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19-11-28

撿垃圾更要「減」垃圾 RE-THINK的海廢圖鑑

雖然每年全台有數百場的淨灘活動,幾乎是每週都在清,但垃圾卻怎麼也清不完。根據環保署最新統計,台灣每人每日的垃圾量為1.132公斤,為近20年來最高,等於每人每年創造超過400公斤的垃圾。也就是說,源頭不減量的話淨灘的效果相當有限。

RE-THINK團隊的創辦人黃之揚說:「就好像今天家裡有一個水龍頭壞掉在漏水,你不會只是一擦地板,而是應該要把水龍頭修好。」團隊從問卷調查發現有七成民眾曾參與淨灘,卻幾乎所有民眾每日都會產生塑膠垃圾,因此RE-THINK和花旗(台灣)銀行與RC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打造全台第一個海廢圖鑑,把海洋廢物變成「怪物」,不僅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也設計環教課程走訪校園,「明年我們將進一步推出『回收大百科』,讓嚴肅的環保議題變成有趣的遊戲,大家可以共同參與」。

 

(左起)花旗銀行政府事務暨公共事務中心發言人潘玲嬌、RC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王俊凱、RE-THINK創辦人黃之揚、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處長蔡玲儀。圖片來源/孫文臨

 

 全台首創海廢圖鑑寓教於樂邀民眾一起來抓寶打怪

 

海廢圖鑑在2018年正式上線,目前已經蒐羅北、中、南、東及外島等來自全國各地,101種不同的海洋垃圾,並仿造寶可夢圖鑑為每個垃圾「怪物」,寫下有趣的圖書,還有設定它的「血量HP」,讓讀者可以快速了解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我們人體生病需要找出背後的病毒、細菌來對症下藥,同樣的,現在海洋環境生病,我們也希望透過海廢圖鑑讓大家認識每個垃圾背後的來源,進一步來找出末端處理、源頭減量的解決方式。」

 

RE-THINK團隊表示,海廢圖鑑不只獲得國內外獎項的肯定,為了進一步推廣環境保育概念,今年也把海廢圖鑑由線上帶到線下,走訪全台超過30所中小學校園,團隊用圖鑑來設計有趣的環境教育課程,已經有超過4000人次參與,不只有學生,也包含了合作單位花旗銀行。

 

花旗(台灣)銀行的政府事務暨發言人潘玲嬌說,花旗集團一直以來把ESG 三面向(環境 Environment 、社會 Social 與治理 Governance)作為企業永續發展的主軸,「我們對於集團及用戶會定期舉行淨灘活動,但光是淨灘是不夠的,從教育面著手同樣重要。」他說,花旗集團對內部員工也利用海廢圖鑑來進行環境教育,「我們已經跟RE-THINK團隊合作兩年,未來也希望能與他們攜手來共同為環境善盡花旗的企業責任。」

 

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處長蔡玲儀也說,其實淨灘的重點不只是在撿了多少垃圾,更重要的是在淨灘的過程中學習到對於海洋廢棄物的認識,還有增進民眾的環保概念,「對於海洋岸垃圾行政院也在今年盤點了各部會的權責,並針對容易累績垃圾的地區加強清理。」他提到,近年來愈來愈多的民間團體來協助環保署執行減塑,許多人辦理淨灘地同時也執行環境教育,「政府深受感動也必須更積極來推動減塑,除了今年上路的塑膠吸管規範,接下來也會從一次性塑膠餐具著手,逐步來讓減塑的腳步愈走愈快。」

 

RC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王俊凱則說,很多人會問做藝術文化的怎麼會去搞環保?做圖鑑真的能減廢嗎?「我們從創辦至今一直希望透過設計來改善社會議題的溝通,讓海洋垃圾、資源回收的文宣、教材變得更美觀更有趣,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進而從觀念上提升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便能讓改善環保問題。」他說,官方與民間一直都有在做減塑和回收的文宣,但未來希望進一步將完整正確的資源回收手冊簡化,成為大家喜歡看、輕鬆看得回收大百科。

 

RE-THINK重新思考台灣環境教育協會創辦人黃之揚。圖片來源/孫文臨

 

台灣每年產生近55億支寶特瓶 調查卻發現有一半的人不知道它450年才會分解

 

為了解台灣人對於塑膠用品的使用習慣,RE-THINK針對1085民眾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每人每天使用超過三種的一次性塑膠用品,特別又以塑膠袋(62%)、餐盒(51%)、飲料杯(45%)、吸管(35%)及寶特瓶(33%)最高,有超過六成的民眾每天都會至少使用一個塑膠袋和餐盒。

 

RE-THINK行銷公關總監王滋鮮指出,根據回收基管會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一年回收的寶特瓶達到54億支,回收率高達95%,等於全台每年使用與拋棄超過55億支的塑膠寶特瓶,「我們的問卷中發現只有一半的人知道寶特瓶需要450年才能分解,另一半以為只需要100年。」她們進一步調查受訪者對於寶特瓶的理解,結果發現有三成的人不知道寶特瓶的真正材質,「對於塑膠用品的成分不了解,也導致我們經常做錯誤的回收。」

 

因此,RE-THINK團隊下一部要製作「回收大百科」。「我們不能只思考末端清除,而要進一步回過頭來想源頭如何減量。」黃之揚說,淨灘屬於海廢產業鏈的末端下游,未來RE-THINK要進一步回溯到中游(回收),然後再推到上游(減廢),系統性的改善便利生活所帶來的垃圾問題,「除了人力、資金的協助,我們也希望大家多多使用我們創造的產品,用各種方式來多加利用,才能發揮海廢圖鑑與回收百科的最大效益。」

 

談到回收,黃之揚舉一個星巴克的杯子為例,「一杯飲料會產生三個不同的塑膠垃圾,包含杯蓋、杯身跟吸管,多數人都會覺得紙吸管丟紙類、杯蓋跟杯身丟塑膠類。」但他說,其實星巴克的杯身的材質是生物可分解塑膠(PLA),使用過的紙吸管也難以做紙類回收,而杯蓋則可回收塑膠,「因此正確的丟法應該是吸管和杯身丟一般垃圾,杯蓋丟塑膠類。」

 

王之揚指出,光是星巴克的杯子就有很多民眾會錯誤回收。圖片來源/RE-THINK

 

黃之揚說,目前回收大百科還在構思過程,會從系統端和民眾端來著手,「回收規則複雜、材質多樣,我們要讓民眾可以透過大百科簡易區別不同材質及正確回收方式。」他認為,比回收更重要的是減量,因此要透過大百科讓民眾了解產生垃圾的後果,進而加強社會的源頭減量觀念,「生活在海島的我們,必須理解回收不是萬能的,回收只是不致力減量的補救方法。」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EIA-CI-LOGO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