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2021-04-10

98%林火是人為引起 林務局:今年第一季高於歷年平均

根據林務局統計資料,過去八年來國有林地共發生316起火災,歷年林火發生的原因,有高達98.1%是人為導致。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今(25日)表示,今(2021)年第一季共發生25場林火,略高於歷年平均,推估有兩大因素:台灣遭逢56年來最大乾旱使地表植被異常乾燥,及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讓更多國人上山活動,增加人為意外火災事件。清明節即將到來,林務局呼籲民眾於淺山、丘陵的墓地時應多加注意,不可亂丟菸蒂或遺留火源,共同來守護山林。

今年第一季林火件數高於歷年  全由人為引發

 

農委會林務局首度公布過去八年來的國有林地火災(簡稱林火)統計,2013~2020年間,由林務局管轄的162萬公頃國有林地中,共發生316起火災,其中在雨量偏少、林地環境乾燥的3~4月份即有125起,佔39.55%。

 

林火件數最多的三個縣市,分別是台中市、南投縣及高雄市,其中高風險區域包含台中清水、龍井及梨山地區;南投仁愛、信義地區和嘉義阿里山地區等。對此林華慶表示,台灣中南部林火好發的原因,包含乾季時有較多易燃條件,以及該縣市的山區土地利用型態與民眾行為。

 

今年台灣遭逢56年來最大乾旱,中南部旱象也讓各地地表植被異常乾燥。根據林務局統計,今年第一季已發生25起林火,延燒面積總計9.17公頃,略高於前四年平均件數(21起),且研判均屬人為引發。林華慶指出:「今年第一季林火偏高,主要有兩個因素:氣候乾燥、疫情讓很多人跑到山上活動。」

 

根據林務局統計,林火件數最多的三個縣市,分別是台中市、南投縣及高雄市。圖/林務局簡報

 

 

綜合歷年林火現場跡象,林務局統計98.1%是人為導致,僅有1.9%是雷擊引發的林火,而今年迄今的25場野火更全都是人為引發,主要包括亂丟菸蒂、燃燒冥紙、燃放爆竹、燃燒雜草及垃圾等。

 

林華慶表示,近年來林務局和各地林管處每年都花很多資源向宣導防範林火,其他林火預防機制包含林地燃料濕度監測、事先移除高風險地區的地面燃料、加強巡視,並架設火煙動態偵測系統。

 

林華慶以台中梨山地區為例,由於當地早期被大面積營造二葉松人造林,而二葉松是油脂非常豐富的樹種,每年落下的松針和枯枝都是最好的燃料,容易不慎被引燃。因此東勢林管處於當地,設置相當多防火線、防火帶,並於每年定期移除地面燃料。

 

國有林地火災事件統計,近八年發生原因推測。圖/林務局簡報

 

 

可加強林火預防監測  人類行為卻難以預測

 

阿里山林火發生後,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曾指出現有的「林火危險度」未能發揮預警效果,今年極度乾旱下更容易造成誤判。

 

對此林華慶坦言,目前林務局在全台只建立35個地面監測站,主要設在有森林遊樂區的地方,而日前阿里山林火並非位於森林遊樂區,而是阿里山公路邊坡。監測站的數值只代表周邊相同林相的地區,用意是為了提醒進入的人要小心用火,涵蓋範圍並不廣,「這確實容易讓人誤會,所以目前官網已先撤下相關資訊。」

 

林慶華強調林火發生的因子,絕對不脫離燃料、空氣濕度與溫度,未來也歡迎與學術單位合作,一起探討降雨量對濕度的影響。

 

「我們可以加強監測環境,但是人類的行為卻很難預測,而98%林火都是人類引起。」林慶華表示面對幅員遼闊的森林,應把重點放在林火發生時,如何快速偵知火災發生地點、有效動員森林護管員及空勤總隊,導入科技裝備協助林火撲救作業。

 

林火防救作為:減災與整備。圖/林務局簡報

 

 

林務局籲民眾共同注意防火

 

林慶華表示,林火發生時向來是由森林護管員擔綱撲救工作,並結合空勤總隊透過直升機進行空中投水灌救,然而國有林地地形複雜多變,許多火場位於山區公路旁的陡峭邊坡,陸、空第一線人員需冒著極大風險執勤,恐置身於險境。

 

此外,空勤總隊第二大隊大隊長林國強表示,今年以來為了搶救林火,空勤總隊已出動101架次、飛行254小時,整體成本高達5000萬元以上。

 

清明節將至,林務局依據歷年林火點位及天氣資料,提醒高風險地區包含台中清水、嘉義大埔、台南玉井、高雄旗山及美濃等地山區,以及屏東恆春地區。林務局呼籲民眾特別注意防火,掃墓祭祖應配合做到「四不」、「二記得」:「不」燒雜草、「不」亂丟菸蒂、「不」亂灑冥紙、「不」燃放爆竹,「記得」熄滅灰燼、「記得」帶走垃圾。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一路報導熱愛戶外也關心環境,歡迎與各界環境NGO刊登講座與活動資訊
聯繫資訊:[email protected],OT編輯部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