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呂宋島中央、高海拔的科迪勒拉山脈水稻梯田,是伊富高族人(Ifugao)世代居住的家園,數百年來祖先傳承的智慧,使其能夠在陡峭的山谷中,利用石塊、土牆修築起一片片可耕種的田地。這套傳統智慧也包含了山林的永續管理和利用,透過精密規劃的水道將水引入稻田,如此開闢了超過2萬公頃的水稻梯田,是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統。1995年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菲律賓伊富高省水梯田。圖片來源/Shubert Ciencia
傳統伊富高族人對水稻梯田的維護,是透過整個社區的合作,在祖傳權益、部落法律和傳統習俗之下,使得自然地景與民眾的生活不可分割,這片土地在人類的動態使用中獲得保護,並能永續利用。伊富高社區的水梯田系統也因此列入里山倡議的案例。
應對生態保育、氣候變遷的需求,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TEK)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認為這些知識能夠提供現代社會學習與省思,政治大學民族系副教授官大偉認為,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的永續使用,必須建立在尊重原住民生存權與使用權的前提上,此與里山倡議的精神相符,強調以社區為主體來重建人類和自然的和諧關係,並且結合傳統知識和現代科學達到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觀光發展經濟模式 侵蝕水稻梯田地景文化
科迪勒拉山脈廣大的水稻梯田中,以伊富高省最為人所知,幾處知名的梯田群如巴拿威(Banaue)、梅奧亞(Mayoyao)、基安甘(Kiangan)和洪端(Hungduan)等,都是觀光客密集造訪的地區。
早在1980年代,觀光產業開始在此地發展起來。1973年,當時總統馬可士宣布伊富高水稻梯田是「具有高度世界文化價值的國家地標,國家不可替代的寶藏」。於是政府開始在當地興建旅館和青年旅社,提供水梯田的觀光旅遊服務。其後大量遊客進入科迪勒拉山區,在巴拿威當地,紀念品店、餐廳與民宿相繼出現,登錄世界遺產後更加速了觀光發展,居民逐漸以觀光為主要的經濟來源。
然而這樣的發展,卻為伊富高水梯田帶來相當大的隱憂。新建的旅館建築破壞了水梯田景觀,青年為了外出賺錢,傳統水稻耕作的人力流失,梯田遭荒廢缺乏維護,水稻種植的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失。除此之外,為了生產紀念藝品販售,山林中的樹木遭到砍伐利用,影響了水梯田的水源維護。專家估計,高達30%的水梯田已經遭到遺棄及侵蝕,2001年水梯田甚至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觀光造成地景改變。圖片來源/Ken Marshall
儘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政府透過資源的挹注,希望維持當地傳統水稻的種植和傳統灌溉渠道,但是過於僵固的堅持,卻使得在地居民區缺乏足夠的經濟收入,無以維生,傳統的泥作水道也易受颱風等影響而輕易毀壞。
對此在地耆老感慨地說,「在伊富高,森林、水稻田和人三者缺一不可,若不是這三者緊密的依存關係,這個地方就不會存在。」強調在維護梯田景觀的時候,不應忽略在這裡生活的人。
依稻作歲時循環的文化
由於部落的實踐和長期保存的儀式,伊富高才得以維持地景中人與自然的平衡。
伊富高族的吟唱是當地古老的傳統,他們在播種、收穫稻穀、守喪等重要日子,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吟誦「呼得呼得」(hudhud)。伊富高族是母系社會,妻子通常擔任吟唱的主角,吟唱中敘述了古老英雄、律法規範、宗教信仰以及傳統習俗,反映稻米耕種的重要性。這項吟唱文化也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隨著每年稻作的循環,總共必須進行14種不同的儀式。例如在9月時,農民開始整地除草並清理水稻田的儀式稱為「Lukya」(清除/開始),藉由祈禱儀式,殺雞敬神,懇求飢餓鬼和忌妒鬼離開,並向稻米神祈求禱告,在農作開始前向看不見的神靈致敬。
女性在一整年的祭儀中扮演重要角色,她們也是傳統稻米品種選種和保存等知識的保有人。不過在1970 年代,菲律賓政府將外來的低地稻米(low-land rice)引進伊富高山區,這些外來種水稻耕作時期較短,改變了原本的農業時序,某些儀式也跟著不再進行;而機械化的耕作,也使得傳統人工收成時的吟唱,不再迴盪於田地之間。
另一方面,研究指出,科迪勒拉山區至少有 565 種已知的稻米品種,是天然的稻米基因庫;不過像是洪端水梯田區,早期有20多種稻米種子,在梯田經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後,農民與NGO簽約進行紅米的生產行銷,導致農民只生產紅米,不再保有多樣的品種,農民之間也失去交換種子的傳統文化。
伊富高人穿著原住民服飾提供觀光客拍照,以此收費。圖片來源/Stefan Munder
地方NGO保護傳統 維護在地農民利益
觀光業與經濟發展,不僅使在地自然環境改變,部落族人的傳統文化也逐漸消失;然而旅遊業的經濟利益並沒有落入水梯田的農民手中,農民一方面要維護傳統美麗的水梯田景觀,一方面卻要面臨經濟型態改變,已無法仰賴傳統自給自足的耕種生活來養活家人。
當地相關NGO於是展開行動,透過倡議與合作,希望保護下科迪勒拉山脈水稻梯田文化和景觀,傳承並促進永續經營,例如「搶救伊富高梯田行動」(Save the Ifugao Terraces Movement, SITMo)與「振興科迪勒拉原住民企業家」(Revitalized Indigenous Cordilleran Entrepreneurs, Inc., RICE)。
SITMo主要使命為,培育和維護伊富高水梯田文化及其相關的稻米品種、推動生態旅遊,以及年輕人的傳統知識傳承教育。RICE則協助傳統稻米品種的保存與出口,促進農民合作與推廣銷售。
SITMo推動的生態旅遊,是希望為遊客提供深度旅遊活動,確保資金留在當地社區,並能讓年輕世代不要放棄梯田,願意回鄉生活並保留在地文化。在伊富高省的Open Air Museum,就是讓遊客學習水梯田生態知識的自然場域。在地農民就是導覽志工,說明伊富高族的森林與梯田管理方式,如何世代長久保護這片天然資源。遊客在梯田之間漫步,聽著農民述說在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知識,也認識藥用植物、天然的殺蟲劑植物等。
為了讓遊客與梯田文化有更深的互動,他們還推出融入稻米耕作週期的生態旅遊,結合當地文化遺產的旅遊,以及水稻栽種、梯田修補等參與式活動,藉由深度體驗來了解稻農的生活日常。
科迪勒拉山脈水稻梯田珍貴之處,在於它是一個「活的文化資產」,在人為操作的介入下利用自然資源,並提供良好的保護,說明了人在自然環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當遊客追逐世界文化遺產的美麗梯田地景時,推動觀光發展的組織和政府,也應思索伊富高族人所說的「 森林、水稻田和人,三者缺一不可」的意涵,尊重原住民族的智慧,也應認同其土地權和生存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