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ace 2016年會
WorkFace是一個由創業者、二代企業家、專業經理人組織的創業社群,社群內的成員彼此稱呼對方「Facer」,Facer由各行各業的新創團隊以及準備創業的成員組成,依據不同的跨產業類別,在微信公眾號形成16個群組,完全是一個「自己打造舞台,自己建立社群」的組織。「WorkFace和一般的組織思考模式有所不同。一般組織是由上而下,一顆聰明的頭腦去管理很多的人,分配任務給員工實行,這是個有效率、容易管控的方法。但社群不應該以這樣的模式發展,WorkFace期望由每個參與者的聰明頭腦開始,互相激發找出想要的方向,然後形成具體可執行的項目,進而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影響周邊的人。」WorkFace Taipei的召集人陳怡蓉(Kate)接受訪問時表示。
WorkFace 第100場例會中,Kate向現場Facer介紹2017年的新規劃
WorkFace的引路人Sunny 2015年在中國,應邀出席上海的WorkFace例會,從中看見了「共享資源」的創業平台模式,非常認同這樣的經營理念,決定召集一群熱血伙伴,將WorkFace模式引入台灣。從草創時期與Sunny一路走來,WorkFace的召集人之一陳怡蓉(Kate)認為:「奉獻所長,僅取所需」是 WorkFace成功運作的主要模式,由於新創團隊都是資源有限,Facer們在組織內更願意用服務的心態去經營,「當每個人都貢獻一己之力時,就會形成正向回饋的循環」Kate表示。
WorkFace在營運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困難與挑戰呢?「當然有!」Kate毫不猶豫地回答。典型的創業者參與創業組織直覺的想像是獲得錢、場地、機會,但WorkFace的運作模式在於與「相關領域的人建立橋樑」,和傳統社群不太一樣,雖然很多創業者剛來的時候會不太清楚如何參與,而Kate表示陪伴Facer們在創業過程中的成長,就是WorkFace的工作。
2016 WorkFace年會上,志工們熱烈地討論
2015年WorkFace Taipei正式成立,由一群召集人和志工從第一場例會開始經營,經過不斷的累積,年底的第一場年會也順利地在台北市長官邸舉行。「當時很多事情都是Facer自己發想、自己動員去執行的,我在當中只是作為協調者。」Kate提到,很難想像一場數百人的論壇活動,居然是靠著成員們自發性組織完成。Kate表示,這就是WorkFace的核心理念:去中心化。「沒有人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事情,雖然很多人都懷疑這樣的自組性如何能夠發揮影響力,WorkFace就做到了。」
WorkFace 2015年會的核心Facer
除了每週固定的例會,Kate也提到WorkFace透過各式工作坊、社群工具、包含世界咖啡館、共創會等來提升Facer的連結性。
什麼是共創會呢?就是由其中一位創業者提出一個命題,例如:如何在六月前募資五百萬?有興趣的Facer可以參與這個討論,讓Facer針對共同問題一起集思廣益,並且討論出後續的行動方案。
2016年的年會使用世界咖啡館來帶出「農創、旅創、文創」的三創議題。現場邀請到「魚菜共生」、「一米市集」、「RTM」等各領域的Facer做引言後拋出議題,Facer們分別針對三個議題,以五分鐘為一輪進行討論,其中有一群Facer因為想法相近,會後就一起組公司了。
經過兩年的積累,WorkFace已經步入軌道,但WorkFace不以此自滿,Kate表示今年起開始增加創業諮詢的服務,在創業點子萌芽的階段就協助創業者找尋可行的商業模式與資源,「陪他們跑過創業最辛苦的一段時光。」同時WorkFace也將募集天使資金,讓Facer的新創公司更有機會邁向成功。
想當Facer嗎?一起來關注【WorkFace Taipei FB官方粉絲團】