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爬山的愛好與歷程
「我小時候最喜歡看那種去荒島冒險的故事!」黃福森表示,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爬山的他,在父親的帶領下爬遍台北四周的郊山,隨著年紀的增加,黃福森對於冒險與荒野的情感越來越濃厚,爬山的速度很快地超越父親,年紀輕輕的他就開始加入登山隊,挑戰更高難度的山域。除了熱愛爬山,少年黃福森還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愛讀登山書,他甚至連收集國外的登山書都收藏起來,四十年如一日的閱讀習慣,使得他對於古今中外的登山史了然於胸。
一個歷史故事 使他決定為古道書寫
除了愛讀登山書,黃福森爬山的過程中也會特別去研究步道的歷史,「我們對於一些歷史重大事件不陌生,但可能僅有表面的認識。」黃福森以「李棟山古堡」為例,他每次去爬李棟山,發現大家都知道李棟山上有個古堡,卻不知到古堡過去的故事。因此他決定著手研究,希望讓大家知道李棟山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古堡的興衰。一研究下來,發現許多台灣的古道都有一個值得懷思古之幽情的歷史故事,《走向古道》這本書因此拉開了序幕。
台灣在古道研究上有已故的老前輩楊南郡老師,也有知名部落客詳細記載古道的交通方式,但黃福森觀察到:部分零散的古道當中具有歷史的關連性,在一個特定時空背景下,一段歷史將會涵蓋三、四條古道,因此決定用主題故事的方式把不同的古道串在一起。除了開頭講的李棟山,像是採金古道,正是因為日本治理台灣時,台灣的金瓜石是全日本產量最高的地方,這些故事就藏在古道的路上。
不過這些發想並不是一蹴可及,黃福森表示早在十年前他對古道感到興趣的時候,就持續研究古道相關的文獻,他表示:「一個靈感的呈現,要先有時間去研究及醞釀,不是一下就跳出來了。」
途中曾經遇到的困難、挑戰和樂趣
由於歷史的緣故,在研究台灣古道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研究日文譯本。黃福森時常要判別出現古今不同的翻譯地名,有些甚至「查無資料」。黃福森表示,除了認真比較書中的上下文之外,還要廣納各家說法,才能找出一個合理的解答。
從書中找古道是一種樂趣,但黃福森認為透過文字再回到現場,會得到一些更有趣的應正。台灣很多古建築早已淹沒在荒煙漫草當中,沒有特別探勘其實找不到,黃福森在尋找太田山炮陣時,一開始並沒有找到確切地點,但後來看到某個地方特別有芒草出現,心中就很有底,他說:「為什麼會有芒草出現?因為他們當時把據點周圍的樹木砍掉,又蓋木造房,房子年久失修倒了,木材腐爛之後,從遺跡中第一個會長出的就是向陽植物,所以你會看到芒草。」
期待《走向古道》帶給讀者哪些影響
「在這個資訊快速又簡單的時代,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少了應證的精神。」黃福森表示,並希望藉由《走向古道》能讓讀者們看完書以後會想要親自走一趟,「第一個你能得到健康,第二個你能得到找出謎題的樂趣。」
黃福森認為這本書能夠登山的經驗以及對於文史的瞭解,適合登山初學者及喜愛歷史的讀者做閱讀。「一般登山的人不盡然會對歷史有興趣或者認識;認識歷史的人也不一定有能力去走這些路線,所以這本書能幫助他們去更了解相對應的事情,既來能更有趣!」
《走向古道》的後續
《走向古道》北台灣篇之後,會不會有中台灣、南台灣篇?黃福森謙虛地笑說:「最重要是這種架構大家能夠喜歡!大家喜歡就寫第二本,沒人喜歡就沒啦!」不過黃福森已經在構思台灣其他地方在大時代底下的古道故事,未來也可能執筆關於淡蘭古道的書,曾經擔任多年環境工程師的他,希望透過自身的專業去解釋水圳的歷史脈絡。
走向古道,不僅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增加了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認識。
《走向古道,來一場時空之旅:尋訪33條歷史古道,與9段台灣的故事相遇》
不只走古道,也是讀台灣史
超過10年的探勘尋訪,精選33條北台灣秘境古道
重現9段台灣大時代的精采故事
引領你在山林間,找回認識腳下土地的感動
作者:黃福森
出版社:時報出版社
這本書4個特點
1. 以9段台灣歷史故事為縱軸訴說33條古道的故事,更具系統性及完整性。當整個區域內原本四散的山徑古道完整串聯起來時,你將更清楚整個區域內發生的大時代故事。
2. 每條古道均有【尋訪重點】、【走讀歷史】,讓你行走其上時,不會錯過遺址、遺跡的蹤跡,且更能感受到古道的前世今生、歷史定位。
3. 每條古道均有【路線圖】、【難易度分級】、【交通方式】、【步行時間】、【步道介紹】等第一手資料,想探訪時可作為參考。
4. 古道小辭典解說隘勇線、駐在所、保甲路、水圳構造、古厝種類等,豐富你的古道歷史人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