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依國際公約規範審查 動保團體批政府草率核准輸入申請
三立集團去(2020)年入主南台灣最大私人動物園「頑皮世界」後,今年計畫斥資1.8億元,從非洲史瓦帝尼引進18隻長頸鹿、犀牛、斑馬、羚羊等動物,已取得林務局的進口許可。對此,動保團體於上月21日就曾召開記者會,揭露台南頑皮世界的醫療照護不佳、圈養環境惡劣,過去10年間造成四隻長頸鹿因疾病、意外等原因過世。
7月初動保團體再度召開記者會,邀請國際長頸鹿專家代表出席,共同提出跨國調查新事證,指出我國主管機關林務局在未能掌握這批長頸鹿的亞種、年齡、性別及真正來源的狀況下就核發許可,恐怕助長非法獵捕與貿易,傷害台灣國際保育形象。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長頸鹿列為 「易危 Vulnerable」等級,在過去30年裡,野外長頸鹿數量下降近40%,2019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已將長頸鹿列入「附錄二」,即族群數量稀少,須透過貿易管制積極保護的物種。此外,長頸鹿共有九個亞種,而本次頑皮世界計劃引入的「網紋長頸鹿」,更屬於「瀕危」等級。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表示,台灣雖因政治現實無法成為CITES正式會員國,我國政府仍自許完全遵照CITES公約規範,積極參與國際野生動物保育,「不應碰到台灣在非洲唯一的邦交國——史瓦帝尼就轉彎。」
姜怡如強調,本次林務局核准輸入長頸鹿,並未依照CITES規範,要求輸出國史瓦帝尼提供「無危害證明」 與「合法來源證明」等,以證明所輸出的動物不會造成野生族群威脅。
國際專家譴責長頸鹿買賣無助保育 恐涉及非法獵捕走私
林務局申明,長頸鹿非屬我國野保法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並非首次輸入,也非國貿局公告禁止輸入的物種。頑皮世界本次申請輸入的送審文件皆符合規定,根據史瓦帝尼提供的文件,本次引進的動物皆為農場飼養繁殖個體,因而評估不致衝擊長頸鹿野生族群。
拯救長頸鹿基金會前執行長、CITES首席長頸鹿專家弗萊德・柏科維奇(Fred Bercovitch)指出,史瓦帝尼並無原生長頸鹿,卻為了營利而進口、販售長頸鹿,對物種保育造成危害,必須遭受譴責。他指出目前全球自然棲地中,只剩3000~6000隻成熟雌性網紋長頸鹿,且僅分布在肯亞、衣索比亞及索馬利亞三國,距離史瓦帝尼相當遙遠。
根據CITES交易資料庫,動保團體指出自2019年後,肯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就再也沒有輸出長頸鹿到史瓦帝尼的紀錄,目前官方也未有可靠文件佐證過去史瓦帝尼有引入網紋長頸鹿,並經人工繁殖成功。換言之,這批長頸鹿極可能涉及非法獵捕、走私貿易。此外,就算是透過人工繁殖,恐怕也將因近親交配導致健康問題。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掌管史瓦帝尼野生動物買賣的私人野生動物公園「Big Game Parks」(B.G.P.),向來因支持象牙、犀牛角買賣,及戰利品狩獵,而飽受國際保育專家與團體批評。B.G.P.甚至曾以宰殺「過剩」的非洲象作為威脅,成功出售非洲象到美國。她呼籲政府及三立急踩煞車,停止與「魔鬼」的交易。
專家:展演奇珍異獸有違現代化動物園使命
此外陳玉敏痛批,林務局不僅未善盡職責,查證史瓦帝尼提供的動物來源是否屬實,甚至連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都不清楚。
根據輸入野生動物應填具的申請書,業者不必提供動物的亞種、年齡、性別等。對此弗萊德強調,若在不知道這些基本資料的狀況下引進長頸鹿,業者將無法提供適當的圈養條件,造成動物福利問題。
弗萊德說明,多數成年雄性長頸鹿獨居野外,在圈養環境容易發生競爭、打鬥;雌性、幼年長頸鹿則與家族群居生活,若被迫與群體分離、跨國移動,都嚴重衝擊群體的社會連結與家庭網絡。
參與推動動物保護納入憲法的立委林奕華直言,動物保護已是國際趨勢,我國政府卻仍只將動物視為商品進行買賣、運送,沒有從動物權的角度進行評估與調查。她強調,現代化動物園應是生命教育的場所,而非利用動物營利,她要求林務局應根據動保團體提供的證據,重新審查長頸鹿輸入許可。
「當初這些長頸鹿為何會被輸入到史瓦帝尼?如果是為了保育,現在又為何要販售到其他國家?而頑皮世界想引進這些長頸鹿的目的、計畫是什麼?」弗萊德點出,現代化動物園的使命應為保存地球上的基因多樣性,他呼籲頑皮世界不應為了展演奇珍異獸,在無助保育的狀況下引入來源可疑的長頸鹿。
陳玉敏強調,目前此事件已引發全球關注,並已展開要求三立退回申請的國際連署行動,三立集團與其花費1.8億元進行傷害野生動物保育的買賣,不如好好思考替頑皮世界轉型,或把部分經費挹注給台灣更多從事野生動物研究、救傷、收容、教育的保育機關及組織,以真正保護台灣野生動物。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2021年7月8日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