本數據和政府再作溝通,盼經濟部提高費率。
公投案影響政策? 能源局:離岸風電政策不變
這次躉購費率大幅調降,除了離岸風電商發表聯合聲明,指費率草案由每度5.
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躉購費率審定會委員蔡岳勳說明,長達20幾年的投資,報酬率很重要,但政策穩定更重要。政策要趕快定調,讓大家恢復信心。
他也分析,公投顯示民眾對能源轉型的不信任,起因對政策的不了解與過多的錯誤流言,例如「八國聯軍」(指投資離岸風機的外商)是詐騙集團、風機不會轉等,政府與廠商都應出面導正。
能源局局長林全能11月30日出席「離岸風電在地化之機遇與挑戰」公聽會時再三強調,綠能是全球發展趨勢,台灣不會缺席。離岸風力發展方向不會改變。
離岸風電示意圖。圖片來源/離岸風電商聯合聲明
從零到有 在台採購成本高 能源局盼廠商提佐證數據
國內離岸風電發展分三階段,透過遴選機制,經濟部要求風電開發商須配合在台採購,以帶動國內製造與運維相關產業鏈,政府才會以較優惠的躉購費率保證收購綠電20年。不過,11月29日預告的費率卻遠低於廠商期望。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預告費率記者會中解釋,費率除了參考國際案例成本,國內外開發經驗差距、未來產業發展後的成本降幅,及投資台灣必須額外付出的成本(如併網、漁業補償等)都已納入考量。
不過,廠商仍質疑這費率過低。丹麥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計畫總監許乃文指出,扶植本土產業需要大量的期初投資成本,包括塔架、水下基礎、電纜、零組件等至少375億。這成本由3GW的風場均攤,平均建置1MW就要負擔1200萬元,不能只靠開發商承擔。
歐洲發展離岸風電較久,相關產業較為完備,成本較低。圖表來源/沃旭能源簡報
因應離岸風電在台發展,世紀鋼鐵結構公司預計未來人力需求。圖表來源/世紀鋼構簡報
她表示,CIP以國際經驗帶動台灣產業,至今已簽署 60項本土合約,累計200億元。廠商做好做滿,希望政府以穩定的躉購費率支持。
達德能源(wpd)董事長王雲怡也表示,開發商今年起開始簽定採購合約。合約價格很高,供應商絕非以未來交貨時的價格報價。她說明,合約精細數據無法公布,但願提合約參考數據以供參考。
除了硬體成本,王雲怡說,廠商都沒有在台建置風場的經驗,施工、地質、氣候條件不同導致工程的延誤等,這都是廠商要額外學習與付出的成本。
預告費率納入在地化卻比去年估算費率更低,林全能受訪時解釋主要差異在去年是以裝置容量4MW的風機估算,新費率則以8MW風機為準。他也強調,目前的費率僅是通盤式估算,希望廠商在預告期間與聽證會上提出具體成本佐證資料,審定小組會再檢討。
躉購費率預告後,林全能在「離岸風電在地化之機遇與挑戰」中面對離岸風電廠商。圖片來源/陳文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