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為了採訪天池山莊整建完工,編輯團隊實地走訪能高越嶺古道,碎石崩壁的猙獰面貌使來訪者步步為營,而為了讓山友在結束一天行程後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餐點,騎乘機車通過多處崩壁往返天池山莊,卻則是藝高人膽大的協作人員例行的運補任務。
步道上最著名6k大崩壁大規模的坍方地形,使來訪登山客膽戰心驚,但在運補人員口中,最危險的路段莫過於0k登山口至1.5k的山徑,堅硬岩壁讓步道開挖更艱難及容易發生落石,是運補人員最擔心的潛在危險,因該路段位於溪流向源侵蝕處,步道的狀況只會每況愈下。
步道從9.4k至9.7k處,則為登山口至天池山莊坡度最陡的路段,是運補任務時最容易連人帶車翻覆的山徑。
除了自然地形帶來的挑戰,對機車騎行山徑的艱難處不了解的登山客,也是運補人員面臨的風險。運補團隊表示,有時山友聽到遠處機車引擎聲,反而會停在狹窄的原地等待拍照留念,甚至蹲在步道過彎處山徑中央,使運補機車來不及減速煞車,使人員因此翻車受傷。
呼籲前往能高越嶺古道的山友,遇到車聲靠近或迎面而來運補機車,應找到山徑上相對寬敞處等待通過,勿增加騎行人員擔負的風險。
提到以打檔機車運送物資,能高越嶺道登山口至天池山莊約13.5公里的路程,是國內幾座高海拔服務型山屋,目前是唯一能以非人力長期運補食材、建材的案例。相比玉山排雲山莊、嘉明湖山屋等以人員揹負動輒4、50公斤物資,機車可說是一種高效率的運補方式,且可避免長期揹負重物登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然而,山徑騎行機車免不了更高的意外風險,還面臨偶爾被不知情民眾投訴有機車擅闖的狀況,使運補團隊只能依管理單位的規定,需避開步道人潮最多的時段上路,無奈表示夜間上路風險更高。
服務型山屋的運補需求目前是必然的事實,對於冒著風險長期執行運送任務的協作人員、維持步道與天池山莊營運的山岳職人,多一點理解與包容,即是對他們最實際的支持。
延伸閱讀:獨家採訪高海拔山屋工程 為何困難重重?
撰文/王一訢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