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山
歐都
Go Pro
letsgoplay
thul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專訪】群山之島──程紀皓導演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從四位登山家的故事擷取「山的溫度」

「我已經有點忘記兩年前,還沒拍群山之島前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了。」程紀皓導演歪著頭回想當初對「掌控」有著高度要求的自己,與經歷〈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拍攝過程後,因置身許多「失控與掌控之間」的山岳故事,而破繭而出的新視野……

導演──一個在過程中必須精準掌控節奏的專業工作,如何面對早上仍晴空萬里、下午卻狂風暴雨的台灣山林?

 

失控與掌控

 

這是元植之前說的,冒險就是一門遊走失控與掌控之間灰色地帶的藝術。

 

學校的老師、業界前輩總是諄諄教誨,永遠精準掌控拍攝的過程很重要,拍攝群山之島,是完全不同的衝擊。在這幾年的山岳拍攝工作中,程紀皓學會利用失控的邊緣,找到了其中「偶然」的價值運用在影像作品中。

 

拍攝第一集詹喬愉與奇萊主北的主題故事時,正值冬季,東北風帶來的充足水氣在山巔擾動著,程紀皓形容那樣的景象在山腳下看「好美喔……」但實際身處白霧之中,卻是夾帶霧、雪的強勁風勢,苦笑道:「其實也很美啦!」平常登山者熱絡往返的高海拔山區,竟只剩為了完成拍攝任務而上山的劇組,與原先想像的天氣、場景不同怎麼辦?風雪中也只能硬著頭皮拍了。拍攝任務接近失控的邊緣時,鏡頭中擁有專業技能的主角詹喬愉,成了掌控節奏並評估登山安全的角色,結果拍攝到很多國內登山老手數十年經驗可能都看不到的台灣山林!

 

詹喬愉與風雪中的奇萊稜線。圖/公共電視

 

拍攝群山之島很有趣的是,我發現自己面對當下變化、快速做出決定走下一步的應對能力原來這麼強!這是以前的我完全沒有的。

 

程紀皓意識到能拍到什麼畫面,不那麼全然在劇組的掌控之中,而是在自己、當下環境、鏡頭中的角色之間妥協的結果,劇組負責的,就是專注於當下條件中,完成最好的畫面,也意識到原來拍攝是一件那麼單純的事!

 

從失控中學會掌控。圖/一路報導

 

專注

 

「那天從奇萊稜線下山,詹喬愉走在前面,回頭看著疲憊到快走不動的我提議:『你假裝拿起攝影機邊走邊拍就不會感覺累了啊!』這怎麼可能假裝啦!」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Discovery頻道節目〈荒野求生密技〉中,貝爾·吉羅斯(Bear Grylls)上山下海的過程中,總有一顆鏡頭堅定跟著行徑瘋狂的主角,當時的我常想,那個畫面之外的攝影師,應該才是最瘋、最強大的荒野求生者吧!

 

提問起山岳影像拍攝時為了取得最佳鏡位,在陡峭山脊上跑前跑後會不會很累時,程紀皓回想在山中的日子裡,因專注於畫面捕捉,其實完全沒有多餘的心思顧及身體,總是在一整天的拍攝任務結束後,才意識到自己的疲累。是瘋狂嗎?對談中,有別本來對戶外影像工作者「瘋」的遐想,反而覺得這是一種極務實的專業態度。

 

穿梭於森林中的群山之島攝影團隊。圖/公共電視

 

山的溫度

 

我喜歡有溫度的東西,而山的溫度對我來說,是四位主角對山的特殊情感。

 

想以怎麼樣的角度詮釋這部山岳作品?提起另一部在串流平台上播映的代表性山岳紀錄片〈The Mountains〉,以宏偉的雪白稜線空拍鏡頭開場,影片最後以略帶批判的角度,探討人以一種挑戰、娛樂的心態面對山脈,整部作品以宏觀的大視角詮釋山。程紀皓也道出自己的想法,與另一種詮釋山的方式。

 

坦言自己不喜歡以批判的角度來說故事,程紀皓認為這樣的敘事方式沒辦法長久,因此在〈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中,以較小的視野聚焦在人物上。為何選擇以詹喬愉、張元植、郭熊、普魯圖四位登山職人的故事來詮釋台灣的山?答案是「溫度」。

 

如同回到奇萊主、北峰的詹喬愉,那裡擁有她第一次深刻感受高山的特殊情感;八通關古道上的野生動物,則給郭熊一種都市中沒辦法感受到的溫暖。對於其他兩位主角也是如此,程紀皓想將山林帶給他們那豐沛而溫潤的情感渲染給觀影的人們。

 

