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縣府認為,在這裡參觀奧運聖火待上四小時,累積輻射線量為3微西弗,距離一年1000微西弗的標準很遠,因此不認為有問題。然而,市民放射能監視中心則認為,單憑縣府這樣的數據和解釋,無法瞭解事情的全貌。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飯館村沿線的輻射線量很高。下圖是用縣府在當地404個地點的調查結果做成的圖表。
從福島縣政府發表的數據可知,飯館村平均為每小時0.25微西弗,超過國家認定的「污染狀況重點調查地區」的污染水準、每小時0.23微西弗。超過這個數值,政府就有責任去除污染。然而,儘管此地已經去污過,但整體來說仍是國家規定的「去污對象區域」。
從前面的圖表也可以看到,未滿每小時0.2微西弗的地方,占比不到一半。亦即只有47%(188個檢測地點)在國家規定的去污標準之下。不過,相近數值的地區,另外還有人口密集的福島市跟郡山市。低線量被曝的健康影響為機率效應。即便是輻射線量相對低的地方,人口一多,罹患癌症或其他疾病也隨之增加。
關於人口數與(人工)放射線健康影響之間的關係。據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第96公報,即便是低劑量輻射,在人口數大的時候(或許10萬人以上),癌症機率可能會有明顯的增加(見上圖)。福島市和郡山市,人口數都在30萬人左右。
曾在多個科學雜誌擔任編輯或執筆,代表日本參加過科學記者世界會議的富山大學准教授林衡,曾寫過專文進一步解釋,前述公報裡所謂的「明顯」,指的是統計上的顯著。反之,「不明顯」也是指統計上的不顯著。統計上的顯著與否,取決於人的任意判斷(一般是取P值等於0.05),再小的P值,都不能絕對否定偶然性的存在,不能斷定兩者(例如污染物與罹病機率)是否呈正相關。然而,即便統計不能讓事情黑白分明,也不該因此放棄判斷。放射線的健康影響如何,可以在流行病學之餘,用生物學的實驗,做為科學的根據:放射線確實會切斷DNA,人體即便可以修復,也容易發生錯誤,在細胞分裂旺盛的幼兒與年輕人尤其如此。
目前飯館村只剩一小部份屬歸返困難區域無法利用(見上),其他部份都不再要求避難或限制居住利用。然而,誠如前述民間團體所說,從官方數據便可看出,輻射去污工作的效果有限,居民環境仍不能視為安全。配合東京奧運與復興重建的宣傳如火如荼,但民間的疑慮恐怕不會就此消除。
※ 本文相關編譯與轉寫,承蒙上前万由子女士審閱。
※ 轉載自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關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一路報導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