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研究人員已經挖掘出80%的遺骸,辨識出19塊完整的椎骨、5根肋骨、肩胛骨和鰭。骨架總長12公尺,其中頭骨長3公尺。科學家推測骨架的年齡介於3000~5000年之間,將以碳元素定年法確認。
泰國水域現在仍有布氏鯨,並且是保育類。牠們偏好16°C以上的水溫,以鳳尾魚等魚球為食,生存狀況受到捕魚設備和旅遊業的威脅。
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長西爾帕阿爾卡(Varawut Silpa-archa)說,該遺骸在內陸約12公里處被發現,除能幫助科學家了解該物種的演化過程外,還可追踪數千年來海平面的變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陳旭輝(Marcus Chua)說,這個發現再次證實6000到3000年前泰國灣的海平面變化相對較大,當時的海岸線在今日海岸線內陸長達數十公里處。
陳旭輝說,過去在內陸只發現含有較小的貝殼或螃蟹化石的海洋沉積物,而且不確定是不是人類所搬運的。若是有幾千年前在曼谷附近的大型鯨魚化石,將是證實當時海洋位置的有力證據。由於氣候危機會助長海平面上升,這些證據相當重要。陳旭輝表示:「人們會因此注意海平面上升的問題,證據也將說明海水會如何淹沒低窪地區。」
新發現還將有助於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布氏鯨和其他海洋生物。研究人員在布氏鯨遺骨附近還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鯊魚牙齒和貝殼。「科學家可以研究與鯨魚同一層的沉積物,重建當時存在的生物群落,與今日的系統進行比較。」陳旭輝說。骨骼的確切年齡預計在12月確認。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撰文/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