第一集&詹喬愉(左上)、第二集&張元植(右上)、第三集&郭熊(左下)、第四集&普魯圖(右下)

 

第一次

 

第一次爬山就是南湖、中央尖北一段縱走,我很幸運一直在台灣菁英登山家們的保護傘下上山,我都是全神貫注在拍攝上。

 

「完全沒有高山經驗的情況下,跟元植、國威他們去了北一段!」程紀皓當時是為了「UP TO 3742」高山展覽的拍攝工作,那次機會也更認識到,台灣有一群人在山岳推廣上下了這麼多心力,隨後的K2 project中,在阿果(呂忠翰)、元植合力挑戰世界第二高峰征途時,擔任登山紀實影像剪輯的工作,這些都是程紀皓「第一次」與山產生的聯繫。

 

「兩年前,詹哥(詹偉雄)找我拍攝〈群山之島〉時,覺得這是個很特別的機會,我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

 

程紀皓與南湖大山圈谷。圖/程紀皓

 

團隊

 

一個導演最重要的不是履歷,而是他的團隊。

 

花費兩年時間、數十天在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進行拍攝工作,這支9人的製作團隊,是程紀皓的影像工作室開業以來,一直長期保持合作的一群朋友,彼此信任與熟悉,不只在工作上,也是私底下、當天拍攝結束後可以深談自己想法的那種朋友。程紀皓曾經待過國內的一些劇組一段時間,但不太喜歡那種導演與劇組上對下的關係,反而,自己非常喜歡受到同事的挑戰,覺得那是一個團隊能成長、完成好作品必須的過程,形容自己與團隊比較像是戰友:「詹哥是將軍,我們是一起上山完成任務的夥伴。」

 

這支劇組與導演一樣,在拍攝〈群山之島〉前,其實沒有太多高山攀登的經驗,與詹喬愉、張元植、郭熊、普魯圖四人也更跳脫純粹拍與被拍的關係。主角們的專業技能與強大的後勤補給是劇組最強的後盾,有時他們的臨場反應與抉擇影響著拍攝的節奏,在聖稜線上,面臨可能渡不過的困難地形,自然環境的限制與主角們的判斷更有點像是編劇的腳色,至於結果如何,程紀皓猶豫了一下後表示:「哈,先不要劇透比較好啦!這留給觀影的人自己解答。」

 

群山之島劇組合影。圖/程紀皓

 

高山雪地中的運補團隊。圖/公共電視

 

群山與續集

 

這是一部以電影規格操作的山岳紀錄片,又很像一檔山、爬山的人、劇組一起參與的實境秀。

 

聊到怎麼定位〈群山之島〉這部作品,程紀皓談到自己與影視同行朋友的討論。這部作品在記錄主角與山林間深厚情感的同時,也呈現了拍攝團隊與主角們的互動,這有點像是一場實境秀,但以電影的規格來拍攝與剪輯,是非常有趣的組合。每集約50分鐘的時長有時沒辦法很完整的講故事,四集的作品其實只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影像素材,程紀皓也提到,很想把詹喬愉與奇萊主北的故事剪輯成一部導演版本紀錄電影。

 

群山之島第二季,正在醞釀當中,製作人詹偉雄、導演程紀皓都覺得好不容易培養出這樣一群專業的山岳影像工作者、呈現了這麼好的故事,只有四集很可惜,初步預計會以下一個四集系列影片,將群山的故事延續下去,至於什麼時間、用什麼方式呈現、以新的角度切入與否,則尚未定案。

 

節目製作人詹偉雄。圖/公共電視

 

給、予

 

台灣不是只有101、夜市、雞排,生活在一座70%是高山的島嶼,照理說應該10個人有7個人對山林有所了解,我想用影像讓大家看到這樣的台灣!

 

記得常常在山中聽到人說:「這裡好不像台灣喔!」我總是告訴他們:「這就是台灣啊!」同樣生活在一座群山之島上,與這位山岳導演聊到想要透過這部系列影片帶給山界、社會什麼?程紀皓很想要讓大家知道,原來台灣有這麼多不同的面貌。

 

大霸尖山矗立在雪季聖稜線上,這樣的台灣,你看過嗎?圖/公共電視

 

至於山,給了程紀皓什麼?

 

「山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知道──原來我真的可以當一個好的導演。」這位在無常的高山上,經兩年洗鍊的山岳導演愉悅的告訴我們他的答案!

 

所以我說:「拍就對了」。圖/公共電視

 

 

撰文/王一訢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程紀皓、一路報導
責任編輯/OT編輯部

*本著作權屬一路報導,侵害必究;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熱門文章

想了解更多
stream trails
canada goose
isun
owl camp
Active Intelligence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